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狗小狗都在叫,看你会叫不会叫


大狗小狗都在叫,看你会叫不会叫

我始终坚持,对话,是需要“平台”的。不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就丧失了可能。

老金在线先生站在他自认为的自由主义立场上对我在思想上的动辄以“不在同一个平台上”的说辞或说是精英观念很反感,常常批评说:“大狗小狗都得叫”。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终难说服我。查了一下,这句话好像是俄国作家契科夫在《醋栗集》里最先说过:“大狗小狗都得叫,就按上帝给它的嗓子叫好了。”

原来如此。

大狗小狗都得叫”是一个不错的比喻。然而,这又是一个容易引起思想混乱的比喻。所以,我们必须对“大狗”“小狗”这两个概念予以具体分析——他们的区别是量上的还是质上的:一,大狗与小狗的区别是量上的,即小狗长大了也会变成大狗的,他们是同类的;二,大狗与小狗的区别是质上的,小狗永远长不成大狗,他们是不同类的。

作了上述具体区分以后,问题就一目了然了:我并不反对,相反,我赞成并支持第二种意义上大狗与小狗共同叫的权利——他们量上的大小是无关紧要的,他们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他们的叫,是多元互补的,它能够构成和谐的交响乐。我仅仅是在第一种意义上对小狗的叫声提出批评——那是一些无意义的杂音,这些小狗与大狗不在同一个“平台”上——但我不否认小狗会长成大狗的。

事实上,只要有了条件,不管是在哪种意义上,大狗小狗都会叫,也都在叫,就看你会叫不会叫了。

互联网诞生之前,无论在哪种意义上,小狗都是被剥夺了叫的权利的。这种历史,造成了小狗与大狗的天然对立和矛盾亦即仇恨。互联网的诞生,解放了小狗叫的权利。这证明了,互联网是现代民主的物质基础。

然而,正如上述,仅仅认识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大狗小狗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应该做出具体分析:在第一种意义上即在量的意义上,小狗的乱叫不仅不能促进民主的生长,相反,它会阻碍民主的进程。事实正是这样。因为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更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没有长大成人的“小狗”,所以,小狗们越发叫得欢。数量上而言,小狗远远多于大狗。聪明的大狗知道,“猛虎架不得一群狼”,所以,他们往往是远离互联网的。而如果哪条大狗胆敢以身试法,那么,他必被撕咬得遍体鳞伤。小狗是容不得大狗叫的——同类相斥:大狗比他叫的声音大且好听。——这也是大狗咎由自取:谁让你曾经堵着小狗的嘴不让他们叫来!小狗成群叫的地方,大狗是不发声的,即便发声,其声音也是微弱的。所以,互联网,名副其实地是第一种意义上的小狗的天下。互联网时代,大狗死光光——他们多是被小狗气死的。大狗死了,民主遥遥无期。所以,在这种意义上,互联网是民主的大敌。

只有在第二种意义上,大狗小狗的都叫才会汇成和谐的乐章。我认为,契科夫正是在第二种意义上说“大狗小狗都得叫”的。

——大狗小狗在又不在一个平台上。

 

200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