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切入四点法循环链中的某点进而确定操作的起始条件
治理社会与经济的关键四点是封闭循环滚动式运作的。在Ⅰ、Ⅱ、Ⅲ、Ⅳ 四点中,究竟哪二点为起止点,要看将要实施四点法治理的社会、经济之背景如何,即当社会经济发生问题时,确定其时处在ⅠⅡⅢ Ⅳ 中具体的那一点。上述四点法是个Ⅰ-Ⅱ-Ⅲ-Ⅳ-Ⅰ的循环链,在不同条件背景下应选择不同起始点的封闭体系。这样总共有Ⅰ-Ⅳ、Ⅱ-Ⅰ、Ⅲ-Ⅱ、Ⅳ-Ⅲ 四种起止情况,下面分述这四种起始条件,具体处理方案参照“Ⅰ~Ⅳ”起始条件作出相应调整即可。
(一)Ⅰ~Ⅳ 起始背景
背景内容参照上述“行政长官施政的社会经济背景”,至少六点。这基本反映了我国20世纪九十年代国情,……。此背景下参照四点法实施Ⅰ-Ⅱ-Ⅲ-Ⅳ之循环处理链。
(二)Ⅱ~Ⅰ起始背景
从Ⅱ开始治理的主要背景为:①只看到个体竞争的实时效果,忽略了人类整体性,片面强调市场经济的作用,盲目扩大竞争范围,忽略了生存公有规律,在不平等的机遇下搞竞争经济。②虽然否定公有,但公有实体所占比重不少,社会分工、收益分配以关系为准则,具体体现在权、钱、色的交易上,行政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仍然是决定性的。③强调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科学创新,却在生存公有范畴包括基础教研中不恰当地引进市场竞争。④宏观管理没有计消概念,且在经济运行责权利不清基础上搞市场竞争。将公平默认为弱肉强食,只讲按劳或按生产要素分配。⑤既存在无政府主义倾向又存在只讲宏观经济产值的政府。⑥贫富差距悬殊,通货胀缩,人民就业困难。社会公共设施差,无配股配险,政府救济投入低。⑦不平等体现在人管人的官僚压迫特征,“三力”剥削最具强制性隐蔽性……。在此背景下,则就参照四点法实施Ⅱ-Ⅲ-Ⅳ-Ⅰ之循环处理链。
(三)Ⅲ~Ⅱ起始背景
从Ⅲ 开始治理的主要背景为:①市场竞争经济比较发达,生产相对过剩或存在经济危机。②产品结构与消费结构相离,社会或政府重视GDP,产-消通道不畅,生产服务消费率极低。③没有实行在高超消费指导下的计划消费,消费力不足,生产被动地由市场牵制,生产利润低、无投资热点。基础科研与基础设施投入由政府官员主观确定,投入点面不准确,供输不自成体系。④在公体经济中,不遵循唯才任用、按劳分配的竞争原则,市场秩序操作不公平,竞争的起点、过程、结果不公平现象严重。⑤强调市场经济与主张高超消费的观点对立,社会普遍接受量入为出的谨慎消费。⑥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官员介入其中渔利,存在国控垄断利润行业,价值取向不明确,不公平竞争呈普遍性……。在此背景下,则应参照四点法实施Ⅲ-Ⅳ-Ⅰ-Ⅱ循环处理链。
(四)Ⅳ~Ⅲ 起始背景
从Ⅳ开始治理的主要背景为:①虽然实行了计消市产,但对计消市产的控制对象不甚明了。只知道金钱概念而不知道金钱是阴流子的表现形式,有拜金倾向。②只知道赚钱、管钱、用钱,不知道理财或管理经济的关键是抓住阴流子流用特性,不知道阴流子对经济的调剂、引导、驱动作用。虽然生活中已涉及到资金的流和用,但对阴流子流和用之规律概念几乎是空白。③在社会与经济的管理中,通常应用经典经验法,效果甚微,还常常因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阻碍社会发展。④只知道利息、税收、地租等借贷关系,不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交换关系是信誉能力与欲望需求间的关系。⑤金融手段和货币政策靠以往的经典理论或主观决定,而不是遵循阴流子规律。⑥总的特征是没有正常发挥阴流子效应,阴阳流子碰撞率较低……。在此背景下,则应参照四点法实施Ⅳ-Ⅰ-Ⅱ-Ⅲ循环处理链。
上述四种背景界限并非十分清楚,存在诸多重复、交错点,但必定有一二个突出问题使背景呈特征化。无论那一个循环那一个背景,当社会出现一组问题特征,如市场经济较强劲而发生经济危机、通货胀缩特征,产-消通道不畅等,则应从计消开始处理社会问题,接着就运行Ⅲ~Ⅱ循环链。大凡所有问题都超不出这个“Ⅰ、Ⅱ、Ⅲ、Ⅳ”四点治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