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通讯的中外价值取向浅析


【内容摘要】趣文通讯作为一种以幽默性为外在特征,以人本思想为核心价值的报道形式,充分遵从了受众本位的现代传播理念。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文化差异的存在,国内与国外在趣文通讯的价值取向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趣味报道的研究和报道趣味性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向来处于边缘地带,而对趣文通讯的价值取向研究更属空白。趣文通讯虽然不是新闻报道行列的主力军,但其独具兼容软、硬新闻的先天优势,其以少胜多的保障正在于趣文通讯以软新闻中的硬道理来引导舆论;以对严肃“人”“事”的“趣”论来缓冲可能的社会不满情绪;以令人会心的妙语暗讽来贬斥丑恶,张扬良善;以让读者忍俊不禁的幽默令受众久觉回味的余韵;以平民化、个性化的禀赋成为百姓的良师益友,因而蕴涵了深厚的可挖掘价值。

1 中外趣文通讯业务内容比较

国内新闻报道中的“通讯”这一报道形式,大致与西方的“特稿”相类。通讯作为新闻报道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各类型媒体中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其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钢认为,按照报道内容,“特稿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为新闻特稿,一类为趣闻特稿,一类为人物特稿”。[1]其中的“趣闻特稿”,也有人称之为“趣闻特写”,或者“趣闻通讯”,三种称谓同属一个概念,强调的是“趣闻”二字。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趣闻”一词的解释是:有趣的传闻。[2]可以看出,以上种种分类的共性,是突出新闻事件本身的趣味性。

如果说“趣闻通讯”是“报道有趣传闻的通讯”,那么“趣文通讯”则是“一篇有趣的通讯报道”。 “报道有趣传闻的通讯”不一定产生良好传播效果,但是“一篇有趣的通讯报道”则由于其寓新闻性、思想性于趣味中,因而可以使新闻传播更加人性化,获得广大受众的阅读青睐。

趣文通讯从属通讯范畴,其基本表现特征在于新闻事件本身的趣味性和报道语言的幽默性。它与趣闻通讯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要求新闻事件本身富有趣味性,同时也要求报道语言具有幽默性,语气也更加轻松,更加平民化。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京林认为,“加强对受众兴趣的研究,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避免低级趣味)、可读性(避免一味地猎奇)就成为提高新闻宣传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问题”。[3]报道语言的幽默性,语气更加轻松,更加平民化,恰恰是有效增强报道可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受众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更是建立良性的编读关系往来和培养读者忠诚度的有效传播方式。

1.1趣文通讯的分类

趣文通讯由于报道的内容不同,其类型也有所不同,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按题材分类

从趣文通讯的报道题材上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政治趣文通讯:在新闻五要素中,其主体信息元素whowhat是具有特殊身份的热点人物、名人,甚至是时政要人,其本身即具有严肃性本质,却遭遇尴尬处境,使新闻具有政治上的滑稽性质,有时还带有一定的丑闻性质。作者主观的是非曲直,价值取向,乃至暗讽的情感色彩一并隐藏在“趣”的背后,以轻松的语言报道事实,达到寓启发于幽默诙谐的传播效果。如《俄政治家频遭“暗门毒器”》(俄罗斯报),人们向政治家投掷沙拉酱和鸡蛋,袭人趣事及难堪场面不仅令人乐倒,同时也肯定了人民权利的伸张。

第二,经济趣文通讯:通常以有趣的生活现象,反映社会经济状况。如《裙子长短与经济景气》(埃菲社),裙子的长短,成了美国经济的“晴雨表”,人们在获得娱乐之余,从软性现象中品位出国运民衰的硬消息,从而了解了国家的社会经济变化。

第三,文化趣文通讯:即以幽默笔调报道文化领域涌现的奇闻轶事。如《速成图书》(埃菲社),报道的是40位德国作家在12小时内完成一本书的写作和印刷,这则颇为新奇的吉尼斯记录趣文以轻松口吻言说了文化泡沫的潜在忧虑,能够引发大众对“快餐文化”的思考。[4]

第四,科技趣文报道:即科技领域一些重大事件中的趣事报道。如《太空第一餐》(俄塔社北京),报道了杨利伟在太空上就餐,美味无穷,既有趣又科普。

此外还有体育趣文通讯,军事趣文通讯,卫生趣文通讯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1.1.2按对象分类

从趣文通讯的主要报道对象上说,最突出的有以下三种:

第一,人物趣文通讯:如《意总理笑话又惹事》(路透社布鲁塞尔),贝卢斯科尼开玩笑常常弄巧成拙,令人捧腹;《拉氏“荣膺”不知所云奖提名》(路透社伦敦),极具讽刺意味的报道;《粗心劫匪》(路透社悉尼),是对犯罪行为微笑着的批评。

第二,事件趣文通讯:趣文通讯在报道趣事时,关键不在于新闻的大小,而在于能否挖掘其背后的价值。如《总理跑步  公园静园》(法新社曼谷),霍华德的一次慢跑,不仅有骑警随身保驾护航,连公园也要静园,平常地点发生的不平常的人和事跃然纸上。

第三,动物趣文通讯:这种类型的趣文通讯,较之前两种,是趣味性最强、最纯的趣闻报道。如《大象镶牙》(法新社曼谷)、《宠物舞会》(埃菲社)等,给人以纯粹的娱乐,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尊重一切生命的社会理念。

第四,社会趣文通讯:人间万象,点点滴滴皆成趣,较之事件趣文通讯,社会趣文通讯取材更广泛,更细腻。如《美国房产趣事》(世界报),整篇报道由若干个围绕房产展开的有趣小故事组成,博人一笑的同时,又是对美国的房产业做了一个颇有深意的专业分析。

可以说,趣文通讯就其分类而言,几乎囊括了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在任何可能产生新闻的人或地方,同样存在着发生趣闻趣事的可能性,从这个逻辑上讲,趣文通讯的报道范围不存在盲区。但是实际上,国内趣文通讯却长期徘徊在一些领域之外,相对国外趣文通讯的领域非常有限。

 

附表1:中外趣文通讯整理表[5][6][7]

序号

标题

媒体

性质

题材

对象

1

《速成图书》

埃菲社(国外)

批评

文化

社会现象

2

《三岁娃娃将被征入伍》

合众国际社(国外)

批评

军事

社会现象

3

《裙子长短与经济景气》

埃菲社(国外)

中性

经济

社会现象

4

《美国房产趣事》

世界报(国外)

中性

经济

社会现象

5

《漫长难熬的北京盛夏》

美联社(国外)

中性

经济

社会现象

6

《好悬!车轱辘飞了》

新华社(国内)

批评

经济

社会现象

7

《怪哉!考试变考“吃”》

新华社(国内)

批评

文化

社会现象

8

《商业部长买鞋上当记》

新华社(国内)

批评

经济

社会现象

9

《嫁个有钱人的秘方》

解放日报(国内)

批评

经济

社会现象

10

《讨债者说》

人民日报(国内)

批评

经济

社会现象

11

《不灭的人性》

今晚报(国内)

中性

娱乐

社会现象

12

《“马化腾.com”竟成成人用品网》

东北新闻网(国内)

中性

经济

社会现象

13

《抢财神》

新华社(国内)

正面

经济

社会现象

14

《老母鸡“生”了一台电视机》

新华社(国内)

正面

经济

社会现象

15

《九巴女车长“越做越有趣”》

汇网(国内)

正面

经济

社会现象

16

《巴黎的狗坟》

不详(国内)

批评

文化

动物、社会现象

17

《猫也办信用卡?》

中文网(国内)

中性

娱乐

动物、社会现象

18

《大象镶牙》

法新社(国外)

中性

娱乐

动物

19

《狒狒大闹普拉默夫人家》

合众国际社(国外)

中性

娱乐

动物

20

《长颈鹿列欧与世长辞》

纽约时报(国外)

中性

娱乐

动物

21

《宠物舞会》

埃菲社(国外)

中性

娱乐

动物

22

《装了假牙的狗》

芝加哥时报(国外)

中性

娱乐

动物

23

《动物园“情侣”们的爱情故事有趣感人》

新桂网(国内)

中性

娱乐

动物

24

《一小猴“用计策”逃出狮口获余生》

北京晚报(国内)

中性

娱乐

动物

25

《俄政治家频遭“暗门毒器”》

俄罗斯报(国外)

批评

政治

政治人物

26

《意总理笑话又惹事》

路透社(国外)

批评

政治

政治人物

27

《拉氏“荣膺”不知所云奖提名》

路透社(国外)

批评

政治

政治人物

28

《总理跑步  公园静园》

法新社(国外)

批评

政治

政治人物

29

《科尔总理第十三次减肥》

不详(国外)

中性

政治

政治人物

30

《大平夫人看望“欢欢”》

共同社(国外)

正面

政治

政治人物

31

《鞋子并非脚下事》

中国青年(国内)

批评

政治

政治人物

32

《选票没有投错对象》

报刊文摘(国内)

正面

政治

政治人物

33

《阿富汗男孩冒险拍电影》

世界新闻报(国外)

批评

政治

普通民众

34

《北大校长的歌声》

光明日报(国内)

正面

娱乐

知名人物

35

《快乐的巨人》

不详(国外)

正面

娱乐

体育明星

36

《私家侦探召开国际年会》

不详(国外)

中性

时事

特殊人群

37

《印度探险队在喜马拉雅山发现裸体女人》

读卖新闻(国外)

中性

科技

奇闻逸事

38

《太空第一餐》

俄塔社(国外)

正面

科技

航天趣闻

39

《粗心劫匪》

路透社(国外)

批评

法制

犯罪分子

40

《我的丈夫,我的蜜月》

大公报(国内)

中性

娱乐

影视明星

 

1.2中外趣文通讯报道选题及报道角度的差异

由于国内尚无趣文通讯的相关著作,笔者受时间和渠道的限制,尽可能通过报刊阅览、网上搜索、对优秀新闻作品集进行筛选等手段,从中搜集并整理出40篇中外趣文通讯(见附表1)。

此次搜集过程纯属个体行为,不具有普遍性,其意义在于,就国内趣文通讯和国外趣文通讯的传播分析,为有可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个案。

以下将通过40篇中外趣文通讯的实例统计,试图对中外趣文通讯报道选题及报道角度的差异作一个直观的比较。

1.2.1国外趣文通讯丰富多样的报道选题及报道角度

笔者搜集的40篇中外趣文通讯中,有22篇属于国外趣文通讯,占总篇数的55%,其选题范围几乎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技等新闻报道中的各种题材。其报道切入角度也是丰富多样,以《裙子长短与经济景气》(埃菲社)为例,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生活现象着手,反映美国经济的起伏,以小见大,堪称经典。以民众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报道切入点,这种方式在国外趣文通讯中得到普遍运用,源于其平民化的报道视角,通常可以达到浅入深出的传播效果。

1.2.2国内趣文通讯报道选题及报道角度相对贫瘠狭窄

笔者搜集的40篇中外趣文通讯中,有18篇属于国内趣文通讯,占总篇数的45%,需要说明的是,在这18篇报道中,还有6篇是取材于国外发生的新闻事件。国内趣文通讯从题材上看,经济类报道占多数;从报道对象上看,社会现象报道占多数。政治趣文通讯很少,仅有两篇,其题材也是源于国外的政治轶闻。

总之,无论是从以上的统计对比,还是个人的阅读经验上讲,国内趣文通讯的报道选题,相对国外趣文通讯来说仍然较为单一,报道角度也稍显谨慎有限。

1.3中外趣文通讯版面设置的层次差异

趣文通讯从属于趣味性新闻这个大概念之下,因此,要比较趣文通讯的版面设置,很大程度上可以参考国内、外对于趣味性新闻不同的版面设置情况。

趣味性新闻的版面设置,可分为高低两个层次。

低层次是在版面上设置一篇或几篇毫无严肃思想或内容的纯趣味性报道,只是逗人一笑或者提供茶余饭后的休闲谈资而已,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满足受众娱乐休闲的需求,使整个报刊拥有多层次读者,同时也使版面其他严肃内容得以被光顾、传播。这种低层次的版面设置,突出表现在对趣味性新闻报道的思想性要求不高,它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品存在。[8]

高层次则是借助轻松有趣的新闻事实,以幽默讽刺的报道语言,传播一种严肃的新闻思想或主题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趣味性新闻已经上升为趣文报道,它不再是辅助品,而是与其他各类新闻地位同等的新闻报道,即承担起传播一定量信息的功能。而这样的趣文通讯,甚至可以在版面中设置为头版头条。

1.3.1国外媒体热衷于在版面中突出趣味性新闻

国外报刊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在趣味性新闻高低两个层次的版面设置上,有着长久的传统和娴熟的技巧。西方媒体从19世纪开始泛滥的“黄色新闻”,就包含了趣味性新闻的低层次版面设置技巧。走近现代,我们更是看到国外报刊媒体频频以轻松有趣的新闻事实吸引人,以幽默讽刺的报道语言传播严肃的新闻思想或主题事实,以趣文通讯作为头版头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当然,这与西方的传播史、制度形态以及意识形态是紧密相关的。[9]

1.3.2国内媒体长期缺失高层次的版面设置技巧

国内在趣味性新闻的版面设置上,曾走过坎坷的路程。上世纪50年代,由于受左的思潮影响,国内曾发生过一次媒体报道名人家庭的趣味性新闻而引起轩然大波的事件。1954年,彩色戏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扮演梁山伯的演员范瑞娟结婚,中新社约请范瑞娟丈夫以他爱人的名义写了一篇《我有了幸福的家庭》,发给《新报》和《大公报》,后者将题目改作了《我的丈夫,我的蜜月》。此后,上海《解放日报》全文转载了《大公报》的报道。从而在上海引发了关于这则报道的批评与反批评的论战。这场论战持续良久,直至毛泽东发表看法,他说,报纸上不能天天登“上甘岭”,也不能天天登“我的蜜月”。一场本不该有的争论到此才一锤定音。[10]

毛泽东的话,是将趣味性新闻和严肃新闻二者严格加以区别,互相对立起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对新闻报道的分开定位,在国内媒体延续至今,这是国内媒体和新闻学术界在探求将趣味性和严肃性统一起来的报道形式上止步不前的思想根源,而由此带来的思想性强、具有引导性的高层次趣文通讯的缺失,成为国内媒体长期缺失高层次的版面设置技巧的直接原因。如今,我们依然很难看到有传统媒体将趣文通讯设置在显著版面。只有少数商业性质、传播环境相对宽松的大型网站,偶有这方面的尝试。然而,高层次版面设置技巧的缺失以及适合高层次版面设置的趣文通讯的缺失,仍然是一个严峻的现实。

2 中外趣文通讯的价值取向比较

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即新闻报道的价值观问题,它指导了对新闻题材的选取和处理等一系列新闻实践活动。趣文通讯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既具有普遍的新闻价值取向,也有其特别突出的专业价值取向,即基于新闻性的报道趣味性。中外趣文通讯在专业的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但是由于受到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影响,又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价值取向的差异。

2.1中外趣文通讯的政治价值取向差异

在政治价值取向上,国内的新闻报道包括趣文通讯报道都突出表现在“党性”原则上。胡耀邦在《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一文中指出:“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11]江泽民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也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12]目前为止,“喉舌论”是权威主流的观点,也是国内媒体的社会特性和政治特性。“党性”和“政治性”,对于国内新闻报道而言,甚至是首选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衡量标准。

西方新闻报道尽管一向标榜“客观”,然而其报道中的政治价值取向仍是存在其字里行间的。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层面,全世界媒体都具有政治性。[13]但是,趣文通讯作为特殊的报道形式,较少涉及到国家利益问题。因此,在国外趣文通讯中,政治价值取向更多表现为人性的展示,对民主的追求,对人民权利的伸张。

下面,笔者将通过中外趣文报道的实例,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

2.1.1国外趣文通讯彰显民主

试看《三岁娃娃将被征入伍》(合众国际社纽约)——

 

谁也搞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儿——本星期五,居住在纽约市约克城高地的三岁小女孩皮丽·夏普洛收到了应征入伍通知书。

昨天,她像平时那样吃早餐,她边吃边看一张华盛顿征兵处寄来的通知单。根据这张通知单,她得在“从十八岁生日那天起三十日内报到入伍”。

尽管小皮丽仍有许多年时间考虑这件事,但她已明确表示:“我不去!”

 

三岁小女孩要被应征入伍,真是一个奇闻,读者的阅读兴趣迅速被激发。报道语言非常幽默,三岁小女孩居然一边吃早餐,一边像模像样地看应征入伍通知单,然后斩钉截铁地以三个字表明了她坚决的态度:“我不去!”令人哑然失笑。

事实上,每一位受众在失笑之余,更能体会到报道对美国负责征兵工作的部门的绝妙讽刺。其背后的语言是:“请相关部门不要拿民众的权利当作儿戏,再闹出这种笑话。”也可读出对相关部门“人浮于事”的善意批评。

美国另有一则趣文通讯,报道讲述的是美国某市长工作很忙,在清晨排队买早餐时,因为赶时间,挤到窗口前要求先购买,他对售卖早餐的服务员说:“你知道我是谁?我是这个市的市长!”不料那个服务员却不买帐,理直气壮地回答:“你知道我是谁?我是这里的服务员!”

人与人都是平等的,即便是市长也不能例外。西方开政客玩笑的类似报道有许多,它们都一致体现出了民主、平等的政治价值取向。相比国内的趣文通讯,这种民主、平等的意识显得尤为珍贵。

2.1.2国内趣文通讯的政治镣铐

笔者通过各种渠道,没能找到以国内政治事件或人物为报道题材的趣文通讯,这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同时也可以看出,国内媒体对于新闻“党性”原则的理解是有局限的。长久以来,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对于软、硬新闻的严格区分,仿如一把巨大的镣铐,限制了政治新闻多面孔、多种表现体裁的发展步伐,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造成国内政治报道冷面、严肃,而不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原因之一。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与世界交流的增强,国内在政治趣文报道上亦有尝试,如《鞋子并非脚下事》(《中国青年》第3  作者  彭龙富  钟海燕),讲述的是阿根廷前总统基什内尔以及圣克鲁斯省长夫人等政要人物,因为涉嫌购买用珍惜保护动物毛皮制成的鞋子而被调查,文末写到:“因为一双鞋子引发的思索,深入了两位总统的执政理念,让他们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以民为本,认为与民众利益相关的事皆无小事,自然也博得了民众的信任,成为人民所尊重的领袖。”尽管该报道的题材来自国外的新闻事件,且文末的一段评论稍嫌直白生硬,然而文中表现出来的民主与民本的倾向,为国内趣文通讯的政治价值取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价值。

另外有一篇《安全事故》(《喜剧世界》2007年第11A  作者  席双旗),某市长因为省领导在其管辖地视察时被风吹落的枯枝砸到了脑袋,而大动干戈,召开全市紧急会议对各个部门进行安排部署,声称今后要坚决杜绝此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等到会议结束传来煤矿塌方的消息时,市长又把死了两个人当作“小问题”给“随便”处理了……倘若真有其事,而不单纯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的话,则称得上是一篇绝妙的政治讽刺型的趣文通讯报道。即便只是一个故事,它也对国内政治趣文通讯的今后发展有着显著的借鉴作用。

2.2中外趣文通讯的文化价值取向差异

在文化价值取向上,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尚中庸,贵和气。文人注重的是严肃思考,规矩行文,讽刺与幽默向来被边缘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边缘化的幽默文化之外,我们民族难能可贵地表现出悠久的民本传统。尽管近代历史上的战乱与革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化断层和文化钳制;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表现在新闻报道上的“红色新闻”,尤其强调正面与严肃;尽管在新闻理论不断创新,新闻价值观不断解放的今天,趣文通讯依然处于边缘地位。但是传统的民本思想,依然在边缘化的趣文通讯中熠熠生辉。

相反,西方在趣文通讯的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源自与身俱来的民族幽默文化。幽默,是趣文通讯这棵大树得以在西方土地上成长得根深叶茂的基本养分。然而我们应当看到,资本主义社会浮躁的商业文化也夹杂在西方国家的民族文化中。以美国为例,它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而正如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克莱·刘易斯所言:“我们的商业文化中的陈词滥调,应有尽有,通过代表这种文化的公共喉舌,喧嚣放肆地散布开来,充分表现了美国最粗鄙的中产阶级,在商业活动中使用的鸡鸣狗吠。”[14]

下面,就让我们分别来看两则关于“狗”的报道。

2.2.1国外趣文通讯的生命平等意识

先看这一则《装了假牙的狗》(美国《芝加哥时报》193929日)(节选)——

 

大多数狗的上排牙齿是尖的,就像一排字母“V”。

住在华盛顿区3333号的麦克斯·芬克尔有一条愁眉苦脸的宠物狗巴斯特·芬克尔。这条狗的牙齿磨圆了,就像一排字母“U”。

巴斯特是三年前到芬克尔家的,当时它长了一口结实的犬科动物牙齿。它能咬得动最硬的牛排,对客厅里的地毯也不放过。此外,餐厅里的硬核桃木家具它也啃得津津有味。

……  ……

在巴斯特痛苦不堪的牙床上业已镶了两枚金齿冠。这狗开头拒绝戴满口假牙,总是设法用爪子在院子里挖个坑把这假牙埋起来,而不是夜间把它放在杯子里,用水泡它。

现在,巴斯特已经习惯了。

他的主人说:“不过,我再也不给狗做假牙了,现在它乱咬东西比过去厉害了两倍,连喂它东西吃的那双手也不放过。”

 

西方有大量关于宠物狗的新闻,在西方社会,狗是与人最亲密的动物之一,有时候甚至比人与人的关系还要亲密,西方的动物保护协会等环保组织也是异常发达。西方的民众自然是对这条新闻很感幸福的,我们也佩服作者能以如此调侃幽默的语言写了关于一条装了假牙的狗的事。这则趣文通讯绝对能让“美国最粗鄙的中产阶级”开心大笑,除此以外他们不需要去追问报道的任何价值。尽管在国内读者眼里,确是感觉少了点人的影子,却也足以展示西方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命平等的文化心理。

2.2.2国内趣文通讯的民本视角

再来看一则《巴黎的狗坟》(节选),它描写的是在一个中国人眼中,法国的“狗现象”——

 

“夫人,您有几个小孩?”我常常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这样问法国朋友。“我有两只狗。”我往往得到这样的答复。中国人听来很不习惯,但是,这话却的确反映了狗在法国人生活中所占的地位。

……  ……

雨越下越大,我加快了脚步,最后停在一座新坟前。这坟修饰得非常讲究,坟上有一狗雕刻,全身白色,头上顶着绿草,颈上系着紫白相间的腰带,看上去精神抖擞、性情温顺。狗的后面点缀着几棵雪松,显得十分肃穆,坟地周围则繁花似锦,红绿黄白,花色讲究,排列艺术,看得出主人的一片倾心。大理石墓碑上刻着两行字。

“人不断地使我失望,

它永远地给我温存;

忠诚的心肝。一九六二——一九七九”

雨一直下个不停,我再也看不下去了,于是,大步离去,驱车回返。

 

这是一篇中国人写的趣文通讯,报道中大段描写了法国人对于狗的喜爱和在生活中对于狗无微不至的照顾,巴黎不仅有“狗饭店、狗商店、狗医院、狗理发店”,甚至还有专门用于安葬狗的坟地。

原本,我们在报道中读到的是人与狗之间和谐、温暖的关系,读到的是巴黎人对动物怀着一颗无比关爱的心。然而报道结尾的两行字,却令人突然惊觉,原来在这人与狗的脉脉温情背后,隐藏着的却是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无比冷漠与猜疑。反观自身,这样的趣文通讯又何尝不是对市场经济浪潮下的中国社会,敲响的一记“民本”警钟?

同以生活中平常有趣的“狗”为对象,中外新闻工作者的不同视角,足以让我们管窥到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文风貌、人文情愫和社会语境。由此可见,趣文通讯是表达民本取向,表现社会风貌,体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有效的报道形式。

2.3中外趣文通讯的传播价值取向差异

在我国,新闻媒体在国家运作和社会稳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意识形态起主导作用,党的宣传教化,政策的事实讲解,成为它的主要功能。这一性质决定了它的传者本位的特点。表现在传播价值取向上,就是传者意识和教化诉求。[15][16]事实上,宣传教化与趣文通讯并不矛盾,虽然笔者手头并没有严格属于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趣文通讯,但是有着强烈教化意味的趣文通讯比比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因此可以说,趣文通讯不仅不排斥在传播上的宣传教化,相反,只要结合的好,反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西方,新闻媒体比较早地纳入了市场化、产业化的轨道,既是传播媒介,又是商业性经济实体,他们由于经济上的独立自主,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受众。受众的需求是传媒利益最大的原则,是它们获取读者、市场和利润的保证。[17]因此,西方的体制决定了媒体在传播价值取向上,表现为受众意识,标榜“传播”,强烈排斥宣传。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国外趣文报道也存在教化现象,只不过往往比较隐讳,事实上教化可以说是新闻传播的基本社会职能之一。而在宣传上,也并非没有特例。

2.3.1国外趣文通讯立足“受众意识”

试看日本的一篇趣文通讯《大平夫人看望“欢欢”》(共同社北京  特派记者  松尾)——

 

“啊,新娘子,让我看看你的脸蛋吧!” 正在中国访问的大平首相夫人大平志华子,7日下午访问了北京动物园,看望赠送给日本的熊猫:欢欢。

因为日本首相夫人要来参观,所以熊猫房的周围,在夫人到达前三十分钟就挤满了中国孩子。“欢欢” 由屋内走到外面的运动场上,注视着这么多人,背朝着大平首相夫人,久久安静不下来。

陪同参观的邓小平副总理的夫人卓琳笑容满面地说:“‘欢欢’还害羞呢!”首相夫人说:“日本人在等待‘欢欢’的到来。” 可能是理解了首相夫人的话,“欢欢”终于把脸转了过来,夫人非常高兴,说:“多么可爱啊!”并且眯着眼睛说:“今后务必生个小熊猫。”

约十分钟后,在向“欢欢”告别时,卓琳夫人问道:‘“新娘子,长得怎么样?”志华子夫人深深点了一下头说:“好极了。”

据北京动物园业务组长曾建珠说:“‘欢欢’何时去日本,还未定。冷倒不在乎,安排好专机就可以去。”“欢欢”嫁给上野动物园的“康康” 的日子不远了。

 

    这则报道着眼点完全在“趣”上,写实性的引语、白描的笔法都在拉近编读之间的距离,极其讨好受众,然而其明显的“中日友好”的宣传意味,谁又读不出来呢?“欢欢”“康康”联姻的趣闻,是否隐喻中日关系的交好,无论是读者品读还是记者报道,自然是“趣”之后的应有之意。正因为国外报道有着强烈的受众意识,立足于读者的阅读兴趣,才能把一篇宣传报道写成了一则有趣的趣文通讯。

2.3.2国内趣文通讯尝试“寓教于乐”

相同的一个宣传报道,反观国内新华社记者的稿子:“太平首相的夫人太平志华子,今天下午由邓小平副总理的夫人卓琳陪同,到北京动物园观赏中国人民的礼物——大熊猫‘欢欢’。”[18]这篇报道把立足点完全放在了以新闻本身的规格来体现重要性上,无趣而浓重的宣传腔及官本位思想彻底破坏了受众的阅读兴趣。

当然,国内亦不乏顺利实现宣传教化效果的趣文报道,如《不灭的人性》(《今晚报》  作者  感动),报道讲述了哥伦比亚某电视台推出了一档颇为有趣的《只说真话》节目,但是开播以来,没有一个人能顺利获得大奖。这篇报道较成功地引发读者思考:“人的内心深处,是不是隐藏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再如《嫁个有钱人的秘方》(《解放日报》2.22  晓雪/文),这则趣文通讯的目的,在于告诉某些女孩子“与其去想有钱男人到底想娶什么样的女人,不如把脑子动在自己身上,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独立,更有气质,更有修养……”

从中可以看到,“寓教于乐”的国内趣文通讯的传播价值取向,其传播效果是优于一般新闻报道的。它也从正面证明了,受众意识与宣传职能,并非完全没有契合的可能。

2.4探求趣文通讯的核心价值取向

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外趣文通讯产生于不同的传播制度和媒介生态环境,因而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价值取向差异。尽管如此,我们在比较中还是能够发现一些蕴涵在中外趣文通讯中的共通的价值取向,那就是民主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它们在较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

2.4.1趣文通讯中的民主意识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δημος demos(人民)、κρατειν kratein(统治),从字面来看,代表著由人民统治,国内通俗理解为“人民当家作主”,它与专制相对,主要适用于政治及其相关领域。[19]在趣文通讯中,民主意识往往体现在对政治事件或政治人物的报道上。在国外趣文通讯中,有对政客施政不力的讽刺,如《俄政治家频遭“暗门毒器”》(俄罗斯报),也有对政治特权表达不满,如《总理跑步  公园静园》(法新社)。在素材取自国外的国内趣文通讯中,有对政要人物的权力监督,如《鞋子并非脚下事》(中国青年报);也有对政治亲民的褒赞,如《选票没有投错对象》(报刊文摘)。总的来说,中外趣文通讯中的民主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权力的监督意识,二是对民意的伸张意识。监督意识是指对政府及政要人物的民主监督,伸张意识则是指对人民权利的伸张。

2.4.2趣文通讯中的人文关怀意识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关注人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20]趣文通讯中的人文关怀意识,较之民主意识更加普遍。在笔者搜集的40篇中外趣文通讯中,可以说,任何一篇报道都渗透着人文关怀意识,无不是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关注。如《美国房产趣事》(世界报),关注普通美国人的住房状况;如《不灭的人性》(今晚报),关注人们在金钱社会下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九巴女车长“越做越有趣”》(文汇网),关注的是香港巴士女司机的生存状况……即使如《大象镶牙》(法新社)等一类纯粹以娱乐为目的的趣文报道,关注的也无不是普通民众身边的奇闻逸事,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满足民众一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2.4.3趣文通讯凸显新闻报道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

无论是民主意识还是人文关怀意识,其最终的基点还是要落在“人”上。新闻报道产生之初,即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离开“人”,包括新闻报道在内的一切与人类社会相关的生产活动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因此,一切新闻报道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为利益集团唱赞歌的报道,屁股没有坐在平民的板凳上;简单地记录事件和数据的报道,冷俊的新闻面孔缺少人文情愫的投入。以人为本在新闻报道上更多的表现为尊重受众,满足受众的信息、阅读、精神文化等基本需求,进而实现例如“教化”“宣传”等高层次的社会功能。而趣文通讯,先天具有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取悦人、关怀人的报道初衷,重视趣文通讯的发展,是明确并且彰显新闻报道以人为本核心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

3 浅论趣文通讯的传播效益

趣文通讯的传播效益主要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趣文通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市场意义、对改善当前国内媒体报道语态的借鉴价值、对社会舆论的良性引导作用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在:

3.1趣文通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市场意义

在资本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内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得以完善,国内媒体的市场意识也越来越强。[21]在“以软新闻来打市场,以硬新闻来竖品牌”成为媒体共识的今天,趣文通讯得天独厚的拥有“软硬兼备”的优势,成为打市场与竖品牌并重的传播方式。趣文通讯以其新闻实践告诉人们,所谓的软、硬新闻,并非天然对立,硬新闻也完全可以在趣文通讯这样一种报道形式下软着陆于“趣”的幽默上。在“和谐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形势下,受众的媒介使用选择空前地方便自主,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如果仅仅停留在传递信息的层面,已不足以实现有效传播,媒介如何被受众选择,媒介的信息如何成为热销的产品,在很难有独家新闻的现代信息社会中,媒体的传播力——即传播效果就显得尤为突出,[22]而软、硬新闻的融合不失为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现实情况也表明,国内媒体正在这条道路上大步前进。在这种情况下,趣文通讯的市场对不同的媒介形式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3.2 趣文通讯对改善当前国内媒体报道语态的借鉴价值

长期以来,国内媒体的报道语态颇受诟病,历史遗留的“宣传腔”过重,其中以《人民日报》的政治报道为典型。如何改善国内媒体报道语态,这是新闻媒体和学术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可以说,“受众意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切入点,因此,一切符合受众阅读习惯和需求的报道语言,都应该加以借鉴。趣文通讯的报道语言突出表现为幽默性,在软性语言中,幽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幽默的语言能够给受众带来轻松和愉快,同时它也是一种美的阅读体验。[23][24][25]更重要的是,趣文通讯的报道语言往往寓庄于谐,能够同时兼容新闻的软、硬品质,即便是以教化为诉求的新闻报道,也不以道德制高点的姿态俯视受众;“软”的品质可以使受众在妙趣横生与和风细雨中,细品个中道理,这对改善国内媒体的报道语态,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3.3趣文通讯对社会舆论的良性引导作用

趣文通讯对社会舆论亦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趣文通讯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形成对谐调和不谐调,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鲜明对比,从而形成弃恶扬善的健康社会舆论环境;另一方面,趣文通讯平民化的报道角度、幽默的报道语言、浓厚的民主及人文关怀意识,浸透着一种乐观豁达的积极态度。若霏霏细雨一般的趣文通讯虽不及洋洋洒洒的重量级报道来得滂沱,然而正是由于其如水藏起了锋芒,才于不争之中成为了赢家,其润物细无声的舆论效果是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难以启及的。趣文报道蕴涵着深层次的“宽容性”,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沉默螺旋”而形成极端的、暴力的、适得其反的传播效果,将社会舆论往良性、健康的方向引导。

总之,趣文通讯作为一种以幽默性为外在特征,以人本思想为核心价值的报道形式,充分遵从了受众本位的现代传播理念,它虽然不是新闻报道行列的主力军,却独具兼容软、硬新闻的先天优势。其以少胜多的保障正在于趣文通讯以软新闻中的硬道理来引导舆论;以对严肃“人”“事”的“趣”论来缓冲可能的社会不满情绪;以令人会心的妙语暗讽来贬斥丑恶,张扬良善;以让读者忍俊不禁的幽默令受众久觉回味的余韵;以平民化、个性化的禀赋成为百姓的良师益友。因而蕴涵了深厚的可挖掘价值。笔者仅就中外趣文通讯的业务内容、价值取向及社会传播效益作了初步的比较探讨,以期趣文通讯这朵奇葩能够在新闻实践和学术理论上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高钢.新闻写作精要.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第一版.2006

[2]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第三版.2002

[3]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4.2007

[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994

[5]大平夫人看望“欢欢”.浙江教育考试网

http://www.zjzk.cn/kj/work/show_unit.php?unit_id_c=1092&chapter_id=326

[6]甄健辉.九巴女车长“越做越有趣”.文汇网

http://paper.wenweipo.com/2004/10/14/HK0410140056.htm

[7]王蕾.外国优秀新闻作品评析.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2000

[8][9][10]胡志平.新闻写作创新智慧.北京:新华出版社.1.2003

[11][12]童兵.中西新闻比较论纲.北京:新华出版社.1.1999

[13]郑保卫.当代新闻理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2003

[14]童兵.中西新闻比较论纲.北京:新华出版社.1.1999

[15]李苓.传播学理论与务实.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2002

[16]姚里军.中西新闻写作比较.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 2002

[17]沃纳·赛佛林.传播理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2000

[18]胡志平.新闻写作创新智慧.北京:新华出版社.1.2003

[19]民主.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4448.html?wtp=tt

[20]人文关怀.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4377.htm

[21][22]俞国明.传媒影响力.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1.2003

[23]龚文庠.说服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1998

[24]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4.2007

[25]趣味新闻的魅力.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GB/tupian/247/9314/9320/20021103/85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