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芜湖经验


       芜湖面积3317平方公里,人口230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近十年来,发展思路清、速度快、后劲足,

    一、思路清:主要体现在谋划发展上。近年来,芜湖市把构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经济结构作为主攻目标 ,以企业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强力推进产业、产品、产权、投资结构调整,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已经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跨入“十一五”以来,我市瞄准长三角,提出了东向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培植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上出思路,在对接长三角上做文章、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二、速度快: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上。我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7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净增1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净增14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2002年----2007年,五年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由254亿元增加到580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5.1%,财政收入由36.2亿元增加到105亿元,增加了2倍,年均增长23.8%.

     三、后劲足。主要体现在发展的潜力上。经过多年的培育,芜湖已初步成为汽车及其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在芜湖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32家,拥有奇瑞汽车、海螺建材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和产品。工业园区发展很快,也为今后发安然增加了无穷的后劲。

     芜湖的发展,其经验及有益启示,我以为是:

       一是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求实效,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开展了“改革开放中的芜湖人”、“坚持科学发展、打造五大优势”等一系列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解放思想,把全市上下的思想统一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上来,统一到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上来,统一到转变作风、优化环境上来,统一到干事创业、追求卓越上来,真正做到心往一处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了发现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通过把握一系列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点到面地实现突破,确立一定的发展优势,再坚持持之以恒的抓好若干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这是芜湖市解放思想,推动工作的经验方法。

     二是切实在抢抓机遇上下功夫。芜湖长期以来在招商引资考核上,实行重奖不罚的办法,对县区和市直单位只下达年度指导性任务数,年底完成的分等次给予奖励;只考核固定资产投资,把引进项目当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算作当年的招商引资数额,鼓励招大商、引巨资。当前,芜湖的发展既有外部积极参与泛长三角的机遇,又有城市自身做大做强的机遇,一定要继续努力 ,创新发展机构 ,全力以赴地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抓好企业改造、产业升级,以及环境优化,制度创新。

      三是切实在转变作风上下功夫。我市2006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定。实行集中办理制度,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两个集中”即各单位必须归并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科室 ;审批职能进行政服务中心。事实证明,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作风决定形象,决定作为。优质周到的服务,既是芜湖的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打造优良投资环境的心要手段。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资源配置不到位的情况下,投资服务环境犹为重要。

    最后,是芜湖人始终保持着一种进取精神。多年来,我们芜湖争先进位,科学发展,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掀起了“百姓创家、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热潮。这种精神状态体现在锲而不舍上,成就了芜湖的发展;这种精神状态,体现在求真务实上,就是市委书记陈树隆所说:“芜湖发展快,关键在于他们只搞“经济学”,不搞‘政治经济学’,国企改革上‘不求所有,只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