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马克思年轻时也曾炒过股,而且还赢得了一笔不大不小的钱。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需要的,不管是庸人,还是伟人,都有过或听说过买肉肉香、吃鱼鱼味的感受。可是,为什么在囊中空空,最需要钱的时候,马克思却离开了炒股这一生财之道呢?
是理想使然,事业使然。
马克思年轻时,就具有常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和远大理想,提出要“选择最能为人类谋幸福而劳动的职业”。他一生致力于理论探讨和革命实践活动,仅一部《资本论》就耗费了整整四十年的心血。期间,睡过光床板、赊过饭菜、连出门穿的衣服和鞋子都当净了。还得时常提防着反动派的缉捕,不得不过着流亡生活。最为悲痛的是,因贫病交加,他几年内先后失去了三个可爱的孩子。在这种艰难困苦的境况下,马克思完全可以杀进股票市场,再大张旗鼓地赢上一遭。可是,他把理想和事业看得比金钱和生命更重要,实在是抽不出一点炒股的时间。
马克思的《资本论》,论的就是资本。按理说他之于投资、炒股该不会比别人生疏。照他的智商和才能,如果在第一次炒股尝到甜头后,一直炒下去,说不定能发大财,成为一个大资本家也很难说。可是,如果那样,世界将失去一位最伟大的思想家,无产者解放事业将失去一位最伟大的奠基人和领路人,就不会有《资本论》、巴黎公社、无产者解放运动,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
炒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对于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明晰企业的产权关系,加快存量资产的流动重组,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人来说,因为炒股赢自得、赔自负,既具风险,又富有刺激,也不失为一条发家致富的投资途径。因此,正常的炒股行为应当受到社会的鼓励和保护。就象炒地瓜、炒板栗一样,股也是加“火”才能炒起来的。如果没有人炒,肯定是“股将不股”。但是,我国目前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就是机关干部上班炒股、学校教师上班炒股、银行职员上班炒股,甚至证券市场管理部门的个别领导也在悄悄地炒股,好象谁见面不谈股,出门不炒股,谁就不是正常人似的,直炒得热火朝天,乌烟瘴气。照这样“一股作气”地发展下去,大有全民炒股的势头,不知把理想和事业完全放在股市风雨飘摇的一叶扁舟里,能否登上那遥远的彼岸?到头来,真耽心机关不是机关、学校不是学校、银行不是银行,甚至有朝一日“国将不国”了。
炒股有赚的时候,就有赔的时候,未必都能赚钱。即便是赚足了钱,也绝不是我们生活意义的全部。一个有理想、有事业心的人,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风尚发生怎样变化,总能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选择的正确道路。当炒股与工作发生矛盾的时候,还是让我们学一学革命导师马克思对待理想与事业的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