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鲁迅的认识,随着年岁越大,就越缺乏认同,逐渐看出这位文化旗手的真面目了.
鲁迅的文字,确实够辛辣,甚至可以说是足够刻薄,这是一种骂的艺术,而为什么我们会这么欣赏一个人在骂人方面的杰出造诣呢? 这也许就是因为,我们认为鲁迅乃是我们的同党,所以他所骂之人,也就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应该站在和他一样的立场.
最近看一本书,将鲁迅所骂过的一些人与鲁迅的纠葛一一列举出来,并给他下了个断语"党同伐异",仔细想想,这个评论是合适的.而鲁迅自己也承认是遵循了这一原则的.
党同伐异是不是一个贬义词呢? 我现在觉得,这世界上本不应该有什么褒义和贬义之分的,这是搀杂了道德判断的结果,而道德判断的依据不就是"党同伐异"么? 实际上,作为并非圣贤的个人而言,要他不党同伐异,这是多么高难的事情啊?
党同伐异,其中"党"和"伐"是作为动词使用的,意思是"与XX结党","讨伐XX".对和自己具有共同想法和趣味的人接近,而疏远甚至攻伐与自己意趣大不同的人,这就是人之本性吧. 谁会"党异",更不可能"伐同"吧. 既然是人之本性,鲁迅这么做也就没什么可怪啦.只是,不要把他当作圣人来看,他所做的一切出于私心的高声叫骂和挑衅就没有什么值得大谈特谈了,更不必硬要为其找一些革命的依据和理由.
西方人也是人,他们就不党同伐异吗? 是的,他们也会那样做. 不同的是,西方的文化传承中有对此类行为的抵制因子,并在制度上加以平衡.如果他们表现出与国人略有不同之处,不必怀疑他们的人类属性,而应学习他们在制度设计中的长处."民主的极致就是异议",这就是对"异"的宣扬和保护.如果我们不约束"党同伐异",那么就永远只有党争,而没有真正的自由和民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