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叫《一美分垒起的大富翁》的故事,讲述一个穷小子用自己创造的全新赢利模式,为自己搭建起了一个财富王国。
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斯坦福大学有一名叫默巴克的普通学生,他利用闲暇时间承包了学生公寓的打扫工作。第一次打扫学生公寓时,默巴克在墙角、沙发缝、学生床铺下面扫出了许多沾满灰尘的硬币,这些硬币有1美分、2美分和5美分的。默巴克将这些硬币还给同学时,谁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热情。此后,默巴克给财政部和央行写信,反映小额硬币经常被人丢掉的事情。财政部很快给默巴克回了信,信上说:"每年有310亿美元的硬币在全国市场上流通,但其中的105亿美元正如你所反映的那样,被人随手扔在墙角和沙发缝中睡大觉。"看到这样的回信,如果换作一般人也许只会发出一声感叹,之后也就不了了之。
但默巴克的脑子里却偏偏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如果能使这些硬币流通起来,利润该有多么可观!两年之后,默巴克从斯坦福毕业了,他很快成立了自己的"硬币之星"公司,推出了自动换币机,与一些连锁超市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经营换币业务。这样一来,顾客只要将自己手中的硬币投入换币机,机器就会自动点数,打印收条,顾客可以凭收条到超市服务台领取纸币现金。而自动换币机会收取9%的手续费,这笔费用由默巴克与超市按比例分成。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默巴克的公司就在美国8900家主要连锁超市中设立了10800台换币机,并成为了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默巴克也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变成了万人瞩目的大富翁。
这个故事道出了优秀盈利模式的几个特点:
量大:人人都有这种情况,市场基数大;
解决人们的某些问题:硬币不方便,常常丢弃,兑换成纸币后,方便性增强。
一开始被人家忽视:马云同志曾说:不被人家看好是好事,至少没人和你抢。
可以复制:必须能够被复制才能形成规模,而规模经济会给企业带来诸多利益。
快速:快速扩张是前提。资源占用讲究抢先性。柳传志有一个吃土理论:跑在前面的弟兄可以回过头来和后面的哥们说,你在后面吃土吧。
有的时候,市场竞争不是比谁做的更好,而是比谁跑得更快。最快有时胜于最优。
当年PC不如苹果,但是现在大家用的普遍是PC而不是苹果。
昔日楼宇电视大战,分众和聚众拼资本的结果还是拼速度,看谁跑马圈地速度快,看谁占的地盘多。
但是回到上面的故事只能给我们启示。昔日我和一个老总聊到这个模式,这个老板很兴奋,问我可不可以在国内也搞一个。我的答案是:NO。
他问为什么?
很简单,既然能把零钱拿到超市,那就直接在超市花了就行了,或者直接在超市换了就可以了。干吗还让自己吃亏呢?
再说,拿着一堆硬币去超市,你认为在中国方便吗?
他又问:那为什么在美国成功了啊?美国人怎么这么笨阿。
我的解答是,不是美国人笨。不同市场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模式移植必须经过缜密思考和有效创新。
虽然同样的业务没法运作,但是方法和策略还是给我们一些启示。
比如在超市专为零钱设一个募捐机比如为灾区儿童、为希望小学,为环保或者为某项公益基金还是有作用的。
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斯坦福大学有一名叫默巴克的普通学生,他利用闲暇时间承包了学生公寓的打扫工作。第一次打扫学生公寓时,默巴克在墙角、沙发缝、学生床铺下面扫出了许多沾满灰尘的硬币,这些硬币有1美分、2美分和5美分的。默巴克将这些硬币还给同学时,谁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热情。此后,默巴克给财政部和央行写信,反映小额硬币经常被人丢掉的事情。财政部很快给默巴克回了信,信上说:"每年有310亿美元的硬币在全国市场上流通,但其中的105亿美元正如你所反映的那样,被人随手扔在墙角和沙发缝中睡大觉。"看到这样的回信,如果换作一般人也许只会发出一声感叹,之后也就不了了之。
但默巴克的脑子里却偏偏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如果能使这些硬币流通起来,利润该有多么可观!两年之后,默巴克从斯坦福毕业了,他很快成立了自己的"硬币之星"公司,推出了自动换币机,与一些连锁超市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经营换币业务。这样一来,顾客只要将自己手中的硬币投入换币机,机器就会自动点数,打印收条,顾客可以凭收条到超市服务台领取纸币现金。而自动换币机会收取9%的手续费,这笔费用由默巴克与超市按比例分成。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默巴克的公司就在美国8900家主要连锁超市中设立了10800台换币机,并成为了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默巴克也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变成了万人瞩目的大富翁。
这个故事道出了优秀盈利模式的几个特点:
量大:人人都有这种情况,市场基数大;
解决人们的某些问题:硬币不方便,常常丢弃,兑换成纸币后,方便性增强。
一开始被人家忽视:马云同志曾说:不被人家看好是好事,至少没人和你抢。
可以复制:必须能够被复制才能形成规模,而规模经济会给企业带来诸多利益。
快速:快速扩张是前提。资源占用讲究抢先性。柳传志有一个吃土理论:跑在前面的弟兄可以回过头来和后面的哥们说,你在后面吃土吧。
有的时候,市场竞争不是比谁做的更好,而是比谁跑得更快。最快有时胜于最优。
当年PC不如苹果,但是现在大家用的普遍是PC而不是苹果。
昔日楼宇电视大战,分众和聚众拼资本的结果还是拼速度,看谁跑马圈地速度快,看谁占的地盘多。
但是回到上面的故事只能给我们启示。昔日我和一个老总聊到这个模式,这个老板很兴奋,问我可不可以在国内也搞一个。我的答案是:NO。
他问为什么?
很简单,既然能把零钱拿到超市,那就直接在超市花了就行了,或者直接在超市换了就可以了。干吗还让自己吃亏呢?
再说,拿着一堆硬币去超市,你认为在中国方便吗?
他又问:那为什么在美国成功了啊?美国人怎么这么笨阿。
我的解答是,不是美国人笨。不同市场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模式移植必须经过缜密思考和有效创新。
虽然同样的业务没法运作,但是方法和策略还是给我们一些启示。
比如在超市专为零钱设一个募捐机比如为灾区儿童、为希望小学,为环保或者为某项公益基金还是有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