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好”响彻纽约公园大道的背后


    “温总理来了,我喊‘欢迎’还是‘总理好’呢?”当地时间二十三日上午,五千多华侨华人集聚纽约公园大道,迎接中国总理温家宝的到来。一名早早到此等候的小伙子认真地和朋友商量着见到温总理时喊什么更好。十时四十五分许,温家宝的车队终于出现在大家眼前,欢呼声顿起。欢迎的人群大声与总理打着招呼,用力挥动手中的中美两国国旗。这位青年也终于做出决定,高声喊道: “总理好!”众人随之呼应,“总理好”的喊声在这条纽约主干道上此起彼伏。(2008年9月24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中国新闻社) 

    温家宝总理离京出席联合国有关会议抵达纽约,对于那些侨居美国纽约的游子来说,能够亲自迎接总理的到来,并能与总理近距离地握个手、照个相、道声好什么的,自然是非常地激动。而越是激动的时候,越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此时此刻,也许“总理好”最能表达游子的心声。果然,当一句“总理好”的喊声响起的时候,众人随之呼应。“总理好”,这简短的三个字道出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侨华人的心声,也表达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侨华人对总理的深深热爱和崇敬之情,更印证了总理的亲民爱民已经十分地深得人心。 

    是啊,温家宝自担任国家总理六年以来,一直深深地挚爱着他的人民。他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并强调“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温总理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大家清晰地记得,从SARS流行到洪涝灾害再到雨雪冰冻降临、特大地震爆发,从煤矿事故到食品安全事故,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总理的身影;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总理的足迹。总理爱人民,人民怎能不爱总理。将心比心,以情换情。因为大家知道温家宝是位“很贴心”的总理,所以,当总理累得两鬓苍白、面容憔悴的时候,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问候一声,“总理,您辛苦了!”“总理,您歇歇吧!”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中,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及时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很令人感动,更令人难以忘怀。 

    总理所到之处,总能受到群众的热情欢迎,因为老百姓知道总理关心民众,大家都愿意与总理亲近、亲近、再亲近。这是是因为总理向来没有所谓的领导架子,始终保持着自己“平民总理”、“人民公仆”的本色。总理也喜欢与人民群众近距离、零障碍地交流。因此,总理深入基层,经常会临时改变行程或中途停车,步行走到群众之中,来到百姓之间,与大家拉家常、嘘寒问暖,听民情、了民意、解民忧。就连此次美国之行,今年六十七岁的温家宝,刚刚结束十余小时的长途飞行。但他还是坚持要下车步行,与欢迎的人群见面、握手。在他下车步行的近百米路上,由于大家争相与他握手问候,温家宝用了大概十几分钟才将它走完,他不停地说着:“谢谢!”一幅感人的官民和谐图景定格在了纽约公园大道。 

    一滴水可以折射整个太阳的光辉,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简单的举动,透出了中国领导人尊重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平等相待的民主开放作风。中国共产党走过了87年的风风雨雨,也逐渐地走向了健康成熟,走向了民主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加注重倾听民声、体察民情、集中民智、畅达民意,不断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中国领导人,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了人民群众能讲话、讲上话、讲话管用的民主权力。每年的“两会”期间,总理都会上网浏览网友的意见和建议,并注意将有价值的内容吸收到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的民主开放程度之高,已令世界瞩目,更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也许很多人并没有见过总理,只是从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上看过、听过一些有关总理的新闻,但是因为总理的为人之品、为政之德,感动和震撼了人们,因此记住总理的人很多。在欢迎总理的人群中,一个两岁男孩挥舞着旗帜坐在爷爷肩头,他家人说,男孩名叫温家昱。“温是温家宝的温,家是温家宝的家”,他特别解释说。很多年以后,这位叫温家昱的孩子一定会为自己的名字而感到自豪,家人让他记住了中国有个亲民爱民、民主开放的温家宝总理。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总有一些人,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每做一件事情,都希望人民记住他,有的还害怕人民记不住,就建立事件纪念碑,名义上是纪念一件事情,实质上是通过记载事例,让一方人民记住他这个事件的主宰者,有的做事情还没干各种报道就铺天盖地,生怕人民不知道你为人民干了这件事情。可是,“有名岂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琵琶记》),这是比石碑更被人们看重的一种无形的碑。因为石碑可以被统治者用来贴金,历朝都是吾皇圣明功德盖世泽被天下,妄图借此高山仰止的伟大形象万岁传颂。然而,是德政是劣政,是爱民是累民,人民心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心自有一杆秤,英明伟大的颂词决难掩盖民不聊生的罪愆。这里,笔者认为武则天皇帝最最高明,也最最通晓这个道理。她陵前的碑上不着一字,真可谓空前绝后,世人称之为“无字碑”。她毋须当代人恭维称颂,是非功过,自有后人去评说,正所谓“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碑银碑比如老百姓的口碑”。 

    温总理在美国访问期间发表演讲时说道,“我希望留给后人两点精神遗产:第一,当遇到灾难时不要退缩,要勇于面对,并且带领人民去克服,这需要坚定、勇气和信心;第二,一个政府,除了对人民的负责、服务、献身和廉洁以外,不应该有任何特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都要为了人民。”“我希望在我离开人世之后,人们能记住这位总理,确实是按照这两点来做的。”品读总理的这“两点精神遗产”,我们在感动中,更感受到一种力量。大家心里都清楚,总理为人民所做的一切,不需要树碑立传,人民群众自会铭记在心。至于总理对人民的“好”,人民群众也自会永生难忘。“总理好”,将伴随每一位中华儿女不断走向前进。



新闻链接: 

    特写:“总理好”响彻纽约公园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