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沦为“二奶”的微恙假说一


伊利沦为“二奶”的微恙假说一

/刘海铭

我爱伊利,不等于我彻底喜欢她。因为她总是不断让我失望。恙,疾病,微恙,谈不上要命的疾病。伊利有微恙,我跟着难受。

中国企业500强出炉,内蒙古7家入围。按涉及行业依次为钢铁,电力,乳业,铁路运输,煤化工,羊绒业。其中,乳业企业杀入两强,蒙牛和伊利。这也不枉中国乳都之名。但一个绝对现实是其中伊利落后蒙牛24位。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2118375万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225,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1920800万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248

就中国乳业而言,伊利在某个阶段是与消费者心目中的“第一”紧密相连的。自从2003年取代光明成为行业老大,伊利从未旁落“第一”的地位。2005年,伊利继续成为中国乳业“第一”,也是唯一一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是中国乳业唯一的奥运赞助商,为中国食品业带来了至高荣誉。但这些数据都已经成为了中国乳业的历史。今天,显而易见,中国乳业“谁是第一”是不言自明的事。只是我们很替伊利高层的态度和伊利的“梦想”之虚而着急。笔者太爱伊利了,甚至由爱生恨,恨铁不成钢,恨其沦落为中国乳业第二,成为“二奶”。不想去责怪什么,只想去解析什么。笔者作为地道的内蒙古人,内蒙古传媒人,内蒙古正在走向全国的新一代策划人,不研究自己本土的两个“最成功”的案例,那是过不了一个坎的,就像蒙牛矢志做世界乳业老大,过不了伊利这个坎也是不可能的。之于伊利,笔者归纳出伊利沦落为“二奶”的微恙假说,希望与各界同仁共研讨,细深究。

微恙假说一:企业的灵魂何在?

牛根生这样说:“我在伊利干了16,在蒙牛才干了几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那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他甚至说:“没有郑俊怀,就没有现在这个模样的牛根生。” 我认为,没有了郑俊怀,就没有了伊利过去做老大的模样。

郑俊怀,把伊利从一个农垦系统的小奶厂,22年后变成如今全国的食品业老大,身上可谓无数光环。“企业家应该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这不但是社会对这些企业精英们取得成绩的一次肯定,更是对他们的一种社会关怀和鼓励。”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郭晓川对此次评选活动的意义给予了肯定。

1983年,郑俊怀临危受命,担任当时呼市国营回民奶食品厂厂长。在郑俊怀的带领下,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奋斗,这个在当时年利税仅4.7万元的小厂,发展成了资产数十个亿,年利税近十亿的乳品企业集团。2003年伊利集团更是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一跃登上中国乳业的头把交椅。每个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抉择与风险。事实证明,伊利集团正是坚持了郑俊怀“做别人不敢想、不敢做、想不到、做不到的事”的思想,才使得这个草原的地产品牌率先突破了地域的圈囿,走向了全国。

伊利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托管等一系列方式整合了全国范围的一大批企业,完成了在全国的战略部署,并先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北京、上海、黑龙江、河北、陕西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公司上市后,伊利从内蒙古走向了全国,又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今天回头看伊利的每一步发展战略、每一次战略决策都是赢在风险中,也反映出了郑俊怀的气魄胆识和超前的眼光。他曾说过,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所看所想的不应该是现在,而是将来;现在已经成为他们的过去,他们只生活在将来之中。伊利也正是在郑俊怀等一班人的运筹帷幄中成长壮大起来的。美籍华人著名咨询专家余伯伟评价说:“伊利从一个地域性的品牌成长为中国乳业第一品牌的巨变,说明了伊利以及领导人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和气魄,这是许多成功企业得以大发展的必要的素质。”

“利用全球资源做大中国市场”的思想,体现了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利用一切有利资源为我所用的原则。郑俊怀时代,伊利的全球资源战略已经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这种全球资源包括国外人才、国外的资金甚至是国外的奶源技术。“如果一个企业家只是一个社会或个人财富的符号,那真是一件可悲的事,而作为一个乳业的企业家如果只看到中国农村市场的利益而漠视农村的落后现状就不只是缺乏同情心的问题了。”在郑俊怀身上我们会发现他对社会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无论是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支持还是为灾区捐款,伊利总是以一种责无旁贷的心态慷慨解囊。而从更深的意义上来讲,他领导下的伊利集团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农村的实际出发,带动了农村产业化的进程,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多年来,伊利一直都在摸索着如何将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意识与广袤和肥美的内蒙古牧场资源充分结合,架构一种具有现代化意义的牧场生态模式。通过公司+农户的共赢的模式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帮助和带动了几十万农牧民的脱贫致富。(部分内容引自200312月《光明日报》)郑俊怀的功劳谁都不可抹杀和窃取,中国乳业教父的综合素养谁人能及?在伊利,没有了郑俊怀,企业的灵魂何在?

200412月郑俊怀因涉嫌挪用公款罪入狱。20051231被判刑6年。入狱前一度被誉为“中国乳业鼻祖”。请大家注意,郑俊怀没有贪污,而是“挪用公款”,但为什么挪用,一直是个谜。只有郑俊怀和某些人心里清楚。但历史的真相终究是会被解密的。

但一个基本事实是,伊利在没有郑俊怀的年代,发展和开拓的步子逐渐小了,尽管也在进步,但那是因为底盘大的缘故。

有人说,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也有人说,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领袖的精神所在。笔者认为,企业的灵魂在于把企业精神领袖的精神实质,融入几代企业领袖的后精神实质,即继承之后的超越部分。伊利目前最大的遗憾是,在任的领导层不能理性也不可能理性对待和正视郑俊怀的功于过。否定的极限等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