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专栏11
刘翔赢了
2008-8-19 成都商报
8月18日上午11点半,刘翔留下沉重的背影掉头而去,留下现场9万人目瞪口呆,伤心不已。
刘翔退场以后,所有的人都没有离开“鸟巢”田径场,“鸟巢”回荡着老歌《海阔天空》,现场大屏幕不断播放刘翔的比赛画面,催动上亿人的泪腺。
没有必要哭,也没有必要上纲上线,一个运动员因为伤病,或者因为各种考虑,退出了比赛,如此而已。
我倒是挺佩服刘翔,他有自主意识,没有为了满足某些人的英雄瘾,一瘸一拐地走完全场;他也没有硬撑着跑下去,以此后再不能比赛的风险代价不理智地表达爱国之心,他最大限度地保全了自己的商业价值——从这点上说,刘翔赢了。无需包容,刘翔就是一比较理性的年轻人,对他来说,跟腱比金牌重要。保住跟腱,他可能重续辉煌;保不住跟腱,他会失去职业生涯。
就经济而言,受损最大的是刘翔本人。根据福布斯名人榜公布的财富数字,刘翔2006年的收入为2600万元,2007年为5800万元,而2008年的收入猛升至1.63亿元,综合排名也从第五上升到第二,仅次于姚明。由于退赛,刘翔的阳光大男孩加英雄的形象受损,商业价值肯定会因此大打折扣,可能遭受数千万元的损失;其次是田径协会,他们坐地取钱,从刘翔的广告费中获取60%的进帐,刘翔这样的明星成为体育协会的摇钱树——没看到连男子举重冠军一个个都被炒作成帅哥加知识分子了吗? 还有就是在刘翔身上投入巨资的企业,广告商损失数亿元,押宝刘翔的耐克倒了大霉。但广告商是活该,他们竭泽而渔,一起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跟着受损的是那些看中刘翔的号召力,购买上万元男子110米栏的预、决赛门票的观众。刘翔退出比赛使高价购票者蒙受了直接损失,这跟冲着某歌星买高价票、结果歌星飞鸽性质相同。不同的是,刘翔是万不得已。而且,刘翔并没有跟经纪公司签订契约,他这么做,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
绝大多数民众在网络上抚慰刘翔,但指责刘翔的人也不是全都是骑扫帚上天的巫婆。我国目前是全民集资培训运动员的体制,为了让运动员出好成绩,所有纳税人都付出了经济代价。这种举全国之力的体制,目标是为了培养一两个天才为国增光,这样纳税人才会觉得自己的钱出得值。如今,天才就在眼前,可天才为了跟腱放弃了比赛,让人无法接受。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在《China Daily》上的一句话被频繁引用:“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位官员声称,如果刘翔在北京得不到金牌,他此前的成绩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想想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眼巴巴指望刘翔夺冠的民众就像那些家长,他们出了钱就是让孩子光宗耀祖,不料刘翔用行动表示,活得好更重要。两种观众发生了强烈冲突。
其实纳税人出的钱不多,作为国家队运动员,刘翔的基本工资每月区区1000多元人民币,还不够塞牙缝的。但就因为这1000多元,就因为举国体制,刘翔成为大家的孩子,还不清那一份欠债,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养运动员就为了出成绩。要摒弃这些老传统,让刘翔这样的天才运动员可以真正飞翔,实行俱乐部制是最好的做法。市场会用代言费、出场费等,给刘翔相应的评级,那些出了钱的纳税人也就没有指手划脚的权利,运动员也就有了为自己做主的天然权利。
刘翔临时退出比赛之举,似有难言之隐。国宝穿的是轻如袜的特制运动鞋,有数位医生围绕,以目前中国的科技力量,刘翔伤势严重到不能参赛,不必非等到在赛场上痛苦不堪地亮相才能确定。这一亮相的最大功能是周告所有的“家长们”,我尽力了。刘翔比前辈朱建华幸运,他身处商业时代,获得了自身的价值。
注:把后面的专栏提前。
刘翔的事很意外,当时办公室所有看电视的同事都在发呆。那种失神无以名状。
我们在为刘翔庆幸、惋惜的同时,不得不说,年纪太轻的他还没有定力,抵抗金钱等各种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