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关于c2c淘宝的免费策略


  在新一波互联网热潮的纷争时期,先占一个坑,等到下一次的互联网大浪淘沙的时候,能坚持到最后的就是“剩者为王”。C2C目前尚未盈利,而又需要大量烧钱的局面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而言都是一场风险巨大的赌博。但这个目前已经发展了超过6年的市场,恰恰又是国内互联网剩下的一块“肥肉”。根据咨询机构iResearCh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C2C电子商务市场2008年第1季度总体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05.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第四季度增长34.6%。哪怕从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分得小小一杯羹,也将受益无穷。也许正是巨大的市场前景推动着互联网公司在商业模式未明的情况下还继续进入一块竞争激烈的市场。这种诱惑对于各大“巨头”网站而言同样具有诱惑力。

  免费,应该说是淘宝的招牌,在当初与易趣分争天下的时候这个招牌应该是最吸引人的了。但是毕竟现在看来免费不是长久之路,阿里巴巴所投入的数亿资金必须变成点什么,淘宝的品牌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恰当的盈利点上。那么,当所谓的条件成熟之后,已经获得品牌效应和卖家所积累的信誉点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可以继续维持住强势的市场份额?毕竟这不比当初的易趣,因为现在有已经免费了的ebay易趣,信誓旦旦的拍拍网和当当网。现在百度也宣布进军c2c领域,可以说国内几大“巨头”都瞄准了这块“肥肉”。

  免费,也是淘宝的痼疾,甚至是顽症。免费帮淘宝赚取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盘子的增大,免费所带来的无物质制约性就体现出来了。无成本的信息发布自然就降低了其质量,而低质量的信息不断的增多,也严重影响了高质量产品的检索率。同时,“招财进宝”推出失败,成了淘宝和卖家解不开的心结,甚至是难以弥合的伤痛,淘宝收费是必需的,可是现在仍旧是“谈‘收费’色变,‘收费’猛于虎”。

  目前阿里巴巴两大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中国供应商”、“诚信通”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果要维持利润链条完好,淘宝的“收费”(赢利)已经迫在眉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