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维稳”离不开经济“维稳”


股市“维稳”离不开经济“维稳”

 

 

最近一年来,中国的证券市场行情比较低靡,上证指数从一年前的大约6100点下跌到目前的2300点左右。自然,原因会有很多,包括了大小非解禁、再融资、交易成本等诸多因素。总之,中国股市出现激烈波动的背景相当复杂,不敢妄加评点。可是,股市低靡所带来的后果却令人一目了然。

对中小散户等一些“普通”投资者以及基金、机构等“非普通”投资者来说,手中的股票价格下跌无疑意味着他们的财富缩水。这部分人不高兴是肯定的,涵养高一点的人只会叹气,而涵养一般的人却往往口不择言。可以理解,谁亏了钱还能够做到面带笑容?除非他或者她是吃饱了撑得。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市低靡也不利于他们实施融资与再融资计划。与投资者的盼涨心愿相比,上市公司的出发点不一定相同,但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上市公司自然也希望股市“坚强”一些。

既然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和买卖股票的投资者都希望股市走好,管理层自然也不忍心看着股市下泻。实际上,股市低靡的时候,不仅“下面”着急,“上面”也着实忧虑。因此,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股市要“维稳”。

不可否认,有关部门近一段时间在股市“维稳”方面力气下了不少,如相继出台了规范大小非解禁、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门槛、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扩大基金发行规模、减缓新股发行节奏等举措。与此同时,还有些举措正在酝酿过程中,如已经见诸报端的关于取消红利税方面的观点。当然,有些措施不是没有想到,但很难一下子完全做到,如为了稳定通胀预期,近期很难看到大幅度降息的迹象。

然而,在一系列利好的推动下,有关部门的“维稳”效果与“维稳”预期之间还是存在着距离。在许多情况下,利好出台后,股市无动于衷,对有关部门来说实在是不给面子。看来,无动于衷也到好了,至少没有再套人,怕就怕股市高开低走,“套”的人更多。果真如此,倒不如不出台利好。

既然想了许多办法后股市依然疲软,就应当将视野扩大一些,不能够总是就股市言股市。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而股市充其量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毕竟,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国民经济尚且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何言股市“维稳”?现在,中国的股市出现问题,但根子要从国民经济角度来寻找。从整个宏观经济来看,现阶段不利于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因素有许多,不可能一一加以罗列。相对来说,如果在国内物价、国际市场油价以及人民币汇价等“三价”方面不能够做到“维稳”,采用其他手段“维稳”都只能够是治标不治本。

首先,国内物价调控就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上半年,中国的CPI连续3个月比上年同期上涨8个百分点以上,最近,CPI的同比月涨幅虽然有所回落,但这种回落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政策“勒住缰绳”的结果。可以预见,奥运会后,许多商品价格的上涨会重新启动。一旦“勒不住”,出现较大面积涨价,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就有可能充分显露,而对国内上市公司来说,面对着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国内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也会相应增大,上市公司的业绩自然也就不好说了。

其次,国际市场油价也是大起大落。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度上涨至每桶149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准,近来又跌至每桶110美元左右的相对低位。中国是当今世界石油进口大国,但由于投机资本的作用、美元贬值、中东局势不稳定以及欧佩克采取限产措施等因素的作用,中国对国际市场油价生成过程所发挥的影响力反而十分有限,在很大程度上也只能够波动接受国际市场的油价波动。相对来说,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下游产业的上市公司业绩有可能受到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再次,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加快,在4月份人民币兑美元汇价已经突破1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的关口。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升值的节奏已经有所缓解。今后,人民币是继续升值还是转向贬值都是难以确定的,而后果就是一些出口企业也因此而不知所措,有些出口订单也不敢接了。对国民经济来说,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无疑会使出口企业经营国家困难,而一旦人民币汇价“调头”持续贬值下去,进口成本也会相应上升,不利于贸易条件的改善。现在,中国的许多上市公司都是外向型企业,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紧密,而一旦人民币汇价出现大起大落,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会相应变化。

既然以上“三价”不稳关系到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或者业绩预期,而业绩或者业绩预期则是股票价格的生成基础,那么,“三价”不稳在很大程度上会使股市“维稳”的难度加大。

溯本求源,当前中国股市的“维稳”任务艰巨,看来,针对以上“三价”进行“维稳”是必要前提。可是,要使得物、油、汇“三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的确有难度。由于中国缺乏国际定价权,要想使得国际市场油价稳定下来,有心无力。当然,作为补救手段,如果我们拥有一套减震机制,同样可以将国际市场油价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压缩到最低限度。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中国尚无法通过石油储备、期货交易、能源替代等手段来约束油价波动带来的副作用。

与此同时,就人民币汇价而言,由于受到的外部压力依然存在,尽管仍然处于上升通道中,但升值的单调性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代之以“进二退一”式的人民币升值模式。当然,对于人民币汇价由升转跌的可能性也要有所提防到。如果人民币汇价由强转疲,一定要以10年前的泰国和现在的越南为戒。

相比之下,要在中国物价上实现“维稳”,难度可想而知。早在去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从现在来看,中央强调的是“一保一控”。除了要控制好物价水平外,还要确保国民经济保持适度的增长。然而,正如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如果要兼顾的经济增长速度,对物价的调控就不可能总是十分到位。实际上,如果固守当前的物价水平,国内市场的价格扭曲现象就无法从根本得到纠正,而最终吃亏的还是上市公司。

总之,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因此,要想实现股市的“维稳”,针对物价、油价和汇价的“维稳”一个都不能少。从这个意义上讲,股市的“维稳”离不开经济的“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