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提了很久,但是始终没有很好的处理,在部分领域甚至愈演愈烈,中国食品工业常常会在食品中添加大量的化工原料,这些化工添加剂不是为了增加食品的有效营养而是为了应付“标准”,中国在发展食品添加技术上的确付出很多,但这不是从健康有益的角度出发,而仅仅是为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三鹿毒奶粉事件终于引爆了食品行业长期存在的安全问题,对于这些企业是灾难(股市已经作出了反映,伊利股份、光明连续下跌),但对于消费者却是好事,更多人重视食品安全才能督促政府履行自己的职责,改变过去的监管方式,食品安全问题不能靠运动式的突击检查而是要长期的坚持。
消费者激愤之后也很无奈,我们能相信谁?我们能吃什么?还能喝什么?
当然消费者也要检讨自己的消费习惯,面粉要白的,所以会加入增白剂,鸭蛋要红的所以要加苏丹红,豆芽要添加增白剂保鲜剂,用甲醛泡海鲜,这一切首先是为满足消费者的视觉,只求表面的鲜光忽视安全健康的需要。
三鹿毒奶粉事件终于引爆了食品行业长期存在的安全问题,对于这些企业是灾难(股市已经作出了反映,伊利股份、光明连续下跌),但对于消费者却是好事,更多人重视食品安全才能督促政府履行自己的职责,改变过去的监管方式,食品安全问题不能靠运动式的突击检查而是要长期的坚持。
消费者激愤之后也很无奈,我们能相信谁?我们能吃什么?还能喝什么?
当然消费者也要检讨自己的消费习惯,面粉要白的,所以会加入增白剂,鸭蛋要红的所以要加苏丹红,豆芽要添加增白剂保鲜剂,用甲醛泡海鲜,这一切首先是为满足消费者的视觉,只求表面的鲜光忽视安全健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