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已成蒙牛三聚氰胺
文/王进生
毒奶粉事件中的蒙牛已是风雨飘摇。牛根生上周在博客上贴出一篇内部讲话算作姿态后再无消息。上周五的蒙牛业绩说明会上牛根生也未现身。停牌一周的蒙牛,9月23日复牌,开盘暴跌61%,报6.85港元。
上周牛根生那篇博客虽然声言要对此次事件负起责任,但骨子里掩不去的自傲没有得到丝毫的正面回应,反而让人觉得欲盖弥彰,是在寻找欺骗自己的理由。直接的后果是蒙牛被资本市的彻底遗弃。
当年牛根生从伊利副总职位上被扫地出门,短短数年上演了一出咸鱼翻身的创业传奇,我想牛根生有足够自信应对此次却难。但是此次牛根生之难与上次迥然不同。上次是牛根生遭遇了伊利郑俊怀的背信弃义。而这次蒙牛背弃了市场对一个大品牌的信任,很多人因为信任牛根生,而让孩子喝蒙牛长大,如今却发现这种信任背后是如此巨大的危险。牛根生在这次事件中太自信了,三聚氰胺是乳业的地震源,在消费者眼里,牛根生也许是蒙牛市场信誉崩溃的地震源,以消费者以往对牛根生的了解,以为牛根生会以第一责任人姿态为蒙牛的三聚氰胺作出担当,但是他没有,只是蜻蜓点水地说要在蒙牛查清事故责任人并严惩。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不是直接责任人,但辞职了。牛根生错过了这一主动辞职的机会,他已经成为蒙牛股价崩溃的三聚氰胺,加速推动了蒙牛被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遗弃的进程。
蒙牛暴跌本在市场参与者的预料之中。本周一,摩根士丹利、瑞信、高盛、中金等投行无一例外地将蒙牛撇进“沽售”或是“跑输大市”之列,最夸张的是摩根大通将该股目标价直接从18港元大幅降至3.8港元。
巧合是由总裁牛根生拥有控股权的银牛及金牛公司,选择在公布中期业绩前约一个月,即8月1日,透过大摩进行配售旧股,每股净配售价22.02元,套现净额12.6亿元,银牛及金牛的持股量合共降至16.42%。
瑞信的分析师在在9月22日报告中说,蒙牛高管上周五承认,最早在今年8月已经发现了某些“迹象”,但由于缺乏对三聚氰胺的了解,因此他们只是通知了当地政府,让他们做产品检查。蒙牛集团新闻发言人赵远花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没有高管曾说过此类的话,蒙牛是在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之后的检测中得知问题的。
虽然各执一词,但从牛根生的事件以来的举止,消费者心中自有判断。只是资本市场作出反映的数据来得更直观更快一些。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