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这支身着国家标志的球队,永远都处在球迷的口水当中。本届奥运会上,以再熟悉不过的结果又一次输了,与以往不同的是场合和场上队员,但结果永远都不会让人吃惊。正所谓:2008年,只有中国男足最正常。
再一次输掉内裤,当然免不了的还是那不知疲倦的骂声,还有对于那不可预期的未来的焦虑,爱之深,才责之切嘛。在中国足球再次触底之后,我所关心的是,中国足球的路,到底在何方?
我们听到了一种声音:解散国足。其实,无论群众基础,还是职业联赛,足球都已日渐式微,应该说,解散这个办法其实操作性很强,也不像拆迁那样矛盾重重,稀里哗啦地就可以把这个项目给解散掉。
情绪倒是可以理解,但我的理解是,解散并不可行。除非足球这个项目在这个人口大国永不再生,或者中国男人永不参与那个号称全球第一运动的项目。只是这句话带有的一种情绪,却要正视。与国民互动是竞技体育的特质和生命,职业体育同样需要鼓掌和喝彩,否则这种体育项目只会自行消亡。
有人说,问责!问谁的责呢?当然是足协的。中国足协从诞生那天起,似乎从不是个责任主体,更像个完全的官办机构。我以为,这个才是中国足球的原罪,是足球体制性痼疾的症结。从王俊生、阎世铎、谢亚龙,从没有出现一个可以让中国足球翻身的主。原因在哪里?非能力不及所能解释。
用伟大的马克思老师的话来讲,中国足球问题的根源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当前,足球已发展成为高度职业化的全球第一运动项目,这是当前足球生产力的现状。马老师还有句话:经济基础需要与之配套的上层建筑。高度市场化的职业化体育当然不需要亦官亦商的半官僚半商业机构,中国足协的职能和定位决定了由其运作的足球只会一步步走向完蛋,谁能相信,官员会当好老板?
中国足球是当前中国职业体育的一块试验田,十余年的改革,无论从群众基础、竞技成绩,都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从纵向来看,现状离改革的初衷和目的都渐行渐远,任何人都不会接受这个项目今天的惨状。我想,脱离了社会环境谈论足球,对于中国足球是不公平的,尽管无论你作为中国人,还是球迷,都是怒其不争的权利。但,细究这片神奇土地上的足球,你会发现,中国足球也非这片土地上的世外桃源,它依旧生存在这个无处不在的权力的强力干预之下。从这个角度说,是权力的过度干预,毁了中国足球。这个道理几年前,就已经成为共识。之所以,中国足球的一次次没有突破,或许能够证明,之前的改革并没有撼动空前强大的权力根基。
几年前的轰轰烈烈的足球革命,我们可以把它归置为资本对权力的正面反抗,在职业足球这个层面上,我们必须逐渐接受资本足球,决不容许政治足球。从群众体育层面上说,中国足球的官员必须承担起普及普及和推广基层足球,落实“足球从娃娃抓起”。
改革是中国足球的出路。就目前这个足球体制,换任何人都不行,到足协的位子上意味着你必须挨骂,谢亚龙的屁股若是坐到了其他位置,你能说迎接他的都是骂声?
当然,中国人还有个清官情节,或许在某个时刻,可能出现一位拯救中国足球的“明君”,可惜到现在还没有遇到,足球就已病入膏肓。其实,即使有个服众的足协主席,确有人走政息的风险。正如西谚有云:总统是靠不住的。期待遇到一位好足协主席,还不如建立一个好制度。
生活在权力和民意的夹缝之间,中国足球的确是个苦孩子。民意期待的是成绩,权力附着足球上的是政治利益诉求。在中国,民意的期待与权力脏手,纠结在足球上成为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民意逐渐抛弃足球,这个好理解,没有好成绩就没有人爱。官僚足球体制下,怎能出现期待的成绩?
奥运会的来到,一定程度上,金牌战略减速了足球改革进程。我以为,奥运会后,中国职业体育将取代以金牌战略主导的大体育时代。中国足球打着改革的旗号折腾了10余年,这不是改革的失败,恰恰是改革不到位的结果,中国足球需要彻头彻尾的体制性巨变。
足球已死,改革当立!
再一次输掉内裤,当然免不了的还是那不知疲倦的骂声,还有对于那不可预期的未来的焦虑,爱之深,才责之切嘛。在中国足球再次触底之后,我所关心的是,中国足球的路,到底在何方?
我们听到了一种声音:解散国足。其实,无论群众基础,还是职业联赛,足球都已日渐式微,应该说,解散这个办法其实操作性很强,也不像拆迁那样矛盾重重,稀里哗啦地就可以把这个项目给解散掉。
情绪倒是可以理解,但我的理解是,解散并不可行。除非足球这个项目在这个人口大国永不再生,或者中国男人永不参与那个号称全球第一运动的项目。只是这句话带有的一种情绪,却要正视。与国民互动是竞技体育的特质和生命,职业体育同样需要鼓掌和喝彩,否则这种体育项目只会自行消亡。
有人说,问责!问谁的责呢?当然是足协的。中国足协从诞生那天起,似乎从不是个责任主体,更像个完全的官办机构。我以为,这个才是中国足球的原罪,是足球体制性痼疾的症结。从王俊生、阎世铎、谢亚龙,从没有出现一个可以让中国足球翻身的主。原因在哪里?非能力不及所能解释。
用伟大的马克思老师的话来讲,中国足球问题的根源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当前,足球已发展成为高度职业化的全球第一运动项目,这是当前足球生产力的现状。马老师还有句话:经济基础需要与之配套的上层建筑。高度市场化的职业化体育当然不需要亦官亦商的半官僚半商业机构,中国足协的职能和定位决定了由其运作的足球只会一步步走向完蛋,谁能相信,官员会当好老板?
中国足球是当前中国职业体育的一块试验田,十余年的改革,无论从群众基础、竞技成绩,都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从纵向来看,现状离改革的初衷和目的都渐行渐远,任何人都不会接受这个项目今天的惨状。我想,脱离了社会环境谈论足球,对于中国足球是不公平的,尽管无论你作为中国人,还是球迷,都是怒其不争的权利。但,细究这片神奇土地上的足球,你会发现,中国足球也非这片土地上的世外桃源,它依旧生存在这个无处不在的权力的强力干预之下。从这个角度说,是权力的过度干预,毁了中国足球。这个道理几年前,就已经成为共识。之所以,中国足球的一次次没有突破,或许能够证明,之前的改革并没有撼动空前强大的权力根基。
几年前的轰轰烈烈的足球革命,我们可以把它归置为资本对权力的正面反抗,在职业足球这个层面上,我们必须逐渐接受资本足球,决不容许政治足球。从群众体育层面上说,中国足球的官员必须承担起普及普及和推广基层足球,落实“足球从娃娃抓起”。
改革是中国足球的出路。就目前这个足球体制,换任何人都不行,到足协的位子上意味着你必须挨骂,谢亚龙的屁股若是坐到了其他位置,你能说迎接他的都是骂声?
当然,中国人还有个清官情节,或许在某个时刻,可能出现一位拯救中国足球的“明君”,可惜到现在还没有遇到,足球就已病入膏肓。其实,即使有个服众的足协主席,确有人走政息的风险。正如西谚有云:总统是靠不住的。期待遇到一位好足协主席,还不如建立一个好制度。
生活在权力和民意的夹缝之间,中国足球的确是个苦孩子。民意期待的是成绩,权力附着足球上的是政治利益诉求。在中国,民意的期待与权力脏手,纠结在足球上成为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民意逐渐抛弃足球,这个好理解,没有好成绩就没有人爱。官僚足球体制下,怎能出现期待的成绩?
奥运会的来到,一定程度上,金牌战略减速了足球改革进程。我以为,奥运会后,中国职业体育将取代以金牌战略主导的大体育时代。中国足球打着改革的旗号折腾了10余年,这不是改革的失败,恰恰是改革不到位的结果,中国足球需要彻头彻尾的体制性巨变。
足球已死,改革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