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数字化的经济学思考


  《中国数字电视》特稿:广电有线电视数字化的经济学思考

  [email protected]

  “政策如产品,常常在不那么好用的情况下,才让人想问它究竟是怎么造出来的。”

  (引自“真实世界”研究的经济学家周其仁)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进入全面数字化的广电行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许多问题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用理性的思维看待精彩的数字世界,也许能得到不同的解释和思考。

  一、为什么要数字化?

  经济学是用来解释世事的——张五常

  1、资源稀缺得到缓解的需要

  资源的稀缺性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命题。

  一个8MHz的频带里有效传输速率38.134Mbps,数字化传输后的HFC(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可以将8MHz的效率提高8-10倍,意味着原来只能传100套模拟电视节目的850MHz的网络可以传输更多的数字电视节目和增值服务业务,HFC网络运营能力从技术上来说一下子提高了近10倍。

  稀缺的频率资源得到缓解,这是广电数字化给社会有限资源带来的经济学意义上的最大利益,获得这种的频谱资源释放好处的将是社会的全体成员。

  这就好比原来的4车道的乡村马路,改造后变成了32车道国家级“信息高速路”。

  2、公平价值底线的需要

  数字化以前的有线电视每个月收10元钱,究竟是网络维护费用还是电视节目费用,一直含糊不清,甚至存在盗接有线电视拒绝交纳费用的普遍现象。

  模拟电视时期,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有线电视费用只能采取一费制,你看多看少都是一个价,而且是派人上门催缴,交易成本大,系统运转效率低。

  广电全面数字化后,由于采用数字技术的用户管理系统(SMS),可以按照用户的不同消费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体现“多看多交,少看少交,不看不交。”的公平价值底线,符合市场经济的价格规律。

  3、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秦始皇到近现代,都没有摆脱一元化思想的影响。

  广电的数字化进程也受到影响,有个别网络公司一个模式,一个调调,一条路走到黑。

  大千社会,丰富多彩。仅仅靠一个模式就想解决全部问题?回答是否定的。

  系列片《大国崛起》探讨了几个世界强国的崛起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元化和协商体系,精神的老大是教皇,百姓的老大是国王,社会的两个老大首先协商,江湖的风波都依靠协商解决,减少了社会争论成本,提高了社会运转效率。

  数字化的目标必须实现,如果采用一个费率体系下的多种优惠策略,然后把皮球踢给用户,让用户觉得哪个有利就选择哪种方法,可以看数字电视,可以免费看4套模拟节目,可以买盒子享受节目优惠,可以多交节目费享受盒子优惠,甚至可以不看电视。

  自由协商的结果就是多元化社会的魅力,就是悦耳的和谐丽音。

  二、数字化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每天晚上人们从电视上看到的不仅仅是道琼斯指数、恒生指数等,还包括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幸福指数”——Hedonomics学科教授奚恺元

  1、追求幸福的需求

  传统经济学认为,增加人们的财富是提高人们幸福水平的最有效手段。但奚恺元教授认为,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其它因素。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的人均GDP翻了几番,人们的幸福程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压力反而增加了。

  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耗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和资源,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财富,但是人们的幸福程度却没有什么变化。

  更多的金钱并不一定带来更多的幸福。

  时尚品质生活的追求,平板电视的更新换代,个性化电视节目的不断推出,都强化了城市百姓对于幸福的解读和深刻理解。

  一家老小围坐在客厅里,看着喜欢看的数字电视节目,嗑着瓜子,喝着咖啡或茶,其乐融融,是多么美好的合家欢乐画面。

  2、探求未知世界的人类创新本能需求

  亚当.斯密认为,“经济人”天生具有一种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它驱使他展开经济活动,促使财富增加。

  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字电视描绘出美好前景,时移互动,按需点播,遥控购物,更有效率地享受数字电视的乐趣更,多节省下来的时间陪同家人体验幸福时光。

  符合人的本性的科技产品,道路越走越开阔。

  从广电运营商“经济人”角度考虑,不断提供新的服务和业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是内在发展的需求。

  有线电视用户,喜新厌旧,本能驱使要看没有看过的精彩节目。

  网络增值服务商,不断创新的梦想渴望在数字化的HFC网络上得到实现。

  3、资源有效配置的需求

  稀缺的经济资源主要有两种配置方式,即市场的方式和政府的方式。

  数字化是广电走向市场的利器,市场化是稀缺的经济资源能够有效率配置的主要手段。

  数字化后的广电有线电视网络释放更多的带宽资源,通过市场的配置,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电视不只是看的,更多的时候是玩电视、用电视。

  广电网络在近十年内,实际上已经历了“邻频传输”网改造和“光纤骨干网”等多次改造(即干线改造),但是始终没有走出网络质量不好、业务单一、管理水平落后的怪圈。

  数字化后广电网络才可能建立运营和持续赢利的商业模式,完成技术和管理创新结合的成功之路。

  三、数字化的几个难题

  任何思考上的问题,是一定可以用多个不同的角度来推想的,换言之,同样的问题,可用不同的预感来试图分析。

  ——张五常《思考的方法》

  1、权衡取舍:用户选择数字化舍弃的和得到的利益哪个大?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在做决策时,并不是去计算一个物品的真正价值,而是用某种比较容易评价的线索来判断。”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卡尼曼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N.Gregory.Mankiw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归纳出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第一条就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tradeoff)。

  实际上就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

  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就和中国传统“舍得”的含义一样,没有舍,就没有得。

  前一段时间,关于数字电视的“得”宣传上片面强调免费的概念,免费领取盒子提高了百姓的期望值,实际上是分期付款,节目费用的支出又造成了一部分用户的失落和不理解。

  舍弃模拟节目和得到数字节目中的经济学“舍得”解释应该让百姓了解明白。

  作为普通用户舍弃点人民币,得到清晰、个性、互动的电视画面,体验科技的乐趣和优质个性的服务。

  2、公共物品:有线电视的服务和业务是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吗?

  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这就使公共物品对公众有好处,但提供者却无利可图。公共物品的供给无法通过市场的方式予以解决,就需要通过非市场的机制来提供。

  政府正是依据这样的公共需要而产生的,其最为本分的职能就是组织和执行公共物品的供给。

  有线电视在只有模拟技术手段的情况下具有增加一个人看电视,不会影响他人的非排他性,但是在数字电视时代却有了不同,有人看模拟,有人看数字,就会有交叉重复利用的频谱资源浪费了。换句话说,对于整个社会来讲,你看模拟节目实际影响了有人对于数字节目的需求,因为带宽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会随着数字用户的增加而越显著。

  从这个角度上说,有线数字电视就不是完全的公共物品。

  那么政府保留几套模拟节目,并且不再收取这几套模拟节目的费用是最佳的公共管理策略。

  3、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能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

  所谓的帕累托改进是指,如果你对自身的状况作了改进,而其他人的状况并没有因为此而变坏。

  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是微观经济学,特别是福利经济学常用的概念。

  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

  在不关掉模拟节目的前提下,选择看数字电视的人越多,网络频率资源配置越得不到改进,因为有线电视的公共用品属性制约了不得不牺牲了宝贵的频谱资源,一部分人看同样多的模拟节目就会造成资源的交叉重复使用。

  暂时保留4套模拟节目的做法,是对于全体社会资源的最佳帕累托改进。

  同时传输100多套数字节目和几十套模拟节目是对全体社会资源的浪费。

  仅仅靠市场机制是不能实现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的,政府“有形的手”要发挥作用。

  关于第2台机顶盒的收费问题,数字化后的网络中的这种服务如果设备是用户自己购买的,用户收看基本公共频道的节目,是不影响别人收看的,网络维护的成本也不会增加,如果是领取的盒子就要考虑资本占用的费用。

  如果用户收看增加的付费频道,则不是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原理所能解释的。

  第2台机顶盒的资费问题应该考虑社会惯性的传统因素,要结合用户是购买盒子还是领取盒子的不同状况制定相应的价格策略。

  4、价格歧视:对于不同的用户能够采取价格歧视策略吗?

  价格歧视是经济中的企业用各种旨在对不同顾客收取不同价格的经营战略。

  电影票许多电影院对儿童和老年人收取的价格低于其他观众。

  飞机票价飞机上的座位以许多不同价格出售。

  折扣券许多公司在报纸和杂志上向公众提供折扣券。并不是所有顾客都愿意花时间剪下折扣券。此外,剪折扣券的意愿与顾客对物品的支付意愿是相关的。富裕而繁忙的经理不大可能花时间从报纸上剪下折扣券,也许愿意为许多物品支付较高价格。一个失业者更可能剪下折扣券并且支付意愿较低。因此,通过只对这些剪下折扣券的顾客收取较低价格,企业就可以成功地实行价格歧视。

  数量折扣许多企业对购买量大的顾客提供低价格。面包店可能对每个面包收取0.5元的价格,但对一打面包收取5元的价格。这之所以是一种价格歧视的原因,是因为顾客对购买的第一单位付出的价格高于第二单位。数量折扣通常是一种成功的价格歧视方法,因为随着顾客购买量的增加,对增加一单位的支付意愿减少了。

  数字电视的资费策略应该大量采用价格歧视,而不是模拟电视时期的十年一费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领取盒子的,也不是所有的人只需要基本的盒子。

  好在技术的进步为市场提供了不同功能的机顶盒,可以满足各个层面的消费需求。

  5、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技术的进步会成为优势还是劣势?

  广电数字化要注意“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问题。

  经济学家杨小凯在最近的一个讲座中提出了"后发劣势"的观点,认为落后国家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容易而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难。

  落后国家倾向于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而不去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这样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经济获得快速的增长,但是会强化制度模仿的惰性,给长期增长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变为不可能,因此,他认为后发国家有“后发劣势”。

  杨小凯教授主张后发国家应该由难而易,在进行较易的技术模仿前,要先完成较难的制度模仿,才能克服“后发劣势”,并认为后发国家在模仿好先进国家的制度前是没有资格讲“制度创新”的。

  经济学家杨小凯已经论证过了,靠技术来引进,早期见效比较快,但是越往后越是阻碍,最终算来,其实是比不上一开始就改变体制来的要快。过于依靠技术而不改善体制来变革,这种“后发优势”其实是“后发劣势”。

  一个国家的治理离不开经济学的帮助,一个行业呢?

  目前,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过程中,究竟是技术领先,还是运营市场领先?同样存在“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问题。

  数字化的技术作为一种领先的科技,不断会呈现更新发展的态势,如果没有新的运营体制的支撑,这种“后发优势”很快会变成“后发劣势”。

  行业内一句通俗的话“一流的技术未必有一流的市场,一流的市场未必是用一流的技术”。

  商业模式和体制的创新在很多时候比单纯的技术创新还有效率。

  四、如何数字化?

  《大学》一书首章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机顶盒的更新换代,从技术本质上可以和电脑的换代规律一样,2-3年就会出现新的一代.

  由于体制和其他的原因,实际上的更新不会这么快,但是人类创新的本能需求会推动这个行业不断换代,止於至善,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理想境界。

  从基本型的盒子,只是多些频道,增加点清晰度,到可以定制EPG、网页浏览的增强型,再到中间件、NVOD、PVR、交互互动、高清机顶盒,技术的发展路线已经能够为我们描绘一个美好未来的轮廓。

  市场在哪里?百姓的需求在哪里?数字电视要让百姓了解,认可、接受、喜欢,需要市场的车轮结合技术的车轮,“双轮”驱动,才能走向数字电视的“大學之道”。

  1、“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数字化要学会两手打太极。

  亚当.斯密的价值规律被称为是“无形的手”,后来到凯恩斯要政府对经济干预,凯恩斯提出了“有形的手”。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经济学分析的背景——制度决定人们的行为,要用制度来引导与约束人们的行为。

  有线电视数字化中市场的作用,笔者在有关文章中已经有过探讨,对于有线电视公共产品,政府的“有形的手”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讲,政府要明确:

  1、模拟节目的关停时间,要具体、明确,不能含糊。

  2、公布数字节目资费标准,要全面,要考虑买盒子领取盒子,基本型增强型等各种用户的需求。

  3、要公平对待所有用户的所有选择,包括不看电视的自由。

  4、要诚信,信守承诺,提高电视节目服务质量。

  5、方便所有用户,就近快捷服务千万家。

  6、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利,促销活动向VIP用户倾斜,考虑所有用户的感受。

  其他的事情,就让市场无形的手去调控吧,每个人都考虑自己的幸福快乐感受,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就会提高。

  有线电视数字化就要学会打太极,“无形的手”联合“有形的手”,“两手”都要硬,日月太极,乾坤在心中。

  2、示形之术和大势所趋

  中国古代已广泛运用了示形之术,中国著名的《三十六计》对此有详细描述。示形就是利用虚实之术发动进攻,以求对敌收到出其不意之效,所谓虚实相济,或以强示弱,或以弱示强,令敌真伪难辨。简言之,示形是使敌我两军产生心理互动的一种方式。示形也是一种威慑手段,是另一种心理战的范畴,它可增强已方力量的可信性,造成敌人的恐惧。

  中国古人对于黄河的治理总结出疏导比堵截有用的结论,在数字电视的全面转换过程中也应该采取让用户自己选择,而不是强行替用户做主的办法。

  讲清数字化是大势所趋的形式,挖好价格策略的沟渠,用户这条暗河实际上还是按照运营商的意愿自动成为了数字用户。

  经济学上有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对于不同的收入采取不同的态度,把银行卡中的工资转入零存整取账户作为固定储蓄,月奖金用于日常开销,季度奖金购买保险,剩余部分用于支付人情往来,外快则用来旅游休闲。

  那么,设计出一笔数字电视专向补助,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用于贴补购买盒子的费用或者直接充值换成节目的费用,是不是能刺激用户更快成为数字用户呢?

  3、长尾理论和增值业务

  什么是长尾呢,就是数量、品种二维坐标上的一条需求曲线;由于看上去这条曲线像一只长长的尾巴,向代表“品种”的横轴尽头延伸,所以称为长尾。

  “长尾”的几个要素:第一,它是利用网络优势实现的;第二,它可以把冷门产品转化为相对的热卖产品;第三,它可以使非主流的厂商共享主流市场。

  长尾经济最擅长的领域,则是满足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数字化后的付费主题频道提供各种生活百科的内容,依据这些节目的受众需求分析,可以开发许多符合长尾理论经济规律的衍生附属服务和业务。

  由于长尾经济现象的存在,完成数字化后的广电运营商树立了开发增值业务信心,增加了数字电视新的经济增长点。

  后记

  孔子在《易经?系传》上就有两句话说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数字电视的推进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这样的问题,用什么词语来表达准确完整的意思?是个困绕行业的事情,从数字信号解码器--机顶盒,这个外来词的使用来看,就容易引起误解,电视机好好的,为什么上面要放个盒子?

  国外在模拟电视时代就有STB(setonTVbox)用于解扰收费控制用户。

  中国的国学词语丰富,为什么不能用一个时尚的词来代替这个外来词语呢?

  有一种笔记本用的DVB-T接收U盘,叫“TV魔术盒”,就有些韵味.

  平移的几何学解释是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叫做图形的平移。

  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究竟指的是什么?恐怕只能意会吧,每个人理解都会不一样,结果就出现了各个地方执行的多种多样,什么模式\典型\经验就都出来了.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以现代观念来讲,意思是人类的语言不能表达全部想要表达的思想。现在有一门新兴的课程——语意学,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声音完全相同的一句话,在录音机中播出,和面对面加上表情动作的说出,即使同一个听的人,也会有两种不同体会与感觉。所以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能完全表达意志与思想。而把语言变成文字,文字变成书,对思想而言,是更隔一层了。

  整体平移、全面转换、数字化、内容为王、服务为王、三网融合、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立体电视、IPTV......

  数字电视还能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和思考呢?(此文已在《中国数字电视》2007年特刊发表)

后记:在学习经济学家周其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的有关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以下文字:

       科斯教授指定的题目,是The Unfolding of Deng’s Drama,直译回来,就是“邓小平戏剧的展开”——在中文语境里是另外一回事了。于是改用便于理解的本文标题。考虑到报纸的发表习惯,原文注释全部删去,留在以后关于中国改革的学术论文里再仔细交代。本文草稿得到宋国青汪丁丁卢锋薛兆丰朱锡庆梁红等人的阅读意见,对作者多次修订文稿帮助很大。英文稿在讨论会前夜才传到芝加哥大学,蒙97岁高龄的科斯教授亲自审阅,并通过他的助手多次传递老人家的评论意见。在7月14日开始的芝加哥大学“中国改革30年研讨会”上,科斯的致辞,张五常的主题报告以及R.Fogel、H.Demsetz、R.Mundell和D.North的评论,以及王宁、Roy Bin Wong,史正富许成钢张维迎、李俊慧、黄亚生、周燕、何东、朱锡庆等提交的论文、发言和讨论,不但增加了作者理解中国改革的视野和深度,更直接推动作者对本文的修订和补充。关于这次芝加哥学术盛会,作者和其他参与者应该还有文字报道与读者分享。这里谨对科斯及各位会议贡献者致以谢意,当然文中尚存的错失之处仍由作者本人负责。 

 王宁居然就是我的高中同学,江陵中学毕业后就读北京大学心理系,后赴美攻读博士,取得世人瞩目成就。听深圳的同学介绍,科斯教授给张五常的书信,就是由王宁博士带来香港,有幸成为同学倍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