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蛙


我很早就看见他了.

隔着宾馆大堂的玻璃门,一个女子推着轮椅远远地停在门外的场地上,她掏出一条毛巾为轮椅里的男人擦汗,轮椅里的男人因为虚弱而显得出奇的庞大.女人继续推动着轮椅.轮椅没有直对着宾馆的大门而来,而是推向离门很远的侧边,远远地停下,女人又掏出毛巾为轮椅上的男人擦汗.

老鱼也看见了这一幕,他侧身过来看了看,自言自语:这人是不是井底蛙呀?

应该是吧.轮椅里的人没有因距离的远而缩水,反而在渐渐地发胀,这令人有些不知所措,那一刻恰似某年某月某日我与朋友在北京亚运村突然看见脚前有一块被咬了几口扔在路边的烧饼,一时间我们都没有反应.眼见井口都要被塞严实了,忽然听见紫衣的声音匆匆从楼梯口直奔到门前,说:井里蛙来了,我过去招呼一声.

那一刻,我有种获得拯救的轻快,不似那块半拉子烧饼至今还堵塞在我心里,当时我不知为什么颇费踌躇,一方面觉得自己应该将那烧饼扔进垃圾筒内,一方面又指望着朋友能够先动手;那一刻我的朋友也似乎踌躇了一番,似乎也在指望我先动手.我们一下子在那半块半拉子烧饼前锈住了,空气都流不动了,我才挣脱走开.

我随着一群人向轮椅走去,轮椅里的人于是将脖子上的脑袋往后靠了靠,笑容就浮现到脸上来.等到紫衣说找个地方坐着聊时,他的笑容里才显现出一丝难色,后靠的脑袋又前倾回来,耷拉到他的肚皮之上,他的声音也开始流露出一种拿不定主意的含糊:就在这儿聊?这轮椅不好上去!

这话说得诧异,听着更觉匪夷所思,近似搞笑.难道我们就一直围着他的轮椅度过这三天三夜?烟台到威海再到石岛,一百多公里,路上他就没遇到坎没经过陡坡吗?

四五双男人的手将轮椅抬进了宾馆大厅,我才听说轮椅上的人是诗人。这不好。他走了一条比轮椅更为孤独的路。诗歌乘着想象的羽翼铺满了天空,在地上投下巨大的影子。诗人在影子里面刨土,诗人在土里刨出一眼井,他在井底吟唱。水声在心里澎湃,渗透到井壁,绿了青苔。

此刻,却开出花来。

一朵两朵三朵

五朵六朵七朵

女子们一个挨一个地走过去,对他说:我和蛙哥照一张。也许是她们的动作比较舒缓的缘故,我的视网膜上留下的不是哪一个,而是一个叠一个的重影,是过去的与过来的一团霓裳鬓影

起先,女子径直走到轮椅后面,还没站定,很快就被旁边的男人拉了出来,一把椅子不知是被哪只手移过来,已经紧挨着轮椅,女子坐下。

后来,椅子就再也没动过。

两朵三朵四朵

六朵七朵八朵

一把椅子,不同的人。

男人们过来了,也是坐着。

但他们的影子都是一个一个的,不粘连,不留滞。

我回过头去,在那一刻的回转中感慨丛生,之前济济一堂的声音或铿锵激昂,或笑语喧哗;之后,有两位诗人,一个高大壮实,一个在轮椅里,如果说轮椅是被推到了那个位置,壮实的双脚却是自己放弃了前面空荡荡的椅子,坐到了后面。那一刻,两个人代表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脚与轮椅连为一体,他们没有笑。

是我们笑得太轻率了。我在那一刻发觉我们的快乐都轻率得经不起推敲,我看见了他,于是照见了自己,人类的四肢与青蛙的四肢有何本质的差异?

椅子终于空下来了,我填上了自己,坐在他的身边,坐回一口井底。不动。来石岛之前,我还企图从井底跳到地面上来,坐在他身边的时候,我发现那是徒劳。我看见了一切生命的命运。可是,他的手里还拿着一个本子一支笔,一行行的格子中有寥寥的人名和联系电话,我也将自己的名字填了进去,电话、QQ号都填了进去。至今,他还没有给我打过电话,至今他也没有加我的QQ。

他说:你先坐着,我要去休息一下。

平空便多出了几双手,略现忙乱地将搁在椅子上的他的一双腿放回到轮椅里

女人将轮椅推走了。 

不过半小时的相处。 

如果他真的给我打电话,如果他真的加了我的QQ,我们聊什么呢?诗歌吗?不,我对诗歌及诗人的认识仅止于敬畏,如果不谈诗歌,他与我的对话就仍然是在井底。对此,我很茫然。
我垂下了眼帘。

自己除了硬扛死撑,其实,我并不懂得如何面对别人生命中的残缺,我内心有种本能的害怕和茫然无措。
从餐厅出来,我继续向住地走去,走近宾馆门前的操场时,我慌乱地垂下了眼帘。他在上下眼帘之间,就像倒长的眼睫扎得人肉疼,我将眼帘张开,有意识地向宾馆一楼的那堵外墙扫去,墙上开着几眼窗口,窗口里朝外张望的他的那双眼睛不见了。

这是我在石岛最后一次看见他,想起他的时候,才听说他已经回家了。我的腰于是闪了一下,说不出那一种不爽利的滋味,如果他要走的时候我在场,我肯定会骂他。我一次次地想起那个推着轮椅的女子,她陪着他来,她陪着他去,除了不时地掏出毛巾为他擦拭,我没有听见她发出任何声音。 

当刘洪将他的短信说给我听时,我听到的不是他的声音,而是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的一唱三叹,他说:兄弟,上Q聊聊吧! 

青蛙是两栖动物,雨水还在天上。

现在,我所听到的一切动静皆为幻觉,想听一只青蛙的歌唱吗?去找那个为他推车为他擦汗的女子吧,去找她要那条毛巾,我想,大概是抖落不出什么声响来了,解读井底蛙,只能凭借嗅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