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的现代生活强化着人类渴望英雄的心理。北京奥运的英雄排座次将成为长久的话题。博尔特,菲尔普斯,伊辛巴耶娃,是多数人心中最耀眼的偶像。比较他们的特征,可能要比分出伯仲更有内涵。就金牌数量来说,菲尔普斯无与伦比,是奥运历史上第一人,遑论本届。就超越对手来说,博尔特一骑绝尘,伊辛巴耶娃高处不胜寒,菲尔普斯的蝶泳金牌险过剃头、胜得侥幸。就纪录的质量而言,菲尔普斯的全部纪录至多保持三年。伊辛巴耶娃的纪录很容易破,但破纪录的只有她自己。博尔特打破了尘封12年的200米世界纪录,他的接力队打破了尘封16年的4×100米世界纪录。这两项纪录很可能会保持10年、2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奥运会一向为老英雄书写墓志铭。这届的特点是很多老英雄未能冲破本国残酷的选拔赛。美国的阿兰·约翰逊,土耳其三届奥运金牌得主35岁的穆特鲁,我国上届奥运金牌得主34岁的张国政,都无缘北京奥运。老当益壮的加布雷塞拉西(35岁)来了,他在万米决赛中获得第六,只比冠军慢了6秒。我后来才知道去年创造马拉松世界纪录的这位老英雄,因为担心北京的空气污染而选择了万米而退出马拉松,实在遗憾,不然马拉松的比赛将更何等辉煌。雅典金牌得主、唯一突破九千大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被《华尔街日报》评选为参赛银河系运动会的地球第一人的捷克人塞伯勒(35岁)前来参赛。我在鸟巢赛场目睹了全能选手的第九项比赛——标枪。老英雄第三投之前走向观众席,高举双手,掌心向上,他自知已无缘冠军,只期盼在掌声中谢幕。无奈观众席上的国人不知他是何人,竟以冷默相待。他最终获得第六名,这绝不是糟糕的成绩。但这一定是老英雄一生参赛中最寂寞的一次。
怠慢老英雄是因为中国观众的不知,更是因为中国媒体,特别是电视台的无作为。赛前我们的媒体几乎没有报道过塞伯勒。央视在本届的转播是我所见到过的奥运转播中最混乱和低劣的一届。第一,动用这么多频道,却不能提前几天给出预告,观众只好没头苍蝇一样乱打乱撞。第二,严重歧视田径运动。第一时间播出的田径决赛不到一半。男子铅球、跳高、跳远,都不给或只给了极少的几个镜头。有他们的无作为,才有了赛场上中国观众因无知而造成的无礼。央视愧对国人。
乒乓球对很多中国一流体育迷已经审美疲劳。但是马琳和王励勤的半决赛,特别是马琳和王皓的决赛,令人叹为观止。血拼的气势,惊世的绝技,都是多年不遇。在北京奥运上,我既看到了这样的超一流表演,也看到了女子赛场上常常四分之三的选手都是中国人。国人在国球上全取四金,为一段历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以为奥运后中国体育的大政方针要有全新的思路。或许国球要首当其中,专业乒乓队伍要大规模裁军。中国体育的重心该从奥运转向学校和民间了。
奥运篮球从来是奥运球类中的老大。本届篮球不辱使命,是全部球类中最精彩的。中国队打得好,和列强有了真正的对抗,令他们不敢怠慢,非使出浑身解数不可,令国人振奋和满意。美国队这届比赛,更是一场不敢怠慢,拿出平生所学,令观众大呼过瘾。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篮球比赛,是稀罕的享受。唯一感到不足的是赛制的改革。过去奥运篮球都是通过比赛决出5—8名。这次取消了5—8名的比赛,靠小组成绩裁定5—8名。这一改制。使我们少看了两场精彩的比赛,太遗憾了。篮球大可不必学足球的赛制。篮球一场比赛的强度比足球小,球员身体复原快,胜负偶然性小,成绩更反映实力,应该靠比赛决出5—8名,这样可以激励中游球队。奥运球类中的老大应该有老大的派头,有自己独特的赛制,不需要在乎足球的玩法。
本届奥运田径短跑是最大的看点。牙买加颠覆了美国的王座。三项男子短跑纪录会压得美国人多年喘不过气来。以后的短跑,美牙决斗有的看。但同为短跑项目的接力赛太滑稽,决赛、半决赛共计近十支队伍掉棒或犯规,尤其是集中发生在强队中,令决赛失色不少。日本男队火中取栗,捞得了男子4×100米接力铜牌。这是亚洲人的突破。日本人能做到的,中国人没有道理做不到。日后中国的短跑应该从接力上找突破点。将接棒练的炉火纯青,进奥运决赛的概率不小呢。金牌总数第一的奥运的大国,不可不杀进奥运的腹地,腹地便是田径。至少我们要站在决赛的跑道上。那是三千年奥林匹亚暖风的吹拂,那是地中海古国对东亚古国惺惺相惜的召唤。
1936年的柏林奥运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是奥运史上的并峙双峰。柏林奥运首创火炬传递。北京奥运将之发展到万人传递,永世不可企及。柏林奥运的比赛场馆是同期世界上最好的。北京奥运的比赛场馆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鸟巢和水立方的视觉冲击举世惊叹。里芬施塔尔的《奥林匹亚》纪录片经受了时间考验,成为奥委会和萨马兰奇最珍惜的经典。北京奥运的开幕式闭幕式且交给时间去检验,看它们能否和《奥林匹亚》媲美。柏林奥运和北京奥运都产生了不世出的英雄。博尔特已经超越了卡尔·刘易斯,直逼柏林奥运会上的杰西·欧文斯。舞台托举了英雄,英雄帮助后人铭记这届奥运。
(参看“奥林匹克是游戏——奥运之0”的笔者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