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虽然没有参加这次民主恳谈会,但我却感受到,这次民主恳谈会的可贵之处、动人之处就在于,无论是尖锐的责问,还是温和的提议,厅长们都有微笑着面对群众的“挑刺”。这种笑,是温馨的笑、善意的笑、坦诚的笑、虚心的笑。闻听此“笑”,感慨颇多。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移情倾听”,即抱着理解别人的目的倾听,可以达到化解矛盾、消除隐患、增进感情、融洽关系的目的。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都有向别人倾诉的心理需要。当人遇到挫折、痛苦和想不开的问题时,总想找个人诉说,使心理压力得到释放,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尤其是基层群众,他们或是工作、生活不如意,或是利益受侵害、诉求未被及时解决,或是对个别党员干部的做法有意见,发些牢骚或怒气有助于排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事实上也是在帮助我们做好工作。
由此,让我想起了毛泽东的一则小故事,说的是1942年,延安附近有个傻子村的村民叫伍兰花,男人有病,全家6口人靠她一人负担,生活十分困难。有一天,为征缴公粮的事与村干部争吵起来,性急之中,对毛泽东骂道:“前一阵打雷,咋不把他打死哩……”于是,伍兰花被抓了起来。毛泽东从《情况汇报》材料上得知此事,心想其中必有原故,便让人把伍兰花带到枣园住处。毛泽东笑着地说:“国民党要我的脑壳,用枪用炮;你倒好,要用雷打。要我死嘛,很简单,可你总得说出一个道理嘛!”说罢,倒了一杯水给伍兰花。伍兰花见毛泽东没有生她的气,就把她缴不上公粮和村里老百姓负担过重的情况说了一遍。毛泽东心情沉重,对带伍兰花来的保卫处长说:“她是好人,敢讲真话,是给我们提意见的。”马上护送她回家。伍兰花走后,毛泽东给中央西北局下达指示,要求深入调查延安地区群众的负担问题和生活状况,并将结果如实报告。两个月后,调查报告送到毛主席手中,报告说抗日战争爆发后,征收公粮数额增大,群众负担逐年加重,而且灾情疫情也比较严重。了解这些情况后,毛泽东决定当年征收公粮指标由20万担减到16万担(每担300斤)。不久,向边区党、政、军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今天,我们重温这则小故事,我们不能不从中感受到毛泽东善于从“骂声”中引出正确决策的超人智慧。
可见,毛泽东的笑听“骂声”与今日厅长们的笑对群众“挑刺”,体现的都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笑”出的是是民心、民意,是信心、希望,更是感动和力量。一个称职的领导者,不仅要练好“唱功”,善于宣传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奔向一个共同的目标,还要练好 “做功”,以身作则,狠抓落实,带领群众一步一步地实现既定的目标,更要练好“听功”, 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自觉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变成制定方略、实施科学领导的有效途径,变成改进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如此,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