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鬼城 纯粹是 忽悠出来的产物


酆都鬼城纯粹是忽悠出来的产物

谭汝为

近日读报,得知“重庆投资7亿元打造丰都鬼城”。据新华社报道,许多网友和当地群众认为投入巨资“装神弄鬼”不值,会助长封建迷信;酆都县有关方面则表示,巨资投入主要是为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重庆晚报》报道,文化部某副司长在重庆说,他不认同对丰都花7亿元修鬼城的批评,“有人说鬼不好,但是《牡丹亭》、《杜十娘》,还有钟馗,都是鬼文化,重庆把全国的鬼文化集中,以川剧为基础,就能成为品牌,全国人民都会来看。”我很佩服这位司长东拉西扯地对所谓鬼文化的“忽悠”能力,尤其是“全国人民都会来看”的大胆预测,更令人瞠目结舌。颇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一厢情愿。

关于斥资7亿打造鬼城,“挺鬼”和“打鬼”的报道,一时成为争论焦点。有人说,拿鬼说事,不仅欺骗自己,还会助长封建迷信,污染社会环境。也有人说,打造一个鬼主题公园,并不是什么浪费之举,而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举动。我们向来缺乏的就是这种创意。

我认为:丰都鬼城从根儿底上说,它本身就是忽悠出来的子虚乌有之幻境,其所谓的文化价值实在很有限。何以见得?“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

    四川省酆都县(今属重庆市)城东北隅,有一座平都山。相传汉代阴长生、王方平两人曾先后在这里修道成仙,白日飞升。后当地人修建了一座“阴王庙”来奉祀这两位仙人。所谓“阴王”者,阴长生、王方平之合称也。这就和“李杜”“元白”“韩柳”等两人合称相同。但是,中国的民俗习惯使人乐于按照自己的理解并发挥想象去诠释事物的名称。当地老百姓就把“阴王”误解并讹传为“阴间之王”,即“冥王”、“阎王”。于是,这座“阴王庙”便成了“阎罗天子祠”,酆都也就成了“阴曹地府”。误会加附会,于是,关于“酆都鬼城”的民俗传说就接连产生,并形成系列了。 所以说:所谓“鬼城”从根上起,就子虚乌有,纯粹是忽悠起来的。如果作为民间传说,它与“牛郎织女”“孟姜女”“梁祝”等无法相比,无人物,无情节,无冲突,只是堆砌了不三不四的魑魅魍魉和宣扬唯心的因果报应去展示。在建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实在没有什么进步的意义。

投入巨资兴建人造景观,全国有一大批,简直难以胜数。但是,成功者却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是打了水漂。人民网前年曾报道过《海南人造景点为何败多成少?》海南省许多用金钱堆造的人造景观,因门庭冷落而被人遗忘。例如东郊椰林、西游记城、灵山游乐园、海口崖州古城等,都曾在美丽设想中建成, 但结果却是艰难支撑,甚至已退出旅游舞台。

《今晚报》刊载尘劳的评论《倘若失败,谁来为七亿元的“鬼城”负责?》指出:许多依靠“设想”建成的人造景观,一旦失败,谁来担责任呢?好像没有听说。一些政府部门的“内在逻辑”是:建成了,是政绩;失败了,是市场行为,与政府部门无关。报道中酆都县旅游局副局长古小弘说:“重庆交旅集团准备投巨资开发丰都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名山景区,使其提档升级。投7亿元发展旅游产业这个说法,其依据是名山景区改造项目业主单位重庆交旅集团的规划。”那么,重庆交旅集团是个什么性质的企业呢?据报道中称,“是重庆市政府直属的国有投资公司,实质上是一个覆盖交通旅游行业的投融资平台,在投融资方面履行着部分政府职能。”这不由得让人想问一问:如果投资失败,谁来担这个责任?由“公司”承担,还是由“国有”承担?……若以此类设想和一厢情愿为依据,投入几个亿的巨额资金,则让人有点提心吊胆。如果投入几个亿的巨额资金到最后是有人负责的,那么这样的投入也是可以的;但若失败了无人出面、找不着由谁负责,则最是让人有点提心吊胆。(见《今晚报》2008 9 2 日第13版)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酆都鬼城从根儿底上说,其本身就是忽悠出来的子虚乌有之幻境,其所谓的文化价值实在很有限。斥巨资打造一个虚幻的十八层地狱,塑造成千上万个青面獠牙的牛鬼蛇神;再现诸如剁手锯脚、下油锅,滚顶板之类恐怖的鬼域世界。所谓“惩恶扬善”的教育作用,实在微小。尚未落马的大小贪官,连牢狱之灾都不怕,难道还怕来世阴间下油锅吗?这个化7万元民脂民膏造出的人造景区,所谓“弘扬文化”的宗旨,根本难以体现。

至于文化部司长所言“全国人民都会来看”,可能是他小子喝五粮液喝高了的醉话兼混话,不足为信。提到“全国人民”,处于温饱线下的草民不啻亿万,谁有心思和盘缠去看那神头鬼脸的来生往事。建议重庆当局办点儿实事,拿纳税人的7亿元去建造几百所质量过硬足可抗震的希望小学,让巴渝弟子实实在在地受益,让巴蜀水父老寒士俱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