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与广义物质


能量与广义物质质                                                                     

能量与广义物质是对宇宙内容的一元概括和二元概括,实质上是对世界本原论最简单的新说法,也是对事物构成材料的最简洁描述。五构素由能量或广义物质分解而来,是数量化技术化地描述宇宙的简洁五元论,因此提出五构素说应先讨论能量与广义物质。

一、物能转化守恒

(一)能量概念新解

能量是什么呢?在万籁寂静、一无所有而随时可展开成朗朗乾坤的状态中,无中生有地冒出来的会动的泡影,微泡泡在时空中渐渐地扩张、爆破,大爆炸繁衍出五构素……。由此可见,能量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力运动,在运动扩张中壮大物、能从而发展时空,并渐渐地在运动中显露出隐藏最深最原始的方向性目的性。能量是宇宙中最神秘万能的东西,自空无中来,发展为万事万物及其运动的力,又在运动中演变着世间种种悲喜剧,最后灰飞烟灭、空无一切。能量是时空中最根本的东西,是虚物质、实物质、力量、热量、时空、事件……,即宇宙五构素及其所有特征的总根源。同时能量也不可能完全一次性转化成五构素或万物,而只是一部分衍生出事物,另一部分保持同事物进行着动态平衡的物能转换。

理解能量为万物之源不同于理解物质为万物之源。能量首先是广义物质之源或五构素之源,其次才是万物之源,即能量比物质层次更为原始更为深隧。理解能量为万物之源基本反映了物理学所支持的事实,因为物质形式多于能量形式,且能量可转化为各种物质、事件等,而所有事物均可统一于能量。能量的简单、单一性证明了事物总是越原始越深奥,道理、规律却越加简单。现代物理学支持能量从空无中来、物质事件从能量中来的哲学观。

能量另一个直接明了的概念就是大统一力,引力、动力等表现形式。可见,能量不仅是事物之物质源,还是事物运动现象之力量源。

(二)三能T8表述

    据“O”态打破建立律和物体生命运动总形式T9(详情见本丛书第十四章),任何一个物体自始至终的运动能状态均可划分为打破能、建立能和结合能。建立能是物体产生而成独立个体的生命力值,打破能是物体被瓦解时的生命力值;而物体在整个生存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生命力值则称为结合能。换言之,建立能是使物体诞生成长的营造能值、构建能值;打破能是使物体瓦解的攻击能值、破坏能值、分解能值。在任何一组时空点,同一物体的瞬间打破能与建立能应相等,且统称为结合能;在同一局部空间及较短的时间里,同一物体的打破能基本上等于建立能,但不一定等于结合能。此外,同一物体的打破能与建立能会随着时空的扩大而越差越大。因为当时空跨度太大时,期间的外界干扰会越来越严重,这过程中的任一物体能表现为结合能,它等于打破能值而不等于建立能值。

(三)物能转化与守恒

能量转化为正、负物质粒子,而正、负粒子又还原为能量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无数正负粒子瞬间的出现与消失交替进行使物质与能量二者在能量“O”态点之后永远同时存在。这从化学动态平衡反应中能很好地看出,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随能量吸收和释放而同时存在。在“能量→粒子”反应过渡到“能量Û粒子”双向平衡反应过程中,可见先有不对称后才有对称且宇宙不对称和对称同时存在。对称使反应平衡,不对称使反应单向进行或不平衡。

由于能量系无中生有,即基本符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老子哲学思想。五构素物体运动又遵循物理规律,如表现出物能相互转化并守恒律。再据循环相生相克律(见本丛书第一部第十四章§01及图14-1、图14-2。),则万事万物最终将统一于“空无”。也就是说,我们的世界在一系列规律、法则作用下,作遵守规律的消费运动且来自空无又最终回归空无。期间五构素或万事万物形式守恒于空无统一于空无。

从空无中生出的能量是以对称正反方式出现的,不管能量同事物间如何转化演变,其正、反总体状态是对称等价的,因而时刻都守恒于空无,可通过一系列中和反应回归到空无。按照这个能量守恒于“空无”的思想,宇宙中应源源不断地有新能量从“空无”中产生。依此,宇宙中能量可推断为无限的。其实不然,第一,能量在“O”态时产生的条件正在消失而能量放大的速度也在减慢,直到宇宙成熟期能量发展到最大值;第二,所有的能量只有一部分转化为五构素而且五构素物体都是要消耗能量的,这种消耗是所有物体参与的生态平衡下相生相克的循环链。究竟谁克谁、谁克得充分,在总体上表现为生态平衡或对称即生态平衡要求在任一时空点所有物体均按比例平衡相处;在具体操作中是由能力对比决定的,而能力有大小使得任何物体既有克它物的能力也有被它物克的危险。因而摆在每个物体面前的是,物体多了则可转化的能量就少,尽管物能可自然或人工转化,但转化的过程性即不可及时性和资源存在不稳定性如食物要保鲜等,使得可消费资源总是有限的。

物能是相互转化守恒的,但不只守恒于“空无”。按照宇宙的大同特征,宇宙或物体都同样遵循产生、生存、成熟、灭亡、转换之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对宇宙来说可演绎为:从空无中产生能量“O”态点,从能量“O”态点以爆炸方式产生对称性宇宙五构素、特征等;而五构素物体又压缩成黑洞,在压缩的极小的空间发生猛烈的粒子碰撞使中和反应快速进行,造就五构素空无进而发展到能量和能量空无。从这个宇宙生命周期不难发现,整体上看宇宙是对称的,因而物能守恒于空无;由于现实世界是不对称的产物,因而从现实世界来看,空无中产生的物能守恒于从零到有限的能量当量值(宇宙成熟期当量值)之间的一系列值。因为任何一个物体包括宇宙都有成熟期,成熟期的五构素换算成的能量当量值最大,而此前产生、生存阶段的能量当量值呈递增发展,此后灭亡、转换阶段的能量当量值呈递减发展。

总之,物能或五构素守恒于零、守恒于从零到宇宙成熟期五构素当量值间的无穷个数值。

二、广义物质的基本概念

在宇宙或物体五构素中,广义物质是物体自身构成材料,其中虚物质中的时空与方向是物体存在方式。由于广义物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切入点,因而广义物质可看作能量辐射爆破后宇宙的基本组成要素,加上力热就是全部构成要素。广义物质同传统物质概念主要区别在于:要认识并承认方向、时空、运动、事件……等的物质性,从而形成以能量为本源、事物形态为根基的“虚和531”思想。广义物质是个无所不包的范畴,当时空、规律、作用、质量、特征……为零时,广义物质的概念则由能量概念所取代;相反,能量以高温辐射和“O”态点爆破方式转化为实物质、虚物质和剩余能量,并随着膨胀和冷却变成现在的宇宙模样。力热的表现在物体生命运动过程中,是以能量的完全充、放(即充能与放能)或呼、吸为形式的。这些形式贯穿于时空、方向运动中,因而也是虚物质的。

总之,世界统一于物质是不准确的;当引入虚物质概念并将时空、方向、事件、精神、信息……统统纳入虚物质范畴时,则世界统一于广义物质或五构素是比较合理的;当五构素统统转化为能量而同时引入超大统一力概念时,则宇宙又可认为是统一能量了。

为同传统物质概念相区别,这里将传统的物质概念上升为广义物质,其广义性在于将物质按不同特征、功能分为虚、实二个对称侧面。实物质显然包括暨有物质概念,虚物质是实物质的镜像,是比实物质更为重要的无形物质概念。广义物质统一了宇宙中以往的唯物唯心思想,是消除唯物唯心论之争的新物质说。实物质主体为原子、分子,范畴为从宇宙到粒子间的各层次载体;虚物质主体为物性人性,范畴包括时空、运动、方向及其发生的事件等;还有重要的能量与力热形式。虚物质概念说明宇宙世界是广义物质的而不仅仅是传统物质概念的,而虚、实物质均来自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