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转变 谨慎关注
———2008年上半年钢铁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贺宗春 中国冶金报 2008-07-26
利润整合上移 钢材需求降温
今年上半年,在原材料、初级工业品价格快速攀升的推动下,国内行业盈利及投资热点继续由下游向上游转移,利润不断整合。
上半年,煤炭、石油、黑色金属、非金属等采掘企业利润增长加快,相关产业投资明显加快,而中下游行业利润却呈下滑态势。长期拥有定价优势的钢铁等行业,在供需形势的推动下利润保持增长态势。
上半年,钢铁行业形势整体良好。在需求和成本推动下,钢材价格不断上涨、增量保持一定规模,但受国家宏观调控及经济环境影响,钢材需求增长放缓。据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主要商品进口额涨幅远远高于进口量涨幅,但从数量看,资源类及初级产品需求不减,其他产品明显降低,实际进口增速低于名义增速。如钢材前5个月进口同比下降5%。从国内形势看,与钢铁紧密相关的房地产、汽车、家电等供给仍然较快增长,但有效需求明显下降。上半年,国内房屋施工面积、竣工面积保持较快增长,但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出现了负增长,建筑活动放缓。上半年,汽车市场产销同比增长超过15%,比去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特别是第二季度出现明显下行态势,乘用车国内销售下降更快,汽车工业利润增速也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
两极分化凸显 结构加速调整
上半年,国家对国内钢铁业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抑制出口等方面。冶金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资金供应趋紧,两极分化特征逐渐显现。
一是产量增速两极分化。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上半年,国内粗钢产量增速明显放缓,粗钢产量为2.63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6%,同比减少9.3个百分点。大型企业粗钢、钢材增速回落5.8和8.1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回落45.3和19.7个百分点,其回落幅度分别高于大型企业39.5和11.6个百分点。从品种上看,长材产量整体增速也小于板材产量增速。
二是盈利能力两极分化。上半年,钢铁全行业盈利能力没有出现明显下降,但资源控制力强、生产规模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大型企业盈利继续维持高位;资源控制力差、工艺结构不合理、环保欠账多、生产规模较小、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盈利能力将下降,两者成本差每吨高达1000元。上半年,大型钢铁企业平均盈利水平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中小型钢铁企业平均盈利水平降低,小部分出现亏损。从流通环节看,线材产品流通毛利空间在盈亏平衡点附近大幅震荡,板材、冷轧等产品毛利空间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三是钢材区域布局发生分化。上半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新建沿海大型钢铁生产基地,推动国内钢铁行业整合速度加快。历时多年的宝钢整合广钢、韶钢,武钢整合柳钢,河北钢铁整合,山东钢铁整合尘埃落定,纷纷迈出实质性步伐。资源型布局向建设沿海基地转变,南北钢铁布局不平衡状况可望得到改善,进而影响钢铁市场流通格局。
四是投资项目发生分化。政府对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导向明显,新建项目倾向于大型国有钢铁企业,而中小型钢铁企业新建项目获批较难。这种导向也致使上半年钢铁投资以大型项目为主,1~4月,10亿元以上项目就占总投资额的60%。由于投资规模大,今年的增长率也呈反弹趋势,揭示新一轮产能扩张或将开始。
五是国际与国内、出口与进口发生分化。国内钢材价格涨幅明显低于国际涨幅,国内外价差不断扩大。上半年,钢材出口总体呈逐月增加趋势,但6月份开始下降,外需下降的趋势正在显现。同时,加征关税类产品下降幅度较大,未加征关税增加较快。1~4月份,普通棒线材、角型材出口分别下降46%和38%,合金棒线材和合金型材出口分别增加171%和241%。在铁矿石对外谈判上,原有的定价机制也发生了变化。
钢铁行业能否继续保持景气周期与全球经济环境和供需形势密切相关,在政策宏观调控和市场推动下,国内钢铁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胜劣汰的时代已经到来,钢铁行业正在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前景形势复杂 风险防范为上
下半年,信贷危机仍阻碍经济增长,全球经济未走出低潮,通货膨胀形势严峻,政府将把治理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稳健的财政政策与从紧的货币政策暂时不会改变,将继续采取总体稳定、有保有压、结构调整的指导原则来应对复杂的局面。钢铁行业将面临需求变化、成本上涨、价格高位运行的局面。
在全球通胀形势下,国内钢材价格将高位运行,但下游需求的缩减可能会对钢铁需求产生影响。如房地产、机械、汽车、造船、采矿、家电等行业的形势不太明朗。同时,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涨幅差距不断扩大,下游产品对于钢铁涨价的接受能力缩小。钢铁产能释放加快,钢材价格涨幅将难以继续领先成本涨幅,价格上行空间不会太大,钢铁生产企业盈利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受国际价差影响,与其他产业出口企业相比,钢铁企业仍有一定获利空间。如果钢材出口超过调控预期,政府极有可能出台加征出口关税政策和调整产品类别等措施抑制钢铁出口。从国际竞争看,一方面亚洲钢材出口占国内总量的75%,但多个亚洲国家经济形势严峻,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可能减速。另一方面,如果国内对能源价格管制进一步放松,钢铁企业享有的上游补贴将会减少,而欧洲铁矿石涨幅低于国内也将降低国内钢铁业成本优势。加之新兴市场国家加大对钢材价格上涨管制,国内产品竞争力也将受到挑战,国内钢铁供需压力可能会有增加。
政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等因素,仍将保持国内钢材供给增速偏缓,但钢铁联合扩产、潜在产能集中释放有可能在通胀成本和需求降温等多种因素推动下发生逆转。
纵观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不管钢铁供需形势发生什么变化,国内钢铁行业两极分化、结构调整步伐不会改变,钢铁生产企业之间、上下游之间竞争不会改变。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风险防范,仍是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