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还有哪些知名品牌将面对信任危机?


评:还有哪些知名品牌将面对信任危机?

                                                                                                         

    有一个传言让人迫为感叹:在继蒙牛、伊利、光明液态奶被查出含三聚氰胺后,日前国家质监总局又抽查酒类产品,在贵州茅台、山东张裕,中粮长城和青岛啤酒中发现了致癌物质亚硝酸纳(防腐剂)。
  当酿酒板块全线大跌,至收盘兰州黄河、张裕A、水井坊、青岛啤酒、泸州老窖等十一只个股跌停,贵州茅台跌9.43%股价逼近前期低点,仅有啤酒花逆市上涨4.88%

虽然第二天上市公司澄清了这个传言,但是酒类行业真的没有企业加入亚硝酸纳了吗?答案肯定不是的,亚硝酸纳(防腐剂)加入酒(比如低端红酒)中的确是存在的事情,这不由得让我们多了些许担忧。一系列的消费品牌出了问题,所以任何传言都在在挑战中国人脆弱的神经。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蒙牛出了一篇很没有诚意的公告,还在对自己的严重的过错找理由辩护,难道民众的健康与生命就找一些理由就搪塞了么?假使没有这个严重事件的爆光,这些品牌企业会就停止向市场提供含有三聚氰胺的奶制品了么?答案肯定是不会的。

所以,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重新检视中国的这些消费品的品牌,而不是仅仅看到上市公司的一纸公告,因为公告的背后隐藏的也许并非一个真实问题的全面,现实之中的确存在企业缺乏对公众的诚信,以及质检部门个别的腐败现象,即便品牌企业也会为度过危机而试图欺骗民众。至少在奶制品行业的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个别品牌企业委托公关公司进行运做以试图向公众隐藏毒奶粉的真相。当然,我们还期望的是质检部门也需要切实的对公众负责,而不要像以往的个别事件一样对公众有太多的隐瞒。

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了民众对品牌消费品的信任危机,蒙牛、伊利、光明等这些让我们曾经信赖的品牌给了我们一个意外,在这个市场中还有什么样的品牌值得我们信赖呢?消费品出现这些危害中国人健康的事件,它不仅考量企业的诚信,它也在考验政府的诚信,如果产品出口国外,它将代表整个中国的诚信。然而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公众对政府与品牌企业的诚信都产生了怀疑。

既然事件已经发生,蒙牛、伊利、光明、三鹿就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蒙牛、伊利、光明、三鹿这几家公司都需要接受来自公众各方面的赔偿诉求,而不简单地只是从超市退货,以及表面上的道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当然会面临破产倒闭的问题,固然教训深刻,损害了一个行业的生存,但它将会唤起各行各业的企业对公众的责任心,它会使企业把对公众的诚信与对公众生命健康的爱护看得至高无上,只有这样中国的民众才会更加信赖自己的品牌。

    信任危机面前,也许还有更多的传言,传言虽然不一定为真,会导致人们一片恐慌,但它却实在地考量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国家。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我们需要重新检视我们所有的一切,而不是仅仅一个奶业。我们其实不需要欺瞒社会与公众,给大家一个真相,我们这个国家才有希望,中国的民族品牌才有希望。   

      让我们重新检视我们的品牌,让我们重新检视中国企业的诚信。其实打倒三鹿、蒙牛、伊利、光明等这些品牌的不是媒体,不是公众,而是企业自己。只有尊重消费者、尊重企业自己,只有我们的企业扎扎实实做到了,中国的企业才有希望,中国的品牌才能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