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线上的搏击》之七:战旗-鱼水之情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逝去,废墟下的生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队员们只有争分夺秒,力争抢在死神的前面,甚至连续30个小时没睡觉。困了,就在现场打个盹;他们三天没有洗脸洗澡,疲倦到极点,同时还要随时忍受刺鼻的尸臭、弥漫的烟尘,还要冒着被病菌感染的危险。他们的口罩由一层加到两层、三层,每隔几分钟就要涂上风油精以消除疲劳、抵御恶臭。

 

15日、16日这两天的救援行动中,突击队员们分别实施了“打洞救人”、“破墙救人”、“开窗救人”、“清墟救人”等四套救援行动。

 

第一套方案是通过小心翼翼地“绣花”,一点一点地给左侧墙体打洞,力用大了,生怕引起整幢危楼的垮塌;力使小了,又迟迟达不到救人的目的,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虽然最终失败,但总算接近了被困人员。救援人员用矿泉水和牛奶配制了营养液,通过软管让张小平补充体力。

 

由于此路不通,王林刚和敢死队员实施了第二套方案,准备打通外侧卧室的墙体进入救人,一步步接近被困者,并最大限度地为救援创造了空间和条件。

 

16日晚,救援任务开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张小平的情况越来越恶劣,留给救援人员的时间不多了。张小平的求生意志开始减退。为了让他鼓起勇气,突击队员陪在他身边,不停地为他加油打气。王林刚对他说:“你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生命的奇迹,现在全国人民都在关注你、关心你,你不能放弃!有重庆消防在,就一定会把你活着救出来!”这些话,成了张小平生存下去的强大精神动力。

 

张小平躺在女友的腐尸上,腿部、腰部伤口开始感染,全身发烧。在一片漆黑中,王林刚带着队员连夜辗转三家医院寻医求药,最终在都江堰人民医院找来医生。王林刚和谢长友轮流守候在张小平身边,为他鼓劲,给他喂药。

 

17日上午,在王沁林将军的指挥下,通过进一步的现场实地勘察,研究、优化救援方案,最终仍然决定并使用了第二套“破墙救人”救援方案,并由敢死队员对张小平实施生命大营救。

 

敢死队员先在靠近张小平的“生死墙”上打开了一个小洞,并给他接上氧气,再接着扩大洞口,小心翼翼地将一块一块砖取出来。然而每敲一锤墙体,就是一份危险。离胜利越近,就越危险。原本摇摇欲坠的墙体更加岌岌可危,只要力度稍微不合适,就可能让整幢楼倒下,从三面压下来,让救援者根本没有退路!但这种生死关头,敢死队员们最初仅有的一点担心和恐怕却完全消失了,这力量来自于爱和责任:没有什么比人民群众的生命更重要!

 

下午14时许,在敢死队员们艰苦努力下,慢慢地终于看到张小平手出来了,头出来了,上半身出来了,张小平已经可以用自己的手拿剪刀剪掉缠在自己身上的棉絮。一个小时、二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由于他的双脚埋得太深太紧,为了抢在“死神”的前面将救出来,敢死队员们决定冒险“强攻”,用牛皮腰带将他拖出来。但拖了半天,连皮带都拖断了,还是无法将张小平的双脚取出来。

 

在这期间,余震不断发生,现场残存的楼房和垮塌下来的废墟随时随地可能压下来,张小平也越来越虚弱,为了保住张小平的命,救援人员们无奈只能接受了医生的建议:截肢。在得到了他的亲人同意后,敢死队员们再次冒着生命危险进洞扩充空间,为医生打扫出一个“手术台”。尽管如此,王沁林将军仍不死心,多次围绕现场查看,最后才不得不痛下决心。

 

晚上116分,在完成了手术后,张小平终于被抬了出来!这一刻,离他被埋已经有129小时,离消防官兵开始救援已经72小时!他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而消防官兵则刷新了纪录,创造了中外地震史上的救援奇迹!

 

读毕上述由万州消防支队提供的救援张小平的精采文字,你不能不为我们消防官兵的大无畏气概和科学施救方法而折服。可叹地震之魔终于松开了一只手,给张小平一条生路;然而,张小平在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斗争之后,却未能能熬过最后的关口,辜负了那么多拯救他的消防官兵的希望,他死在去医院的路上,这又是令人扼腕长叹的。

 

 

不管怎么说,重庆消防第二突击队都江堰分队在震区的表现,临危攻坚的勇气与作风,在灾区人民心中塑起了丰碑与形象。在都江堰,只要提起重庆消防,老百姓没有不树大姆指的。

 

袁明清主任曾对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天,政治部组教处副处长黄世镍独自一人去指挥部联系工作,半路上被老百姓拦住了。他连忙下车问何事。原来一位男子的女友被压死了,请求帮忙挖尸。黄四镍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见不远处停有挖掘机,立马过去跟司机说好话,就费了点嘴皮子功夫,便把人家的挖掘机调过来了。这是很简单的活,从破墙碎瓦后面找到了遇难者的尸体,他还组织人帮他了却后事。

 

此类事不大,办起来不难。但些微小事却体现出人民群众对你的信任。区区小事,却口口相传,重庆消防,在都江堰人民中有了口碑。

 

万州支队官兵去柳街镇搜救,归来途中见一60多岁的老妇在卖大蒜,连忙下车去买,欲给战士们食用、消毒。那老妇见是救人消灾的重庆“菩萨兵”,坚决不肯收钱!部队有纪律,不收钱怎么行,老百姓如今够苦的了!几番理论,大妈生气了:你们今天还就得把这些大蒜拿去,你们整天出生入死,吃我几个大蒜怎么了?大蒜不拿走,你们今天都别想走!大妈说着就发起了“横”。

 

街上的人们以为战士们和大妈发生了争吵和矛盾,瞬时围了上来,待弄清了事情原委,又都感动得不能自持。

 

这就是我们灾区的老百姓,这就是人民的子弟兵,这就是传颂已久的军民鱼水情啊!

 

还有一件事让袁主任感念至深

 

灾区停水、断电,生活本已很困难。见子弟兵天天吃方便面啃面包,他们就自发组织起来熬稀粥,送盐茶鸡蛋,这些东西都是他们从嘴边省下来的啊!

 

高总率队去了平武之后,詹寿旺担任了都江堰方面的指挥任务。说起这个人倒有点意思。他是由公安部消防局从浙江总队安排到重庆总队挂职任副总队长的。421到任,任期只有三个月,恰恰在20天后发生了这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

 

不能说与地震有缘,那有点犯忌。只能说上天注定要他来吃这份苦,让他去经受人生中前所未有的考验。从警三十年的他兴许见惯了血与火,除了用“惊心动魄”几个字来表达心情外,他并未讲多少自己的事,却表扬起一对湖南小夫妻来。

 

他说小夫妻20来岁,刚刚贷款100多万买了一台新崭崭的挖掘机,想靠勤劳致富,过上好日子。新车还没开张呢,汶川就地震了。小俩口良心大大的好,听说灾区缺大型挖掘机械,想也没多想连更连夜就把车开到成都来了!

 

那可是一辆新车啊,连油漆都没掉一块,可在危楼下的那些乱石堆里,就那样擦来碰去,撞得伤痕累累,小俩口嘴上不说,心里可痛呢!更何况危楼如累卵,就悬在头上,稍有差次便不堪设想!

 

救人是没有报酬的,还得自己买油,自己解决吃住……

 

詹总说,部队撤出返渝那一天,那个21岁的湖南女子找到他说:老总啊,我求你件事,我们救灾救人不要钱,但你能不能给我个名誉,证明我们参加了抗震救灾,这可是我们一生中的大事啊!

 

我问,你给她开了吗?

 

詹总摇摇头说,我没那个权力,不过临走前我跟指挥部说了说,他们应该能办到。

 

这样的事太多太多。我们的人民太好太好。

 

有人说,一场地震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一代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我非常同意,而且我要说,这种改变是积极的,那就是向上,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