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法国电视一台称为“最美的礼物”的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给全球亿万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奋力攀登点燃圣火的火炬手侯斌和在轮椅上进行芭蕾表演的小女孩李月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心。
德国总统克勒说,残奥会开幕式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川小姑娘李月在地震中失去左腿后,仍未放弃自己的芭蕾梦。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日中友协会长加藤纮一称赞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与奥运会开幕式同样隆重、盛大。他相信北京残奥会同样可以“写入史册”。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说过:“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残奥会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举办,让更多的中国人有机会走进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梦想,同时获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这些运动员可能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多观众为他们一齐呐喊、加油,这也许就是残奥会在中国举办的独特魅力所在!”退休中学教师郑桂英在看完“水立方”的游泳比赛后不禁感慨道,“残奥会的举办太有意义了!残疾人运动员的生命力和拼搏精神如此强劲,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
9月8日,观众在北京2008年残奥会场地自行车赛比赛现场为运动员加油。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摄
络绎不绝前来观看残奥会比赛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心灵的震撼,就像站在“鸟巢”外就可以听到的助威呐喊声,强烈而又有力。北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王新宪说,许多观众在看完残疾人比赛后对我说,今后一定要带孩子来看,这对他们的人生是重要一课。
17岁的孙柯与家人专程从山西晋城赶来接受这样的教育。“我们在自发地为运动员鼓掌、呐喊的同时,心底里油然而生的是对他们的钦佩和尊重,他们太了不起了!”
孙柯一家人脸上贴着国旗贴纸,手里举着国旗不停挥舞,话语间,充满了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运动场上的残疾人真正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他们非同寻常的精神。就是这种精神,使我们备受鼓舞!”
正如曾拄着双拐攀登富士山的赴日残疾人留学生关少波所说,残疾不等于“不可能”,与别人不同的只是完成的方式。孙柯告诉记者,看到残奥会这样震撼人心的比赛场景,让他对残疾人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支持。“希望大家都来关心残疾人事业!”
在北京残奥会游泳预赛中,当雅典残奥会四金获得者、幼年因电击失去双臂只能用头触壁的“铁头英雄”何军权出现在泳池中时,全场观众加油声、呐喊声如雷鸣般响起,观众手中的一面面五星红旗舞动在座无虚席的“水立方”。直到何军权走出泳池,所经之处,观众仍然为他起立喝彩,预祝他决赛时取得更好成绩。
9月10日,中国选手何军权在完成比赛后露出笑容。当日,在北京2008年残奥会S5级男子50米蝶泳决赛中,中国选手何军权以37秒07的成绩获得季军。新华社记者丁旭摄
面对观众的鼓励,何军权说:“这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而感受到这份鼓励和支持的,并不仅仅是中国运动员。美国游泳运动员塔克·杜普里告诉记者:“这里的观众为每一个运动员都加油,使这个泳池充满了支持、鼓励,以及对我们的尊重,这种感觉太棒了!”
有“轮椅公主”之称的中国轮椅竞速先驱者文青,在志愿者张霄的陪同下来到了“水立方”。“我很清楚残疾人运动员训练起来有多么艰苦,多么不容易。现在,作为观众,我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内心的共鸣与激情!”她认为,观众富有激情的加油声传递着平等、友谊和共享的信号,这种氛围,让残疾人运动员以及所有残疾人倍感温馨,备受感动。
自残奥会开赛以来,每一天都上演着太多的激情与感动。先后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服务的志愿者任一鹏说,残奥会的观众上座率一点都不逊于奥运会,而且观众的热情更为高涨。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升起在赛场,大家都自发、由衷地鼓掌、喝彩,还经常能看到观众为最后一名运动员加油鼓劲的感人场景。
雅典残奥会冠军、中国坐式女子排球队二传手陈玉萍说:“残奥会能让社会从更高层次来认识残疾人,了解残疾人。”
互联网上,众多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残疾人带给我们的震撼精神,也许是在别的赛场永远无法感触到的。”“如果北京奥运会带给我的是激动,那么北京残奥会带给我的是深深的感动。这是在中国土地上举办的两大盛会,我深深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荣!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