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为你长叹一声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李政文同志主持临汾市委全面工作。


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罗清宇同志任临汾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临汾市市长候选人 。

        做为一名在京工作的临汾人,这些日子心里颇不宁静。

  小时候的“花果城”如今仍然历历在目。记忆深处的一件对我来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显示我和临汾息息相关。很小的时候,出生在距临汾市区约40多公里山区小镇的我决定到“较大的城市”蒲县县城去一次,而且不要大人带。那时大约有六七岁吧,我揣着五毛钱在小镇尘土飞扬的汽车站激动的等待着从临汾开往蒲县的班车。等了一会儿,开小卖铺三爷爷也来到了车站,见了我便问:你在这儿干什么?听了我的回答,三爷爷哑然失笑,“你小子太胆大了,跟爷爷去临汾进货吧!”

  结果,我一分钱没花,便逛了临汾城。要知道这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尽管记忆模糊,可从“较大的城市”蒲县县城到了“特大城市”临汾,对于童年的我来说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后来在临汾读大学,参加工作蒙临汾籍的时任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郑社奎先生鼎力帮助,一切使得我和临汾有着深深的情缘。

  可是,从去年的“黑砖窑”事件、“12·5洪洞特大事故”到今年的“9·8襄汾溃坝事故”,临汾成了“动乱”的代名词。是她,先后“折”了两位省长:于幼军、孟学农;两位市委书记:王国正、夏振贵;两位市长:李天太,刘志杰;一位副市长:周杰。一时间,山西的官员们谈临色变,临汾成了山西官员们们的“滑铁卢”。

  凭心而论,以上官员都是一时之选,而且政绩斐然,深得民心。可是,碰上这些倒霉事情先后被“问责”,我们又能说些什么?

  临汾的主要官员们从2007年年底开始便走马灯似的更换,“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在短短的300天内就开了三次:2007年12月20日下午,临汾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了省委关于临汾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调整的决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专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要求临汾市要深刻汲取“12·5”事故血的教训,深入反思,搞好整改,举一反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改进工作,以实际行动开创全市工作新局面。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泽民宣布省委决定。经省委常委会议2007年12月18日研究决定,免去李天太同志临汾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委员职务,提名免去其临汾市市长职务,并将按法律规定履行程序。夏振贵同志任临汾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其为临汾市副市长人选,主持市政府工作,并将按法律规定履行程序。市委书记王国正主持会议并讲话;夏振贵同志出席会议并作表态发言。

  2月4日下午,临汾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宣布了省委关于临汾市市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调整的决定。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金银焕出席会议并讲话。她要求,临汾市委、市政府新的负责同志要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进一步巩固临汾的经济社会指标在全省比较领先的良好态势,开创临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让临汾更加繁荣昌盛,让全市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王国正主持会议并发言;夏振贵、刘志杰出席会议并作表态发言。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凯宣布了省委决定。经省委常委会议2008年1月26日研究提名,并经省委九届四次全体会议2008年2月2日表决通过,夏振贵同志任临汾市委书记,提名刘志杰同志为临汾市市长候选人;经省委常委会议2008年1月26日研究决定,刘志杰同志任临汾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免去王国正同志临汾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提名免去夏振贵同志临汾市副市长职务。行政职务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

  昨天上午,山西省委再次在临汾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关于对临汾市委、市政府领导调整的决定。山西省委决定: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同志停职检查;免去刘志杰同志临汾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提名免去临汾市市长职务;提名免去周杰同志临汾市副市长职务;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李政文同志主持临汾市委全面工作;罗清宇同志任临汾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临汾市市长候选人,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

  一位曾经在临汾市人大常委会担任领导职务的老同志昨天打电话告诉我,市人大常委会开会换市长换到手软,李天太、夏振贵、刘志杰到如今的罗清宇,300天市政府就换了四任主要领导,“人民的意愿未必如此,”他“个人认为”。

  临汾市主要领导的“三日京兆”现象已经严重的阻碍了该市的科学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坦率的讲,事故频发有着深刻复杂的原因,不是调整主要领导就可以解决的,否则,在中共山西省委频频的调整下,何以事故仍然频发?说句没谱儿的话,要是再发生一次特大事故(这可没准儿),难道以省委常委之尊主持临汾市委全面工作的代书记李政文还要劳动中央来问责?

  临汾,为你长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