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道 德


     

 

920,是第一个“公民道德日”。在社会、经济蒸蒸日上,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是不是多此一举?不,这正是经济建设的内在推动力,法制建设的有力补充。正如江总书记在“三个代表”所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间环节。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中国的历史上,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交替之际的人物都是大彻大悟的圣人,他们大公无私、任劳任怨,带领原始部落开荒治水,寻医问药,发明工具,实行农耕。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劳动,平等、友爱、团结、勤俭,形成了最初的道德规范,以德来统率大家。后来,少部分人开始掌握生产资料,占有他人的劳动果实,出现了阶级,出现了国家。由于阶级、国家的出现,人们的行为日益复杂,在社会上形成了各行各业的活动规范,约束着整个社会向“真、善、美”发展。由于历史上出现了德治和法治交替出现的情形。大圣人孔子和其弟子孟子,提倡“仁者爱仁”,主张“仁政”。孟子还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思想。另外,墨家提出“小国寡民”的社会形式,主张“兼爱、非攻、崇尚节俭”,即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勤劳省俭。形成了一整套维护统治的封建伦理道德:“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以及“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虽然是为维护封建主义的统治,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后来,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不断完善,成为封建伦理道德的主流。

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们生活富裕,多媒体引入生活,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广。“两基”和“普九”的达标,大众的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可为什么道德品质会每况愈下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大因素:1、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旧社会的剥削思想、官本位思想、为富不仁的思想,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消失。2、极端的贫困和极度的放纵。半个世纪以来,国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可是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有些地方,有个别的人极度的贫困,他们的心理极端的不平衡。于是偷盗、抢窃,无所不至。那有一些暴发富,个人素质极差,心里非常空虚。于是纵情女色、花天酒地。3、教育的落后以及失误。现在的教育虽然提倡全面发展,可是在考试指挥棒的无形指引下,很多只是停留的语言上,重智育轻德育也在所难免。4、媒体的不负责任和“黄色”的泛滥。由于现金技术的飞跃发展,书籍、报纸、广播、电视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有些媒体过多地宣扬暴力、金钱至上、不负责任的感情、语言上的垃圾,在无形中引导人们,尤其是年青人染上不良习气,走向堕落。尤其可怕的是“黄色”的泛滥、赌风的横行、毒品的流行。这三者如洪水猛兽,它造成人们意志消沉,好逸恶劳,摧残了人的身体和精神。改革开放带来的一些“洋垃圾”,性生活的大胆开放,婚外恋、婚外情的等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道者,首走之走路。德者,正直之良心也。不走正路,必入邪路;不存良心,必生坏心。入邪路,生坏心,则人格扫地矣。于是,公民道德出现了较大的危机,虽然只是少部分人,但危害极其严重。打架斗殴、欺行霸市、蒙混欺骗、坑蒙拐骗,引起社会混乱。进行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宣传,弘扬新时期的道德风尚势在必行。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公民,最起码应该具备哪些道德品质?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维护民族的尊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诚信,对人和蔼,不斤斤计较,团结互助,富有爱心,不欺老,不压小,敢干抵制歪风邪气,不怕强,不凌弱。勤劳致富,节俭理家,胜不骄,败不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先大家后小家,乐于奉献。其次,律已宜有秋气,对人当面带春风。秋风严肃,凉热分明,用以律已,则改过宵吝,从善不疑,获益多矣;春风和熙,温厚可亲,用以待人,则礼貌从容,词气谦顺,造福多矣。个人要努力学习,善于交友,多读书,读好书,逆耳之言能听,谏错之言敢说,多负已,少负人。“有负于人,人虽不言,我亦自愧:有德于人,人不知感,我亦自安,常觉心神坦荡。要多让少争,争和让,把握得好,能成为有德之人,把握不好,则可能成为自私自利的小人。再次,为官之人,对生活要知足,对学识能力要有进取精神,“吾日三省吾身”。要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为。位高得人尊敬,是一时;德高得人尊敬,是长久的。位高只能动小人,德高才能服人民。

那么,怎么样对公民进行道德建设?1、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大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介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偷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另外,还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社会承担责任相统一,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坚持道德建设与社会管理相结合。2、把握建设的主要内容: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的显著标志。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爱祖国、家人民、家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社会公道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社会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要大力提倡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德、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这间的关系。要大力提倡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如何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头脑之中,使人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手工艺 ,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

家庭人们接受道德教育的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基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好的家风。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入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反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道德教育。要反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要反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指标,促进做作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行业新风。

社会是进行贫民道德教育的在课堂。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以及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在贫民道德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必要礼仪,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要不断充实定有时代特色的道德教育内容,推广群众易于接受的各种教育方式。各类市民学校职工学校民众学校农民夜校、家政学校等,要通过编写和运用通俗易懂的简明教材,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贫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成果,促进公民道德教育深化。

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收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重要途径。每个公民 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代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要在和各项创建军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榜样。

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要得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以及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使人们在集体聚会、合家团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担介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开展入队、入团、入党宣誓、成人仪式以及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各种道德活动源于基层、扎根群众,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要因势利导,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团体的骨干作用、先进典型和先进单位的带动作用、

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形成一种“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敬业奉献、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道德风气。

参考资料:《株洲日报》、《湖南日报》、《人民日报》、

《株洲市公民道德建设手册》、

褚虎忱《论人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