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作者在《圣经》中记录了无数次上帝大规模屠杀人类的罪恶,每次屠杀的理由都是“人类犯罪”,只是并没有详细介绍人类究竟犯了怎样的罪。在“出埃及记”第32篇中,终于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上帝和摩西屠杀人类时指控的罪恶究竟是什么。
书中写道,摩西去山里与上帝对话,百姓见摩西迟迟不下山,为他担心,就聚集到亚伦那里探讨应该怎么办。亚伦以为摩西回不来了,决定为摩西建一个神像,来纪念他带领犹太人出埃及。要求百姓将身上的金首饰都摘下来交给他,他就将这些首饰融化铸成了一只牛犊,然后在牛犊面前筑坛祭拜起来。(出埃及记32,1~5)
上帝知道了这件事,就对摩西说,你的百姓已经败坏了,他们偏离了我的吩咐,擅自铸了一只牛犊来祭拜,所以我要发烈怒,要灭绝他们。经过摩西恳求后,上帝答应不灭绝他们(出埃及记32,7~14)
摩西下山看到牛犊就大发雷霆,将所谓的上帝的版扔得粉碎,又将牛犊也熔化掉,再磨成粉碎,然后将这些粉碎撒在水里面强迫百姓喝下去。当摩西谴责亚伦时,卑劣的亚伦为了替自己辩护,居然将这一切推到百姓身上,说“这百姓专于作恶,是你知道的。他们对我说,你为我们作神像,可以在我们前面引路。因为领我们出埃及的那个摩西,我们不知道他遭了什么事。”(出埃及记32,19~23)
摩西并不因此而息怒,立刻将利末的子孙都召集起来,要求他们杀他们的兄弟与同伴并邻舍。利未的子孙就照摩西的话去杀人,那一天就杀了三千多百姓。摩西还嫌不够,继续要求利未的子孙们自洁,各人再去攻击自己的儿子和弟兄,以便让上帝赐福给他们。(出埃及记32,26~29)
这次屠杀虽然是摩西指挥的,但是真正的凶手是上帝,正如《圣经》中明确写的那样:“耶和 华 杀 百 姓 的 缘 故 是 因 他 们 同 亚 伦 作 了 牛 犊 。”(出埃及记32,35)也就是说,上帝和摩西只因为百姓担心摩西的生命,为了感激摩西铸了一只牛犊来祭拜,就把这当成是百姓的罪恶而大肆屠杀百姓,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邪恶的暴君吗?读了这一段上帝和摩西屠杀百姓的理由,我的感受只有《论语》中的一句话可以形容: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第三之3)
上帝和摩西之所以要如此屠杀百姓,无非是担心百姓不服从他们的管理,所以想以杀立威,才会因为这样一件小事而大开杀戒。但是如此做法,只会南辕北辙,更加无法让百姓信服上帝和摩西。
儒家思想对怎样让百姓服从有着完全不同的见解,孔子在《论语》中明确提出不需要用杀也能管理好百姓,“颜渊第十二”之『19』 中写道,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认为根本不需要通过屠杀的方式也能管理好百姓,只要通过管理者本身的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就能培养起百姓良好的道德风范。孔子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也是有缺陷的,因为除了管理者本身的以身作则之外,还必须有法律法规的监管才行。但不管孔子的观点在今天看来有多少缺陷,与《圣经》上鼓吹的以杀立威比较起来,还是要文明得多、人性得多。由此我们也可以清楚看出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的文明与野蛮之不同。
(未完待续)
20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