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应成为法律要求和道德准则


环保意识应成为法律要求和道德准则

 

北京奥运会来临之际,政府为了履行申办奥运会时的承诺,对环境保护做了一系列的临时措施,北京的蓝天因此变得更加灿烂。不论从民众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来说,还是从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来讲,我们都期盼有一个美好的环境,而环境保护应该成为一种“国家习惯”,环境保护的意识更应上升到国家的道德准则来讲。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为了国内外人士的共识,而环境的恶化也成为了政府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几年来,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且影响了社会和谐等问题。太湖蓝藻事件、吉林石化化工厂爆炸污染松花江……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管理者面前。窃以为,真正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要将环保意识上升到法律要求和道德准则的高度。

先说法律要求,更多是政府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看法。行政部门在审批一些大型化工、炼制及制造企业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到地方GDP和自己的乌纱帽,更多的还要关注环保以及与环保紧密相连的民生。“屁股决定脑袋”的原则在官场中屡试不爽,更多是因为官员的权力没有受到约束,他们的思维已经由他们所在的位置决定了。因此,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从政府改革入手,改变当局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再说道德准则问题,应该说道德约束是民众监督的利器,在民众力量、媒体监督力度逐渐增强的今天,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应成为必须,“爱护我们的环境”意识应成为一个道德准则而被大家认同并互相监督实施。对于那些破坏环境、影响环保的意识和行为,都应给予批评和改正。

北京奥运会还给了北京一片蓝天,希望环保意识能还中国一片蓝天,还世界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