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鬼才"黄永玉
画家黄永玉被誉为文化界的 "一代鬼才",做木刻、画画、写书,盖房子,他样样精通。而且凡是他创作的东西,几乎都能畅销,并且能卖出好价钱,像最有名的猴票、阿诗玛香烟上的商标,还有"酒鬼"酒的包装酒瓶等等。他是一个智慧的人,更是一个有趣的人。
自学成"鬼才"
黄永玉,1924年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少年时期就以出色的木刻作品蜚声画坛,被誉为"中国三神童之一"。
1937年离开家乡,做过瓷场工人、中/小学教员、报社编辑和记者、电影编剧直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文革"中因其猫头鹰画被批判为"黑画家",下放到湖北磁县的干校农场劳动3年。此后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 |
![]() |
黄永玉设计的侯票 |
黄永玉设计的酒鬼瓶 |
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写过、出版老祖宗多种画册,还有《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诗文集。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内地、香港等地多次举办过个人画展,在海内外享誉甚高,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共和国骑士勋章。
故乡是根

黄永玉具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年轻时就以线条粗犷、刀法奔放的版画赢得赞誉,后来又以自成一家的国画闻名于世。他的漫画极富哲理,总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人生万象,闪烁着人生的睿智。而他在油画方面的成绩也丝毫不比版画、国画和漫画逊色。
·永玉绘画
他喜画梅与荷。有一个时期,他天天带着望远镜去圆明园画人民公社的荷花,日积月累,竟画得8000多幅墨荷。他的《红晴白荷图》,荷花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晴蜓静立叶上,生意盎然。他画的《家乡红梅》,傲霜斗雪,清香四溢,堪称杰作。
![]() |
![]() |
黄永玉作画特奇,绘画除去各种画笔之外,还常用树枝、手指、丝瓜瓤等当笔。他作画神速,无论画幅大小,往往是成竹在胸,一挥而就。他的画,题材广泛,松竹梅菊,花鸟草虫,飞禽走兽,山水人物,乃至神话、典故等。凡经他手,皆寒暑生于笔端,风云变于腕底,景物神形兼备,成为奇异佳作,令人赞叹不已。
![]() |
![]() |
红荷图 |
水乡吟 |
黄永玉画意新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颇得海内外人士的青睐。1956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黄永玉木刻集》,1978年英国《泰晤士报》用六个版面,对黄永玉其人其画作了专题报道。1980年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了《黄永玉画集》彩印本。湖南美术出版社先后出版黄永玉《湘西写生》、《永不回来的风景》等。他的代表作有《风雨荷花》、《家乡红梅》、《春潮》、《红晴白荷图》、《晚晴图》、《雀墩》、《阿诗玛》等。
黄永玉爱憎分明,他以漫画表达感情。他画的《吹牛》,题曰:"慢慢地,连自己也信以为真"。他画的《速度》,画面上是一个阴阳脸的人头,题曰:"物质运动的形式,比如,坏人一下子变成好人,快得连闪电也颇感惭愧即是"。借以讽刺政治上善于伪装和变化的人。他画的《级别》,画面上是一只长脚蚊和两个人头,题曰:"蚊子对这档子事一窍不通,它连局长和主任都敢咬"。借以讽刺那看人发货的人。他画的《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表现的是西汉朱云,通易经,时少府五鹿充宗杖恃幸与诸儒辩易经,众莫能与抗,皆称疾不会。独朱云不惧其势,辩论中连连击中五鹿之要害。故诸儒为之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其画意非常深刻,有鲜明的个性。既敢于讴歌真善美,又敢于鞭鞑假丑恶。
·十万狂花入梦眠
有的人认为中国画的精髓在于水墨山水,一种很清雅的、表现文人出世的气质,但黄永玉的画却大多数是浓墨重彩的,所以也曾经有人说他的国画不正宗。对此,黄永玉说,谁再说我是中国画我就告他。当然这只是一种玩笑话。
![]() |
![]() |
在他的绘画题材里,荷花是一个非常具有风格的主题,但是荷花中国的文人也画了上千年了,各种流派的,比如说像明末清初的朱耷画的那种残荷就有一种孤傲于世的感觉。但是黄永玉画的荷花,没有给人那种非常清高、出世的感觉,而是一种很绚丽、很灿烂的气质。黄永玉开玩笑说荷花从哪儿长的,从污泥里面长的,什么是污泥呢?就是土地掺了水的那个叫做污泥,是充满养料的那种土。从土地母亲那里长出来的,回头再来骂它是污泥,这叫忘本。朱敦儒说"出污泥而不染",这是一种说法,某一种情况底下的一种说法。
小时候到外婆家去,外婆那个城门外就是一个荷塘,小黄永玉出了什么事了、调皮了,外婆要找他算账的时候,他就把一个高大的脚盆滚到荷塘,自己躲在里头。小时候个儿不高,看着荷花像房顶那么高,一动不动地呆两三个钟头之后,青蛙过来了,水蛇过来了,他仔细地观察它们。荷花底下有很多的苔、草,那种光的反映、色彩的关系,非常丰富。后来他开始画荷花,大部分都是从根底下这个角度来看荷花,画的就是当年外婆家池塘里头给他的那种感觉。
如今在北京家中万荷塘的池水里,黄永玉已经种下了来自山东、湖南、广东、北京的各色莲花。实际上画了这么多年的莲花,它们的形态与精神已经烂熟于心,即使睡觉的时候也有"十万狂花入梦寐"了。
·猫头鹰事件
黄永玉的生命历程中,有一次名震全国是因为北京的一个黑画展。上世纪七十年代装修北京饭店,周总理把李可染、李苦禅等当时一批所谓下放的画家都请回来做装修、配画工作。当时把黄永玉调到北京饭店去负责十八层的整体设计,这层楼小房间画什么画、大厅里画什么画、要请谁画等等。到快过年的时候,黄永玉和吴冠中、袁运甫、祝大年四个人到了重庆旅行、写生、设计,听人说"北京不得了,北京现在批黑画了,有个人画了个猫头鹰,结果出大事了"。他不以为然地说:"画个猫头鹰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也画过。"大家也不知道就是在批他。回来后,他自己跑去看展览,看看到底是幅什么画?一看,他的猫头鹰挂在中间,批得最大的一个就是他。
猫头鹰一只眼睁、一只眼闭是自然现象,他也不在乎别人的说法。那时,他还去看摔跤,边看摔跤还边大叫大喊,结果第二天,有人说:"你还这样,我亲眼看见你在那边叫,那么喊。"黄永玉就是这样一个人,凡事总想得开。
·"狂人"念旧
黄永玉办画展从来不请领导人,或者艺术界的名流来剪彩,他觉得艺术面前人人平等,大家喜欢来看就可以了。但是1999年在北京举办的个人画展,他请一个朋友来剪彩。这个朋友是个花农,"文革"时期,在黄永玉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这个朋友送花给他,"别难过了,看花吧"。一个自行车装五六盆花送来,有吊兰和绿菊花什么的,春夏秋冬,一直在送。黄永玉说:"你别来了,我是'反革命'要影响你。"他说:"不怕的,我家三代贫农,都是栽花的。"后来他们一度失去了联系,黄永玉苦心找了他两三年,才找到。黄永玉邀请朋友为他的画展剪彩,朋友也很高兴。黄永玉嘱咐朋友不要穿西装,爱穿什么就穿什么,剪完就算了。请这位谁都不认识的人来剪彩,这与以前黄永玉在香港、在国外开画展不剪彩并在请帖上表示"不剪彩,不演讲"的做法异曲同工。
关于黄永玉画的价格,外界传说---他随心情好坏而定,心情好,画价就低,反之价就高。有人说他的画价是6万元一平方尺,所以在北京几十年,识相的都不敢开口向他索画。他回乡时,索画索字者不绝,招架劳神时,他自撰"启事"一则,挂于中堂左壁。声明凡索取画、书法一律以现金交易为准,并将所得款项作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阁楼台之用。也许,这正是真实的黄老,他的"狂"也因此令人好感倍增。
"黄永玉热"
老顽童画家黄永玉的书《比我老的老头》为许多读者争相一阅,这本书竟然5个月之内再版五次,并成为2003年十大文艺畅销书。刚刚过去不到一年,大师又在公众中掀起了足够热情,这一次他是以自己的老本行---艺术取胜。
![]() |
![]() |
八十艺展作品之一 |
八十艺展作品之二 |
![]() |
![]() |
八十艺展作品之三 |
八十艺展作品之四 |
2004年4月1日至4月8日,《黄永玉先生八十艺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展出的二百来幅作品均为大师创作于1999年以后的得意之作。让观众震惊的是,画家到了80岁,一般推出的是回顾展,而黄大师偏要背道而驰,不仅要推出新作,而且有好几张新近创作的大画。黄永玉自己也说,如果是办回顾展,就等于自己失去了艺术创造力。让美术圈震惊的是,过去发生在影视明星身上的热烈场面此番竟然在一个80岁的老头儿身上上演,不光是观展观众的众多,在别的画家不敢涉足的签名售书活动中,700元一本的画册竟引来了发烧友和爱好者的热烈追捧,售书场面一直人流不断。
图书《比我老的老头》和《黄永玉先生八十艺展》的先后走红说明了什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履生认为,如同流行文化一样,高雅、高层次的文化,如果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同样能得到大众的热烈呼应。而"黄永玉热"现象的出现更说明艺术要有文化内涵,才能让人尊敬。
陈履生说,黄永玉绘画的独特性需要当代绘画的思考。黄永玉的画,笔墨语言、色彩语言、文字语言相互串联才构成了作品的整体,他因为有多方面的才能相互交融,才体现出强大的审美力量,比如他有一幅鹦鹉的画,题跋中写到"鸟是好鸟,就是很多",颇具讽喻现实的意义。陈履生认为,一个画家应该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说黄永玉先生是当代画坛内具有多方面能力的代表人物。早在抗战时期,他才16、17岁就以自己的剪影作品为抗战捐飞机,虽然剪一个影才5毛钱。在这次展览中,还展出了他的雕塑新作。以一个主业为版画的画家,涉足水墨而有另外的成就,并在设计、雕塑、陶瓷等领域各有重要的表现,从一个基本点上反映了一位画家不同寻常的地方,这就是多方面丰厚的素养和积极动手的能力。而这恰恰是当今艺术教育最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