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七大问题再追问


证监会七大问题再追问

2008-8-16 每日经济新闻

 

     8月15日下午,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中国股市热点问题答记者问。中国证券报所属中证网提供七大问题:对于连续下跌,调整波动幅度较大的看法;大小非政策;南车IPO,大盘发行节奏安排和考虑;上市公司回购、分红办法等多项制度内容五、引导长期资金;打击犯罪,维护投资者权益;规范重组资产估值。

 

    证监会希望股市稳定的用意昭然若揭,股市一马当先实现绿色奥运的雄心,让各方尴尬不已,维稳行情屡被击碎,有关方面必须用行动说话。

 

    不在下周奥运会闭幕前发布实质利好,而选择周五休市后发布答记者问,惟一的功能就是让奥运期间的市场不至于跌得太惨。通观已经得到的信息,可以用一句话形容,证监会有心无力。把证监会比作男足,神了。

 

    首先,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大小非问题,发言人表示,将出台完善大宗交易系统、开发可交换债券、建立国有股东转让实时监控系统等三大措施。具体包括研究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完善大宗股份减持的市场约束、减震和信息披露制度。

 

    大小非问题的核心是大小非的持股价格对二级市场估值体系的冲击,进行大宗交易没有解决核心难题。发言人绕开这一陷阱,提出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券商充当中介做市商是好办法,但证监会留了一个尾巴,就是引入“二次发售机制”——什么叫二次发售,是不是继续向二级市场发售?还是统一在大宗交易市场交易?如果统一在大宗交易市场,大小非股东的收益将比在二级市场低得多,以往冷冷清清的法人股市场一块钱以下的股价,恐怕会让大小非股东们不寒而慄。证监会无法与掌握权力、资金的大小非与大小非代言者达成妥协,屡次出空言惊吓,迟迟没有实际行动,结果是让惊弓之鸟们赶紧出逃。

 

    其次,大盘股发行节奏安排。发言人表示,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市场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综合考虑市场各方面的意见,对大盘股的发行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注重发行节奏。1至7月,包括中国南车在内,公开发行1亿股以上的大盘股仅4只,筹资643.19亿元,发行家数和筹资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4%和49%。

 

    言下之意是,监管部门已经考虑到市场的承受力,降低了融资节奏。考虑到中国股市已遭腰斩,亏损在50%以下的投资者被奉为股神的现状,目前大盘股融资额下降只是市场的自然反应。对于久已习惯资本市场只有单向融资功能的人来说,少吃一口肉自以为是菩萨心肠。如果不是市场冰冻,恐怕中国平安之类的1600亿狮子大开口之类再融资会源源不断的出台。A股折戟后,中国平安转道香港市场再融资,结果如何呢?人家那儿是市场化的,一样变成没有时间表了。

 

    股市当然应该有融资功能,笔者不仅不反对公司IPO,还主张发行市场化,不要实行名为核准实为审批之类的掩耳盗铃之举,发得发得出去、以多少价格发行全看市场脸色。笔者反对的是南车、中国中铁1元以下的净资产,堂而皇之地在二级市场上登堂入室,还以实际上的巨量限售股享受发行高溢价。不要再用什么资产评估增值未计入报表遮羞了,一来这些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应,二来资产估值俨然成为做帐的黑洞。

 

    第三,机构投资者大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保险、社保、年金、证券公司自营及集合理财、信托及一般机构)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达51.54%。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机构投资者成为稳定市场的力量?问问股民、基民、看看市场表现再说话吧。

 

    惟一利好消息是将分红与再融资联系起来,这是中小投资者的福音,可以扼制上市公司的贪婪之胃。发言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分红制度,逐步引导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或年报中明确分红政策。进一步严格上市公司分红作为再融资的前提条件。同时,协调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一步发挥现金分红的表率作用。

 

    发言人引述的上市公司分红数据,只不过证明了上市公司的贪婪,希望有关细则赶快出台,以免让混水摸鱼借着市场化的幌子不断圈钱。

 

注:连水皮老兄似乎都有认错之意,股市的盖世无敌内伤拳不是吹的。
    更可怕的是,企业界对于经济的普遍悲观,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开始。美元、人民币有涨有落,还是黄金的天下。表现形式已经不同。

    常收到信,有出谋划策的,有叙述股市经历的。是的,我天天看到这些,体会到普通投资者的痛苦,时间紧张,无法一一回复,但我们是在一起的。目前的市场,轻举妄动,割肉抄底,都不足取,还没有大趋势改变、形成的征兆。挺过去,我们曾经走过隧道,经验、意志、呼吁都会帮助我们。
    不得不说的是,两个小女孩代唱,有关方面全不引为耻,诚信竟然沦落至此。周末到了,调整心情,愉快度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