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男"-是对葛优最大的讽刺


想到这里我想到葛优的一句台词:“二十一世纪缺得是什么,人才。”葛优是不是在忽悠我们,撒了如此一个弥天大谎。企业老板你们为什么这么对待这些走投无路的大学毕业生?我在网上看到几张图片,看了让我很震撼,很心酸,我触景生情扪心自问现在找个工作怎么就这么难啊?老板-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无良心的个体户老板!!!新一代青年需要平台展示自己,十年寒窗苦,学的一技之长,到头来找不到工作,即便找到工作薪水也会被企业压到极低点,因为他们这样想:你不干还有别人干,中国人不缺人。80新一代也许是因为没有经验就会被成为企业推辞的理由,企业从来没有考虑如果每个企业都不给机会让80新一代学习、实习的机会,永远不会有经验丰富的员工,企业已经没有社会的责任感,这个不仅仅是个别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深深的能够体会到地摊男的心情,曾经在校园的时候我没有感觉到找工作压力这么大,当今年6月份我拿着文凭、获奖证书、还有曾经考得一些证自信满满的到招聘会。当我来到招聘会的时候惊呆了,那场面可真壮观啊,简直就是人山人海,投简历的时候都能把人挤成相片。在人群里挤了半天终于看见招计算机的了,赶紧去投简历,招聘人员问了几个问题就把简历放到了一边。并笑着说,回去等通知吧。这个企业投完了我又挤入了人海,在蜗牛般的前进中看到又有招计算机的,我赶紧挤过去看看,招聘要求上醒目的表明: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或不过六级的免谈。我当时心就凉了一节,我鼓励自己后面一定有招我的。我再次挤入人海,慢慢的前进,当看到招计算机的牌子我再次挤过去了解情况,这时一个招聘人员突然站起来说,某某学校的不要啊,你们就不要在这排队了,赶紧去别处看看啊!我一听,我的心凉了一大节啊!自信满满的我此时就像煞气的皮球似的。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还是投了几份。招聘会结束后我虽然很饿但是一点胃口都没有,我凭着残存的一点力气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带着麻木的表情,走回了宿舍。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感觉到“压力”是如此的可怕。后来我只收到一个企业面试的通知。剩下的就已经沉入大海了。

   “地摊男”精神是80后奋斗精神! 这几个男生,我想也是因为就业的压力才这样做的吧。既然找不到工作就去自主创业,可是又没钱作广告只能依靠传统的营销方式---摆地摊卖网站。他们的勇气真的可嘉!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也没有抱怨社会,而是用自己的本事努力的奋斗着!为了生存奋斗着!

  二十一世纪缺得是人才,为什么就是不缺大学生?那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大学生不是人才? 我认为主要的还是我国教育偏离产业和实践性和创新性差的问题。

   首先,教育偏离产业。说到中国教育偏离产业,你不难看出,你所学的东西,费最大力量才学好的的知识,或者说能力,本领,在你的生活中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很少用到。你也许会听到爸妈在你小时候说,说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就没饭吃,就像民工一样辛苦一辈子。在外国,学生要学习的是生存的办法,是一种谋生的道路,是对你人生有用的本领,可在中国,不一样。你要学习的的你一辈子也用不到,见不到的知识,所以,我认为,这,是不实际性的所在。

其次,实践性和创新性差。 我国的教育虽然说是理论联系实践,但是还是以理论为主.从大学的教学情况也能说明这问题,创新的能力太差了,因为有一个模仿能力强,所以创新能力自然就变得很差了。中国土生土长也在中国拿这个诺贝尔奖可以说是没有(中国人到有几个,但都是后来在其他国家深造后所取得,我不否定有中国教育的因素在里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中国人是不善于创新,而是中国教育缺少创新的因子这种教育的后果也是可怕的.世界历史证明,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不能真正搞好,它的前景是不乐观的,即使短时取得些许成绩,也经不住一点风吹雨打的。“地摊男”这次倒是很有创新,网站竟然可以在地摊上卖,这次就是非常好的创新,这群孩子很不错!

 

新一代青年需要平台展示自己,与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在短时间内还有些距离,企业要花一定的时间和很多的精力去培养。而现在人员的流动性有这么大,因此一般的公司不太愿意去做这些事,宁愿招收有经验的人员。给机会让80新一代学习、实习的机会,否则永远不会有经验丰富的员工,企业已经没有了社会的责任感,这个不仅仅是个别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希望更多人能关注我国的教育问题,中小企业老板给机会让80新一代学习、实习的机会,你们也会有经验丰富的员工,企业要有社会的责任感.中国的教育在不久的将来能改变一下,不要再让教育成就下一代“地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