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灾区旅游三要素


 

 

近日看到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做客凤凰卫视吴小莉的节目,谈起四川灾区重建的一些情况,邵琪伟说在灾区旅游重建,一是重建景区要形成新亮点,二是大力进行市场宣传推广工作。

灾区重建是牵动每个中国人的一件大事,如何全面恢复还能更好的发挥四川的特色,丽江在地震后走出了一条可以参考的道路。丽江旅游的成功,可以说有一大部分归功于宣传层面。大多数人第一次认识丽江,源于 199623那场强度为7级的地震,造成当地死伤人数达到17366,20余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6亿 元。丽江发生大地震后,把恢复重建与旅游相结合,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累计招商引资20多亿元,一大批第三产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丽江旅游业综合实力已上升到云南省的前三位。在个过程,传媒的力量功不可没。丽江成功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再建在传播过程中实现了受众认知的升华。因为,对于旅游者来说,一定是先“认知”丽江,再“认可”丽江。文化是云南旅游战略的核心支持。

 

战略思想:

四川灾区的旅游重建,需要有像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这样的主帅,将一个战略思想完整的推行下去。重现四川旅游的热度,需要政府和其他角色一起进行长期的、务实的、公关性的传播。四川旅游的品牌形象在这次大地震中受到了不可避免的重创,除了脱胎换骨般的重构和重建,通过专业的手段和媒体的包装将“新四川”展现给游客也需要即刻开始实施。目前四川的旅游热点相对集中,出现其他资源没有最大化发挥的情况,旅游卖点还需要精心筛选和包装。

 

媒体宣传:

邵琪伟强调“宣传”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极具市场眼光。从市场法则来看,“宣传”的意义甚至可能超过“重建”。众所周知,四川在此次震后,需要复原社会基建;需要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寻找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但决策者是否对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宣传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如果要让四川真正跳出震后阴影,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简简单单依靠媒体的“即时新闻性驱动”恐怕不及。对于伤痕累累的四川来说,她需要媒体的呵护;而对于百废待兴的四川来说,旅游只是其中一部分。在这次传播中,相信互联网的意义和比重与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群众支持:

从酷讯的旅游景点搜索排行榜和百度风云榜来看,四川的群众基础很强,半年度的排行,九寨沟是榜首。从地震前的数据和地震后的数据做比较,相差不大。这样就代表广大旅游爱好者对于四川的灾后旅游重建信心十足。如果可以将以往驴友关注的四川热点通过互联网进行整体策略性的互动传播,相信效果会很直接。

见图:酷讯每天5000多人关注九寨沟的信息,百度搜索接近5W人关注九寨沟的信息,而且都程上升的趋势

 

 

 

伟大的中国人民,没有做不成的事,没有过不去的山,相信四川旅游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郭瑞雪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