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一个重要低点间隔一个随后产生的较重要的(相对于前者要将要一点,或低一个级别)的低点后,与再随后产生的高点连线,称为“X”线。这条线对日后股价运行会产生重要压力。其原理就在于结构形态所形成的力的作用。“X”线实质上也是一条特殊的角度线,同样道理,也可作出向下的“X”线。
运用时要注意:
1、起点若用重要转折点,威力无穷。若属非重要点,则作用时间短,准确度也不高。
2、间隔的那个转折点,虽不如起点,但应是较为重要、明显的转折点,一般为次一级波的起点或终点的转折处。点越重要,市场意义、作用效果就越大。
3、起点与第二点(不是间隔的那个点,而是指间隔点后面产生的高低点)一为高一为低,或一为低一为高。第二点选取原则为,选一段明显的过渡性整理波的中间点,如W底、W顶的中间点。若不是非常明显,则可以用时间中心点为选择标准。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94-7-29日325点,间隔95年初低点后,选择95年的高点连线,正好预示着97年5月的高点。但95年的高点不能选择5月22日的926点,原因为:A、926点不具有重要的市场意义,只是政策刺激下的三天井喷行情的瞬间高点,有一定偶然性(这里不从江恩理论来说),市场参与程度不大,成本意义不重要。B、它对整个周均线、月均线系统不形成大的影响,它也不预示着趋势的重大变化,对形态结构影响不大,持续时间短。市场心理影响大,但实质影响不大,可当作偶然因素抹去。C、它在整个平台整理波中不处于时间中心点,且偏差太远;而9月份高点则是一段中期行情的顶部,时间与形态意义上更为重要,故被选取为第二点。
正因为如此,将325点定为一轮大牛市的起点是有道理的。它与1510、1756、2114、2245点的行情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连接325、1423、1756、2114,也正好在一条直线上,说明了“X”线也正具有如此大的作用,也是一种趋势线。
“X”线在切线理论中运用独特,但原理一致,都是支持与压力作用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