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品牌: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中国民族品牌: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近段很少上价值中国网发表东西,并非不想来上--这个网站毕竟是中国知识精英阶层真知灼见的集中地,我乐意经常上来发表文章或阅读内容,得到一些思维的启发,同时价值中国网毕竟给了咱们2000多股快3000股的股票,从对自己财产负责角度也应该经常来发表东西或学习学习。

     之所以不上来发表意见的原因,主要是心情调整而不愿意上网,一则是因为近段中国品牌一直在出事,刚刚汇源果汁被收买,马上出现全国性的牛奶品牌集体滑坡,您说,看着中国品牌企业不是被卖就是自己情愿去死,做品牌的搞策划的心情别提多么难受,深为民族企业不争气而生气,这也许就是鲁迅先生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二则许是每临大事有静气吧,我也一样,近段一直在考虑、策划我的人生大事,我在策划的可能我一生要干的事情正逐渐有了眉目。这使我不仅想到当年曹操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无君故,沉吟至今”,那么,中国品牌和我的要创造的中国品牌就是我沉吟的东西了!

    

我一直在思考:38岁的人了,确实不适宜每天都要发表一点什么见解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和多才,因为在中国专家教授则更是多如牛毛,社会科学的专教授则是更多,但是这些人与我一样更是基本上大部分都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在当前国家供养机制下诞生的大部分社会科学专家或社科研究人员都属于御用文人性质,基本上都是被阉割了阴茎而成为“无蛋子”的呻吟,很少有什么真知灼见或敢于仗义执言的声音,研究现代的多是顾左右而言它,研究古代的则是在一堆故纸堆中浑身尸气地发表一些“死人”文章,与其这么做文章还不如不做而让读者直接读原著的好!如果就从社会科学专家角度来理解,可谓“少我一个人的意见不少,多我一个人的意见不多”,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本质上起不到改变社会的作用,因为我们在本质上在中国专家队伍中我们并非是象神六、神七总指挥或者钱学琛等那些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一样不可或缺,即使有一部分人有很优秀的思想也不可能超越孔、孟、老、庄等而成为中华民族伦理思想,所谓研究大部分是无用功,所谓意见多是重复政策的讲解文章或阐释文章,基本上属于可看可不看的东西,即使我们的研究水平达到南怀谨、季羡林等人的水平甚或我们超越这些人的水平,我们对于这个民族又能贡献什么?这些人与我们一样,虽然高挂国学大师的牌子,不过是呼吁传统文化复兴而与不敢于指出传统文化复兴政策、道路的人或专家而已!

 

而年近40的紧迫使我不能将生命浪费在这些“受人尊重”而不能改变社会现状的社会科学研究上,我必须、也不得不考虑我的使命和我的大事。我不得不考虑:父母给予我以生命,上帝之所以派遣我到来人间,究竟是要我完成怎样的使命?我为完成这个使命需要干的一件大事是什么?我怎样才能干好这件事以不辜负上帝也好、父母也好、祖宗也好、师友亲人也好,他们对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