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中国的税务培训就不是往“脑子里灌屎”吗?


 

    2008年8月25日下午,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先生在接受学生记者采访的时候,表达了他对现在大学教育状况的担心,他表示,说得直白一点,现行的大学教育制度就是“在往学生们的脑子里灌屎”。

 

以下是顾秉林先生的原话:                                                               

    作为一个大学校长,我认为真正的高校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技能、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1、 什么是独立的技能?

不是拘泥于课本上的,如果你对某东西有深入研究,可以考虑研究成果作为成绩。我们要鼓励和发扬这样的模式,因为市场和学生需要这样的鼓励!

 

【体会】:不要仅限于从书本上学习税收政策和知识,相关部门应该更多的鼓励纳税人在准确掌握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税收政策。而在当今社会,恰恰是把能够牢牢背诵税收政策和知识的人被视为税务专家,谁背诵的好,谁的考试成绩就好,至于谈到如何运用,这些人则基本不会,把这些人捧为“座上宾”真是莫名奇妙。

 

2、 什么是独特的思考方式?

独特的思考方式不代表爆炸式的思考,而是多种寻根问底的思想,抓住一条线一直往前摸,有这样的科学精神,这条线一定能通往诺贝尔。独特的思考方式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学生得注意研究的方式、研究的目的以及合理性。当然,诺贝尔奖不应该成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以及输送人才,但是这毕竟是国际上对最顶尖人才认可的标志。

 

【体会】:当今有些税收文件让人读后百思不得其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发现,后面有很多文件来进行补充。为什么一个事情不能用一个文件把它说清楚呢?这就是相关部门的思考方式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而当今大多数纳税人对税法的执行是以下发的文件为依据,文件没有注明的就不敢执行。这种独特的思考业务的方式,正是当今中国税务培训体系所产生的。

 

3、 什么是敢于挑战权威?

这个相信学生们都了解,羽毛和石头哪个能先着地?

这个是众人皆知的,为什么那个时候全世界只有1个人提出了不相同的结论并用事实证明了?原因就是权威的威慑。教授:这个名词是一个长辈的名词,我不介意别人叫我同学,叫我兄弟,或者学生。因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研究的成果比老是的好,你就是老师,我可以为一个同学 “无聊”的问题而停下上课,动员大家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原因为什么?这个问题的隔壁很可能就是诺贝尔奖……

 

【体会】:当今社会很多纳税人错误的认为,税务机关的答复(包括口头)就代表着税收规定,纳税人并按此一一执行。在法律的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础上,挑战这种税务权威的人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纳税人对自身业务不够自信;另一方面是对税务机关的权威表示恐惧。

 

    当然,以上的能力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是不可能被赋予学生的。所以顾秉林先生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应该停止再扼杀人才了!应该停止再向学生们的脑子里灌屎了!”当然,改革会涉及很多未知的因素,以及牵扯很多人的利益,势必受到极大的阻力,可是为了学生以及中国的未来着想,这些阻力都必须被克服。

 

    当今社会,作为纳税人要么被培养成税务局的“看门狗”,要么就是“敢死队成员”。而作为税务服务中介机构,其主要收入则大多来自于做税务局“看门狗”的业务。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与顾秉林先生的憾慨有很多相同之处,中国现有的税务培训体系到了该反省自己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