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青铜剑欣赏


                                        战国青铜剑欣赏
上图:怀德艺术银行藏品
剑,是中国古代用于近战刺杀和劈砍的尖刃冷兵器,又称直兵,一般由首,柄,格,身构成,剑身细长,两侧有刃,顶端尖而成锋,剑柄短,便于手握。剑常配有剑鞘。中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时的青铜剑,作武器之用。后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剑和钢剑。
剑,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世人尊其为“百兵之祖”。剑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成为历朝历代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所追捧的对象。不过究竟是谁发明了剑,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复合金属工艺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近代才开始出现,而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着实令世人叹为观止。
    有人根据《管子·地数篇》中“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剑之始也”的描述,判断剑出现于轩辕黄帝时代。也有人说剑出现于殷末周初,《逸周书·克殷》记载,牧野之战取得胜利后,武王用“轻吕”击刺纣王的尸体,此“轻吕”古书释为“剑名”,据考“轻吕”实际上是突厥语,而周人出身戎狄,比商人更容易掌握这种兵器,是以有人推断,剑是从西亚通过游牧民族传入中国。
       无论剑是由谁发明的,剑历史悠久,被后人称之“百兵之祖”,当之无愧。到了东周,大多以铜铸剑,剑质颇佳,冶炼技术也逐渐进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规范了铸剑的法则,使剑成为最主要的短兵器,并成为社会各阶层必有之佩备。
       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成语“卧薪尝胆”中的男主角勾践嗜好铸剑。据《拾遗记》记载:“越王勾践,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祀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二名断水,三名转魄,四名悬翦,五名惊鲵,六名灭魄,七名却邪,八名真刚。”他还热衷于搜集和珍藏名剑。当时的宝剑鉴定大家薛烛,当他看到勾践珍藏的宝剑时,大吃一惊,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稀世之宝。 由于勾践名剑众多,收藏价值极高,并且古代尚武之风浓郁,一把稀世神兵更是世人所追求的。特别是勾践死后,有许多人士曾绞尽脑汁去寻找他所珍藏的宝剑,但一无所得。
  千古不锈之谜 。人们生活中的金属用具,经常会生锈,俗话也有:“快刀不用黄锈生”的说法,但是越王勾践剑经历2000余年却仍是锋利如昔。据《考工记》记载,战国时期的工匠已累积了足够的经验,能充分掌握冶炼青铜的技术,按照器具不同的用途,合金中的铜与铅、锡比例也有所不同。这样的冶炼技术领先西方国家近千年。
       战国青铜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剑身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的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代在精密磨床上生产出的产品相媲美。因剑的各个部位作用不同,因此铜和锡的比例不一。剑脊含铜较多,能使剑韧性好,不易折断;而战国青铜剑青铜合金配比刃部含锡高,硬度大,使剑非常锋利,其硫化铜可以防止锈蚀,以保持剑的艳丽。
       未来收藏市场上的黑马。战国青铜剑是先人工艺与艺术的结晶,现在人们不光是在博物馆中可以见到,民间收藏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据了解,青铜剑在民间交易的价格均以万元为单位计算。在欧美等地,因历史原因,每年春、秋拍卖会均会出现令人赞叹的拍品,其中就不乏保存完好的青铜剑。而在我国,青铜剑以拍卖形式成交的很少,主要是因为国家政策的限制,并且藏家对青铜剑情有独钟,遇见品相好的青铜剑,自己购买之后,很少会再次出手。不过2007年某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几把青铜剑以100%的成交率成交。由此可以看出,青铜剑以其独特的工艺和文化内涵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一匹收藏市场上的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