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匡政:男足就改叫蹴鞠队吧!


叶匡政:男足就改叫蹴鞠队吧!

       对男足国奥队,本想只字不提,这么颓的一队人马,平日想凑齐了都难。男足早已成了国人身上的一块痒,不挠挠吧,闹心;伸手挠吧,总挠不到痒痒处;恨不得像猪那样,索性把哪棵树蹭倒了才过瘾。

       这两年,耳边听的净是国奥的那点事儿。一会儿非洲集训,一会儿法国意大利集训,就差没上月球了,估计银子也没少花吧。闹完了集训,又闹杜伊下课,我以为这都是备战奥运的孙子兵法呢,目的就是要声东击西。三场比赛下来,发现他们的孙子兵法,使得还真是娴熟,就差见谁喊谁爷爷了。现在戏演完了,剧中人的表演也该收收场了。我个人认为,男足参奥的这部大片是能竞争奥斯卡奖的,咱踢球不行表演行,也算收获大大。

       前些年就听说咱们拿下了足球的发明权,据说欧洲某国还给发了个证书。当时我就盼着最好顺带申请个专利,这样哪国能踢球,哪国不能踢球,就由咱说了算。到那时,咱们得冠军岂不如探囊取物,要几个得几个,大家开心。后来向专利局朋友一打听,说发明也有个时效性,这个好主意只能泡汤。

       话虽这么说,看球的时候我想的最多的,还是咱们足球的祖师爷高俅老师。高俅玩的是蹴鞠,虽说蹴鞠在汉代就流行了,但像高俅玩得名声这么大、技艺这么高、故事这么多的人,倒是不多,姑且就把他当成祖师爷吧。早有学者考证,说汉代霍去病就喜欢蹴鞠,远征打仗时都带兵踢球。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花式足球也是了得,头、肩、背、腹、膝 、足各部位都可灵活运球,随心所欲。而高俅的足下功夫可谓惊人,据古书描写,球只要靠近他,就跟用胶粘在了身上一样。这么好的功夫,当然哄得皇帝老子和文武昏官们高兴,不仅成了国家队,更是因此当了官。那时节也不用顾忌什么观众和球迷,只要主子高兴就行。

       虽说高俅老师眼中只有主子,但他的球技也确实高超,否则也难以权倾朝野。宋代还专门成立了足协,当时叫圆社,据说后来高俅除了在朝廷当官以外,在圆社据说还担任过社长。

       之所以说了这么多闲话,我只是想说一点,我觉得国奥队至少也得学学高俅吧,稍微有了点专业精神之后,再把这精神放在别处,别丢咱祖师爷的脸。有体无魂、有形无神的,踢踢键子可以,踢足球我看就免了吧。
    
       几场比赛看下来,一点没看出国奥队踢出点足球的章法,老以为他们玩蹴鞠呢。既然我们是蹴鞠的发源国,国奥干脆改玩蹴鞠得了,这可是真正的国粹,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而且全球独此一家,保证把把能得冠军。人选也不用另外挑了,国奥队以后改名为中国国家蹴鞠队,足协改名为圆社。这么一来,国人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
   
       玩蹴鞠,咱有老祖宗的家传,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