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我要做培训行业的一股清流
文/《职业》杂志记者 高灵芝 应 峥
采访盘和林,是源于被他一篇自传《没伞的孩子你就得拼命跑》所感动。他是一个从小没背景、没关系、没金钱、家境贫寒几乎一无所有的农村孩子,在这个社会上就如同一个在大雨中无依无靠的行人。他说,从意识到这一点开始,他就拿出所有勇气与力量奋力奔跑,只为了早点到达心中的目的地。如今作为一个已小有名气和社会地位的青年人,他仍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还在拼命跑着。采访中,对于曾经的大雨滂沱我们没有提及,而是更多地放眼于未来的雨过天晴!
----题记
盘和林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忙碌,采访期间手机不停响起,"您好,我是盘和林。不好意思,我们招收的学生必须有八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您只有五年,所以暂时不能接受我们的培训,请见谅。"这是他接到的第三个电话,学员询问上课的事情,可是被他拒绝了,"一般不符合条件的学员我们会直接拒绝,这是对他负责,也是对我们负责!"
“我们要用长远的目光看待培训业的前景”
盘和林的培华企业管理培训集团成立于2008年5月6日,距现在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开业前夕盘和林和他带领的二十多人的团队在浙江市场上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首先这是一家参加CCTV《赢在中国》第三赛季比赛而获得天使投资诞生的新公司,其次它的总舵手是在浙江企业管理培训市场小有名气的“老板班教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浙江教学中心主任盘和林,最后培华刚诞生就签订了650万左右的培训合同,这些无不引起浙江培训同行的羡慕和敬佩。
可盘和林对此相当平静,这一切都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可谓水到渠成。2004年,年仅26岁正攻读硕士学位的盘和林深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院长汪海粟教授和副院长胡立君教授的赏识,受命到浙江开拓市场,招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浙江招生中心EMBA (工商管理硕士)学员。05、06短短两年时间盘和林就招收了近200名学员,副总以上的高管就占80%以上,他因此被浙江媒体冠上"老板班教练"的美称。2007年,他在浙江的招生工作依然顺风顺水,成为浙江EMBA市场中仅次于浙江大学的佼佼者。一次偶然,盘和林看到CCTV《赢在中国》的现场直播,参赛者的慷慨激昂,评委的铿锵有力,激起了他内心一直涌动的创业热情。于是抱着“玩玩”的想法,盘和林填写了《赢在中国》第三赛季的参赛表格,没想到在11万人的庞大队伍中突出重围,最终获得全国第14名的优异成绩。同时他的参赛项目--中小企业管理培训,获得了深圳天使投资人俱乐部、鼎鑫国际资本等深圳、上海风险投资机构的两百万投资。比赛结束后,盘和林全身心投入新公司筹备中,事事亲历亲为,力求做到最好。凭着他在浙江培训市场良好的声誉,公司刚成立就有650万的单子谈妥并达成协议,对于计划的1000万营业额,盘和林直言"这不成问题。"
一句“不成问题”让我们看到盘和林的信心,他的信心则来自对企业管理培训的市场和前景的看好。“企业管理培训是中国一个远未被满足的要求,等待我们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谈话中,盘和林直言不讳地指出由于培训行业进入壁垒较低,导致中国目前的培训市场比较混乱,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高校培训机构虽然比重较多,但是却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等种种问题。如今企业找不到很好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找不到发展的市场的矛盾,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实际上只要两者对应好,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培训行业即将进入产业优化升级的阶段,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只有追求客户价值和规范性的企业才能最终在残酷的市场获得生存。因此盘和林在访谈中一再强调,我们要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培训业的前景,而不是只着眼于现在,不能只强调业绩而轻视未来,也不能只强调现在而轻视未来。
“我要改变培训行业不好的一面”
盘和林对于自己的新公司更多的是希望其能够坚定地走好每一步,“希望今年一年能做好浙江市场,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公司,我们的战略定位是在一年后能够走出浙江走向全国,这是小目标加大目标的过程。”用他自己的话是“先守好这一亩三分地”。
可是这一亩三分地也不是那么好守的,团队是一家公司最基础也最关键的部分,打造一支精干型的队伍对新成立的培华是重中之重。盘和林在公司成立前两个月招兵买马组建了一支二十多人的销售团队,如今这支队伍成为公司业务量的主力军。为此,盘和林还高兴地在博客里写到“恭喜我吧,找到了一支优秀的团队”。不过,盘和林对于管理自己的销售团队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团队中一部分人有其他培训机构的工作经历,或多或少带来原先单位的作风和痕迹,如夸大产品的影响力和效果,夸大师资水平,甚至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等等。虽然这是培训机构销售人员惯用的手段和方式,但盘和林极不喜欢这些方式和行为,所以坚决要求员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客户,同时把遵守和实现客户价值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还有一个让盘和林无法认同的是培训公司普遍存在的理念问题,很多培训企业都只追求短期利润,只要能赚钱招几个就算几个,完全只顾眼前利益,以至于培训公司在社会上没品牌没知名度更没美誉度,经营也就每况愈下。面对现在培训市场上跑江湖的用江湖手段,学院派的漠视市场需求的做法,盘和林表现出一定的耐心,“只要慢慢做慢慢叫,相信会逐渐规范的。”随后,他放慢语调说:“改变中国培训界这一想法还有点太大,但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培训行业不好的一面,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改变也好。”
致力于把培华集团打造成中国价值领先的最大最好的企业管理培训机构,这是奋斗目标,在盘和林心中更是理想。“这个目标理想化程度更大一点!我期待能用理想化的模式来实现理想化的目标!”培华第一批培训班的新生占到80%,公司目前正全力以赴打好第一炮,以期在社会和新生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赢得新生的肯定,就能为今后的宣传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培训行业,学员的口口宣传作用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有切身的体会,感觉好就会带熟人过来。所以盘和林给培华业务人员又提出了如下的要求:要真诚待人,销售层面要“以老带新”巩固学员数量,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好的市场在用不好的方式做,所以我们要先从改变方式上着手,这样才能最终把培训市场做好!”盘和林如是说。“实际上,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我最理想化的事就是希望在培训行业能形成一股最大的清流,就算再坚持不下去,我也不会做浊流,这是我做人最后的底线。”讲这段话时,他语气异常坚定。
“我们的定位是'经济型'实战企业管理培训”
管理培训这几年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和欢迎,但就如星级酒店因价格昂贵将不少游客拒之门外一样,很多诸如MBA、EMBA等动辄十几万元的高价收费让不少人望而却步。近年来生意火爆的“经济型酒店”就给了培训公司一定的灵感,“经济型企业管理培训就像经济型酒店一样,减少了客户的选择成本,新模式将释放企业的培训需求。”
培华企业管理培训集团是目前浙江省第一家推出“经济型”实战企业管理培训的公司,力求用高性价比去赢得未来市场。“做经济型企业管理培训性价比比较高,它可以为我们谋求一个稳定的发展,所以一开始就把公司定位在'经济型'企业管理培训,并且只做中高层市场。”谈到公司定位,盘和林更为自信。“我们希望适合的人进来接受培训,给他们最好的师资和服务。前期阶段就要创出品牌,做到品牌第一。所以不求最好,只求做好!”
面对市场上有些培训机构打着“经济型企业管理培训”的旗号招人,在培训和服务上严重缩水的现象,盘和林当场表明自己公司绝不会这么干。他还表示,尽管培训行业不能完全避免同质化,但是培华会尽力做到与众不同。如何与众不同?首先在细节上下工夫,正式开课之后,盘和林宣称自己会亲自担任班主任,让学员每门课都带一个问题过来并当堂解决。其次,每次排课都在正式授课之前,并对课程安排进行公告,“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要开课。”第三,师资会越来越好。除了保障学院派教师的专业队伍之外,还会有更多知名企业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高管来授课。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学员好一点,再好一点,真诚点,再真诚一点。有人认为“好”和“真诚”是一个很虚的概念,盘和林并不这么认为。他说,“好”和“真诚”是情感因素,在前期营销中加入情感交流会使产品丰富起来,在教学中投入情感成分会使过程丰富起来。
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培华要打造经济型的管理培训,但又要保证能够请到名师和大家,那么盈利点在哪里?盘和林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一、利润来源于规模化经营,培华前期以亏损来占领市场,后期以时间和长度来盈利,我们要用性价比去赢得未来市场。二、一般的培训单位会有30%到40%的管理费要交给所依属的大学机构,而培华是独立公司,师资力量直接打造,这样就省下了不少钱。三、培华追求的是20%的合理利润而不是100%的利润。
“我唯一没有变的是在改变自己的现状”
“我觉得风投看中的首先是我的为人,其次是我的思路,最后才是我手中的渠道和资源。所以,做人是最重要的!”在被问到为什么会得到天使投资的青睐时,盘和林这样肯定地告诉我们。
31岁的盘和林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从刚毕业的外科医生到多家报纸的记者,从EMBA招生工作中心的老师到现在培华集团的总经理。说到这些经历,盘和林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别人会觉得我不安分,总是跳来跳去的。其实,我一直在追求一种变化,这些年我唯一没有变的也恰恰是在改变自己的现状。”对于这些职业的变化,盘和林坦陈并没做相应的规划,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但是,几乎我在每个岗位上都做出了一些事情才离开的,否则不会轻易离开。”他把曾经在博客上的话重申了一遍。
那么,是如何走上创业的道路呢?盘和林给我们总结了以下三点,一是感觉现在的培训行业不太适应外来的东西,很多都不是按照公司的价值在做,往往只顾着赚钱而忽略了更多内在的东西,所以有意想去改变这一现状。二是《赢在中国》带来的刺激,那时候看到同龄人都搞得那么好,很多开公司、当领导小有成就,而感觉自己还没有实质性的成绩,这深深触动了内心创业的欲望,也因此成了创业的导火索。三是深受浙江的创业氛围的感染,也受EMBA班里那些浙商老板的成就和风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中天集团老总楼永良一句简单而实在的“趁着年轻应该多去闯闯干出一片事业”彻底点拨了一颗充满激情的心。之后,盘和林自然而然走上了创业之路。这被盘和林认为是目前为止对自身现状最大的改变!
谈起创业这个话题,盘和林有另一番体会。“虽然我创业的开始比想象中容易的多,但其实,与倡导全民创业思潮不一样的是我不怎么提倡现在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创业。创业需要极大的热情和勇气,这个度是很难掌控的,不能过又不能欠缺。同时要有足够能承受风险的把握和条件,还要有能生存和站起来的资本,给自己留好后路。得做‘改良派的积极分子’,不能做‘行动派的冒进分子’”。他还提到,任何事做好规划是很有前途的。参加完《赢在中国》之后,本来决定在广东和浙江两地一起创业,但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老师告诫他“要先站稳一个熟悉的市场”。盘和林听从了俞敏洪的建议,全身心投入到浙江市场上来,“幸亏听了俞老师的话,要不然我现在是身心俱疲啊!”
在盘和林成长的道路上,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他把这归为“傻人有傻福”!从刚毕业得到医院院长和政委的帮助,到记者时期得到报社领导的重用,再到后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领导的信任,以及《赢在中国》期间受到评委的鼓励,盘和林不禁感慨“每个阶段都有人帮助,每一次都能碰到好人”。“其实,我这个人很单纯,每次都很努力去做一些事,没有太多的想法。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帮助,我更多是把感恩记在心里,并希望通过自己能传递给别人。感恩这个词虽然很空很虚,但却是我实实在在的真诚!”
通过与盘和林三个多小时的接触,我们也能切实感受到他真诚的人格魅力--一个有着美好梦想,在努力学习和成长中全力做自己理想化事业的创业者。"做一个好人,做一个老实人,做一个成长性的人!"这是盘和林最后对自己和员工的希望。
人物链接:盘和林,2006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MBA),现任培华企业管理集团CEO,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浙江教学中心主任、杭州市青联委员会委员。CCTV《赢在中国》第三赛季14强选手。大学毕业成为广东一家医院外科医生,期间发表大量稿件。之后在广州日报集团、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浙江日报集团等知名媒体担任记者。至今出版个人著作10多本,策划主编的"哈佛EMBA决策系列"五本书被众多院校作为指定参考教材。(原载《职业》杂志2008年8月下旬刊封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