长江沿岸“海港化城市”
——如果将内河航运思路和眼光,放在江海直达,服务中国东部沿海、东南亚国家的广阔海域,带来的决不仅仅是降低本地企业的运输成本,而是空间巨大的船运产业。(袁厚安)
长三角这块占全国2.2%陆地面积,10.4%人口的地方,创造出了占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和28.5%的进出口总额。长三角已形成城市集群、产业集群与港口集群,成为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地区。
——长三角基本上是两头在外,进出口额占全国28.5%,利用外资1500亿美元,集装箱运输有巨大的需求,也有这样的条件。
——高速公路3251公里,占全国的12.9%。
——内河航道里程36322公里,占全国的29.9%,有12个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03年已达1800万标箱,以年均14%速度增长。
——长三角地区规范了集装箱运输市场,实现了区域一体化。长江干线与沿海南北航线已连接贯通,形成“T”型集装箱水运通道。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全国50家最大的钢铁企业中,有20家分布在长江流域。该地区的钢铁产量占全国的36%,2007年,我国进口铁矿石3.83亿吨,其中长江流域的钢铁企业进口达1.53亿吨。
——将长江看成海岸线,中游城市看作海港化城市,拓展中游航运的海港化功能,这种思维对长江中游的区域经济发展大有裨益,对长江航道“两头热、中间冷”的状况将起到改观。
——长江中游沿线不仅仅是中国内河航运岸线,而是中国海岸线的自然延伸。作为重要长江港口的武汉港,也应定位为具有海港功能的长江上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作为通达沿海、海外的起运港和到达港,而不仅仅是上海港的“喂给港”。确定这个定位,武汉港下一步可形成一个以武汉航运中心为主体,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港口为组合港的港口群。(袁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