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据新华社报道,深圳一家夜总会发生火灾,造成至少43人死亡,另有88人受伤。火灾发生在深圳一家俱乐部,据当地警方称,是由“烟火”引起的失火。这起事故发生在“毒奶粉”引发公共危机之时,突显了中国其它公共安全风险。另据媒体报道,国内有两座煤矿也发生事故,导致至少36名工人死亡,35人失踪。两天发生了三起恶性安全事故,加上余波未平的“毒奶粉”事件,中国的安全问题接踵而至。这样一些恶性事故不断发生,难免会给人们的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们都知道并认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有关“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生存的需求与安全的需求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在这两个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考虑有关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的确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各类恶性安全事故,正在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实在让人们的安全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在牛奶中掺水、加化学原料的恶毒行径,使每个国人的安全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尽管现在产生致病后果的还仅限于食用奶粉的婴幼儿,但由于此类事件也发生在了液态奶身上,谁能知道自己哪天喝的奶还是安全的呢?据说,这其实是个业内公开的秘密,只是瞒着广大消费者罢了。想起来都有些毛骨悚然,在我们每天的饮食中,竟然有着那么多的黑幕、那么多的隐情、那么多潜在的危险,这样的生活中,幸福指数如何会高呢?
深圳那家夜总会发生的火灾,使那么多的人丢掉了性命,却原来这是一家没有任何营业手续的黑店。我们的工商、消防、公安、城管部门,那么多的“大盖帽们”竟然让这样一家黑店如此红火的招摇过市,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网上有爆料说,这家夜总会有警察是其股东,如果此种说法属实的话,我们寻常百姓就更加恐怖了呀。人民的卫士竟然是不法经营机构的保护伞,难怪它啥也没有却能大行其道啊。自五年前的“非典”事件之后,上任不久的北京市长为事件处理不利承担了责任、引咎辞职之后,就经常闻听一些地方或部门的行政官员,因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而“脱帽谢罪”,引咎辞职。本人觉得,这种动作仅仅是一种官方的姿态而已,对于解决问题本身、尤其是根除此类恶性事件产生的源泉,并不会产生必然的影响。发生了事故,死了许多人,造成了很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是国际影响,总要有人承担责任吧,于是该地区、该部门的行政一把手就往往要充当这样一个被惩处的角色了。而由于在事实上,这些行政主管对于具体事件的发生和解决很难起到实际的作用,上级领导也属于不得已而为之,于是往往是让被撤职者休息或学习几个月,级别保留,待风头过了,再异地安置一下。这样的处理仅仅是表明有关当局积极地予以处理了,但却不可能真正杜绝此类恶性事件的再次发生。于是,过一一段时间,此类事件又会在某个地方冒出来,于是就又来上一次类似的循环。
我认为,杜绝诸多恶性安全事件发生关键是防患于未然,而绝非事件发生之后摘下几顶乌纱帽给人看。但由于我们目前体制的严重缺陷,许多有权的人充当了不法经营的保护伞,比如深圳那家夜总会没有合法手续却那么红火,连续死人的煤矿也有官员们为其撑腰,即便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也能够用钱靠权去一一摆平。这样的情况大都是在地方最高领导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体制扭曲的产物。因此,如果要想从根本上铲除恶性安全事件赖以滋生的温床,关键就是对执法者阶层的综合治理。如果不去进行这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努力,还是像现在这样,一出事故就是撤职罢官、领导视察、发表一些“不惜一切代价”的空洞号召,只能是于事无补。这可能与我们一直以来的业绩观有关联,一出事故,领导亲临一线看望伤员、指挥抢险,的确有助于强化领导的高大形象嘛。而进行大量艰苦的事前综合治理,可能会触动许多关系网的利益链条,难度极大且政治风险系数很高,因此事故处理完了之后,随着事件的流逝,一切又被淡忘在了脑后。
但愿我们那么多无辜的生命能够换回当权者的良知,使我们国人的安全感得以切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