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礼卖“猪”与搞市场经济为了什么


人说,中国搞市场经济不是简单为了钱。

那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在经济学家和民族情绪的拥有者那里的答案都是现成的。前者是资源更有效的配置,而后者是希望一切行为都是证明“中国,牛”。后者一方面充分说明了为外国投资者赚钱的蒙牛是何等深知中国人的心里积淀,再则说明了他们一如既往地盲目,是如此迫切地想看到中国出现世界级品牌,以及加载在企业家头上那光芒四射的使命——做好企业是为了证明某个地域里的人的能耐。这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把一场全军文艺汇演视为怒放的天朝上国的春梦。

暂且不表。

我说,如果谁那么反对朱新礼卖掉汇源,你就出一个更高的价格,或者你想一个高招,帮朱新礼赢得如此高的市值——无论是战略的,还是渠道建设的,还是供应链的。

试想,如果朱新礼老师被迫不卖,同时又不能做得更好;而可乐以自建的方式进入果汁领域,与汇源拼刺刀,如果汇源打不过,今日不卖,只怕未来贱卖啊。

只要朱新礼出于自愿,未受胁迫,他愿意卖掉他创立的企业,谁也不能说三道四。

 

有人云,仁兄应该记住中国搞市场经济不是简单为了钱。

这个话说起来特别崇高,特别神圣——他们惯于如此,一个火把就是圣火。

的确,中国搞市场经济不是简单为了钱,是因为钱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经济学家们给出的答案,是历史给的教训,是不要重复大炼钢铁的荒谬,是不要排队购买二两猪肉,是不要再凭粮票吃饭,是不要全国各地都穿一件衣裳,是中国移动不要再垄断……

人们惯常与揠苗助长,中国改革30年,就应该拥有世界级品牌。如果某个看上去有希望的品牌出售自己套现,那么无疑是忤逆不道,朱新礼就是如此。他怎么能为了钱而忘却了自己的使命感呢?他被证明是成功的企业家,具有冲击世界品牌的实力啊,他怎么能像刘翔一样退赛呢?

人们常常有个无法证实的错觉:谁的广告做得越好,它就越有潜力。这些人不关心它的投资回报率,它的资产负债表,它竞争博弈获胜的可能性,它一旦失败的风险。对于,汇源是否应该出售,反对派是有这份情谊的。

再说了,谁又能真正知晓朱新礼真的只是为了钱呢?难道他不能开启新的事业吗?那些支持王大中会埋怨他把大中卖给黄光裕吗?柳传志是不是应该重回联想取代事实上仍不如他的杨元庆呢?

荒谬有的时候来自于愿望驱使的许多想象。朱新礼卖掉汇源果汁就是出卖了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就是在中国刚刚燃起的大国情怀上浇了一泼冰水,就是中国民族品牌的丧钟,就是一个国家的耻辱。如何串联其这种致命的逻辑?

一个小小的商业行为足以引起某些教授呼吁要反省制度。他们忘记了市场经济如果不尊重产权,不尊重交易的自主性,回到一厢情愿解放第三世界的老路上自娱自乐,其实与他们的愿景南辕北辙。

毋庸置疑,我也期待泱泱大国能早日出现世界级的品牌,但是这需要世界级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如果朱新礼不是,赶鸭子上架这又何必?如果朱新礼这一代人都不是,我们就要反思,我们还没有这样的土壤。我们把一个诚信缺失、拿着美国绿卡还偷税的宗庆后选举为人大代表,甚至塑造为民族英雄,一个开放的大国的英雄就是这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