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政策转变开始及猜想


 

今天是9.18事变的77周年的日子。中国人的国耻日,让中国人异样的团结。同样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出台了救市的政策。下午在千八止跌怎样看待的文章里指出三个积极因素,现在已经开始从政策维稳转向了政策指导。奥运已经结束,很多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将进入落实期。银根政策有局部松动,加上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开始补充流动性,防止风暴的不良后果。此时中国也将开始从保经济增长为目的开始对财政政策、银根政策、产业政策、股市纠错政策等多方面开始进入落实期。晚上新闻就公布了2则利好。一是财政部的消息,印花税单边收取。二是国资委鼓励央企回购股份。不出所料。政策落实期已经从今天开始。

这个政策的出台,让我心情起伏了很久。眼前浮现了许多,去年的CPI高涨带来的银根紧缩,年初的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爆发,股市跌跌不止,奥运的盛事与股灾的曼延,6万多家中小企业的倒闭,美国大投行一家一家地倒掉,中国帮次贷埋单,证监会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到今天主流媒体开始呼吁救市紧迫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心酸、叹息、焦虑、激动、期盼、担忧许多许多的心情交织在了一起。不过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主流媒体已经说出了最真实的话,这是我从事媒体这么多年,很难得看到的一种务实态度。在当日立刻2部委立即出台救市政策。一种直觉告诉我,这次救市一定不是一次性完事的,而是中央高层已经认识到了很多问题的根源,经济的紧迫性也决定了这次的政策变化对中国太重要,太关键了。一切都会从务实的态度开始发生根本的转变。

个人对后期政策有许多的预测。这个预测的基点来自几点。首先,中央在奥运后,开始抓紧落实尖锐问题的解决,比如牵涉到美国的资产统计与对策,与国际同步的救市政策。从昨天奥运刚结束,早上就组织几部委开会,到下午有神秘资金救金融,再到晚间2大利好出台的时间和效率看,其急迫性可见一斑。其二,在奥运过程中,市场讨论已久的股市症结,已经基本思路清晰,且大多的主流媒体与经济界学者都有很多共识基础。其三,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对内经济下滑的预期已经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对外美国的金融风暴也逼迫高层必须做出紧急应对措施,并对长期的涉外经济政策进行重大的调整以应对政策。既然开了这样的一个头,那么经济学者一直呼吁的组合救市与治市的建议,必然将逐步落实。

我个人在这段时间也在博客上写过大量关于救市与治市的理论基础的文章,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其他经济学者与官方的建议作过效果对比。另外,还拿建议的内容和许多关键的部门、影响高层理论的经济学者作过交流,还发给了几个权威媒体的相关人士。虽然很多方案到如今都没有一个人能拍板作出定论。但有几个大方向已经从最近的形式、舆论以及高层态度能够推理出一二了。

救市政策推理一:关于平准基金的问题。我个人理解平准基金在未解决大小非问题的前提下,只是国家把左口袋钱放右口袋的无用攻。但是否要推行平准基金,我原来也提出过几个问题。1.拿什么钱来做平准基金?2.这笔钱应该谁来管?以什么评判基金管好还是没管好?3.拿平准基金对市场什么时候发挥什么作用?这些问题是设立平准基金的前提条件。当然有平准基金,且不是为给大小非埋单为前提的市场稳定器的功能是不可否认的。因此,这些问题必须有一个细节过程,才有落实可能。而且希望能想到好办法的人,能积极献言。

救市政策推理二:股指期货是否合适低迷时期推出。要知道股指期货的主要用途有二个,一是配合大机构进行做空,对冲风险。产生做空机制。二是让市场减少波动,让市场博弈来寻找价值。从这2点看,在股市低迷期这2个作用都不存在。而唯一存在的变化是,放大做多的比例和速度。当然也不排除恶意做空的失控局面产生。当市场的规则没有完善的前提下,在中国机构投资者真正的价值理念和操作都无法接轨的环境下,在海外游资一直虎视眈眈的危险状况下,推出股指期货是拿上涨速度来PK恶意做空。而且目前在根源性的环境没有改变前,让市场扭转方向的工具也绝不会是股指期货。我个人认为在今后市场恢复正常估值水平才有可能,才能发挥其真正意义的作用。目前的危险环境下,不可冒进。

救市政策推理三:推出T+0。有许多学者都认为T+0可以激活市场成交,让市场恢复活力,还可以防止信息不对称。我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但T+0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小盘股与所谓的庄股,很容易利用T+0制度进行控盘投机绞杀中小投资者,以谋取最快也最大的爆利空间。因此T+0的制度必须有几个前提。一是要避免合谋控盘操纵股价,二是防止老鼠仓,三是对价值明显的股票实行,高估值,亏损股,盘子偏小的都不能搞。最好的办法是选择权重意义大的蓝筹,如上证50这类群体里试用。

救市政策推理四:全流通新股发行制度。现在《了望》杂志都说明白了新股制度的问题是什么,我想高层不会不清楚问题关键是什么了。再上前段时间,证监会在媒体表示新股发行今后要把发行定价交给市场。因此市场寻价方式必然成为首选,同时很多经济学者也呼吁采取账户配比的方式让全体投资者都有机会中签,而不让长期的一级市场资金控制,也是根本改变新股首发过高的根源方法。同时也能让一级市场只赚不亏的怪象消除。在发行后,完全是按全流通的基础估值,当然也就股民自愿认可大小非的全流通了。同时也消除了市场对新股大小非的恐慌和长期压力。

救市政策推理五:大小非的同股不同权,与股权分置继续扩大的问题。这是市场最核心,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大小非可以分为两块。

一块是06年已经实行了对价股改的。这批公司不论多少都做过对价,其矛盾的关键在大非和投资者的成本差异较大,而且在股改后买的,甚至6000点买的投资者比,那更是差上天了。这些公司的大小非完全是有巨大的套利诱惑。而从证监会的说法看,这些公司当初股改就等于有了法律契约,不能违背的。那么再次对价的可能是没有了。而我提出的建议是,将大非的控股比例进行承诺,在产业资本比例外可以减,而产业资本必须控股的比例不能减,只有邀约收购的模式换大股东。或是作出一个减持最低价承诺。ST类的绝对不能减。防止抛空上市公司和资产转移问题发生。还有很多人在讨论征暴利税。我当时是反对的,因为暴利税是将股民的套利损失变相给财政,这样的事情不可取。但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如果从大非减缓抛售周期来考虑,将其坚持的速度再结合暴利税比例不同,那么就可以鼓励大非放长减持的时间和冲动了,同时也不完全限制大非的减持。只是为股市抛压做缓冲为出发。

二块是06年后发行的新股。这块的大非比例是最重的,而且权重比例非常大,并且没有进行股改。能否改变大盘的命运的关键,也就看这批大非的处理效果了。我的建议是,进行二批股改,对新老划断后的老体制发行进行纠错,高比例对价并立即流通这样可直接弥补股民的亏损,并在全流通后实施与06年前的同等减持办法。也有经济学家提出限减持最低价。这两者方法其实都是一个出发点,就是用股权或股价的方式来弥补同股不同权的投资者。只要是弥补了,大家的成本就回归到了价值水平。大盘就自然稳定住了,股民就自然有更耐心的价值投资预期了。

目前来看,这些是最核心和最快能够改变股市恶劣状况的问题和方法。在这段时期,少哪个对市场的救市效果都会产生不同的削弱。政府既然要救市,在现在内外环境都不利的状况下,也只能打出组合拳了。希望这些核心的实质政策能早日落实。但我已经有理由看到,这些政策已经看到曙光了。这也将是百姓之福,中国之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