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数据已彻底粉碎“饿死N千万”的弥天大谎!
来源:单击的博客2008-09-11 23:58
价值中国陈绪国引
国家统计数据已彻底粉碎“饿死N千万”的弥天大谎!
巨阙 一个时期以来,网络上流传着“三年灾害时期饿死3000多万人”的说法。这里我根据权威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对此荒谬进行否定。 以下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人口数据表: 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及说明 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 (1949年以来) 年份 年末总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总和生育率 (万人)(‰) (‰) (‰) (个) 1949 54167 36.00 20.00 16.00 6.14 1950 55196 37.00 18.00 19.00 5.81 1951 56300 37.80 17.80 20.00 5.70 1952 57482 37.99 17.00 20.99 6.47 1953 58796 37.00 14.00 23.00 6.05 1954 60266 38.19 13.18 25.00 6.28 1955 61465 32.18 12.28 19.90 6.26 1956 62780 33.67 11.40 21.39 5.85 1957 64238 34.03 10.80 23.23 6.41 1958 65346 29.22 11.98 17.24 5.68 1959 66012 24.78 14.59 10.19 4.30 1960 66207 20.86 17.91 2.95 4.02 1961 66457 18.02 14.24 3.78 3.29 1962 67295 22.63 10.02 12.61 6.02 1963 69172 40.00 12.11 27.89 7.50 1964 70499 30.68 11.50 19.18 6.18 1965 72538 38.42 9.50 28.92 6.08 1966 74206 31.82 8.83 22.99 6.26 1967 76032 33.04 8.43 24.61 5.31 1968 78198 36.70 8.21 28.49 6.45 1969 80335 35.35 8.03 27.32 5.72 1970 82542 35.07 7.60 27.47 5.81 1971 84779 34.42 7.32 27.10 5.44 1972 86727 30.59 7.61 22.98 4.98 1973 88761 30.49 7.04 23.45 4.54 1974 90409 25.91 7.34 18.57 4.17 1975 91970 24.59 7.32 17.27 3.57 1976 93267 21.35. 7.25 14.10 3.24 1977 94774 23.03 6.87 16.16 2.84 1978 96159 20.86 6.25 14.61 2.72 1979 97542 20.59 6.21 14.38 2.75 1980 98705 18.26 6.34 11.92 2.24 1981 100072 20.21 6.36 13.85 2.63 1982 101654 22.28 6.60 15.68 2.87 1983 103008 20.19 6.90 13.29 2.42 1984 104357 19.90 6.82 13.08 2.35 1985 105851 21.04 6.78 14.26 2.20 1986 107507 22.43 6.86 15.57 2.42 1987 109300 23.33 6.72 16.61 2.59 1988 111026 22.37 6.64 15.73 2.31 1989 112704 21.58 6.54 15.04 2.25 1990 114333 21.06 6.67 14.39 2.17 1991 115823 19.68 6.70 12.98 2.01 1992 117171 18.24 6.64 11.60 1993 118517 18.09 6.64 11.45 1994 119850 17.70 6.49 11.21 1995 121121 17.12 6.57 10.55 1996 122389 16.98 6.56 10.42 1997 123626 16.57 6.51 10.06 1998 124761 15.64 6.50 9.14 1999 125786 14.64 6.46 8.18 2000 126743 14.03 6.45 7.58 1.22* 2001 127627 13.38 6.43 6.95 2002 128453 12.86 6.41 6.45 2003 129227 12.41 6.40 6.01 2004 130000 注:*为五普数;1990年以后数据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调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 (为节省正文篇幅原文说明附后供读者查考) 一、我们最先注意到的是:人口增长较低的1960、1961两年,人口不是负增长而是增长率分别为2.95‰ 和3.78 ‰。 人口绝对数分别比前一年增长为195万和250万! 二、“非正常死亡人口”的计算 关于“三年灾害时期饿死3000多万人”的说法,我不知道这种说法依据的统计资料是否准确,也不知道根据“死亡率上升”造成“非正常死亡”的计算方法是否合理。这里,我依据权威的《国家统计局》首先按“死亡率上升造成非正常死亡”这种很值得质疑的计算方法重新计算“非正常死亡人口”。 标准: 所谓“非正常”就要建立“正常”的标准与之比较,我们分别以“前三年”或“前八年”为标准。 计算: 首先我们把死亡率较高的1959、1960、1961三年称之为“灾害三年”和之前的1956、1957、1958“正常三年”比较。 “灾害三年”1959、1860、1961三年的平均死亡率为: (14.59 17.91 14.24)/3 =15.58 正常三年的平均死亡率为: (11.40 10.80 11.98)/3 = 11.39 “灾害三年”的平均死亡率与正常三年相比增加为 15.58-11.39=4.19 三年死亡总人口增加(即:“非正常死亡”)为: [66012(万) 66207(万) 66457(万)]*4.19/1000=832.45(万人) 即:所谓的“N千万”或者“3000多万”它的准确计算结果是832.45万! 我们再把死亡率较高的1959、1960、1961“灾害三年”和1951---1958八年相比:(注:剔除尚未结束国内战争的1949、1950两年。其实1950年下半年已经没有象样的战争,但我依然剔除) 八年的平均死亡率为: (17.80 17.00 14.00 13.18 12.28 11.40 10.80 11.98 )/8=13.56 “灾害三年”和正常八年平均死亡率增加为: 15.58-13.56=2.02 “灾害三年”和正常八年死亡总人口相比增加(即:“非正常死亡”)为: [66012(万) 66207(万) 66457(万)]*2.02/1000=401.326万人 即:所谓的“N千万”或者“3000多万”按另一种标准的准确计算结果是401.326万! 三“高风险人群”在困难条件下的死亡算不算“非正常死亡”? “非正常死亡”算不算“饿死”? 这里,我参考“人寿保险”“和事故死亡保险”的概念,提出“高风险人群”的概念。 所谓“高风险人群”指的是对生存条件要求比正常人苛刻的人群。这部分人在参加人寿保险时要负出较高的保险费用。 这里我们特指高龄人群和儿童群。我们知道由于解放以后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及医疗条件的大幅度改善造成了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和儿童存活率的大幅度提高,1950年我国的人均寿命为35岁,1958年我国的人口寿命在短短数年间增加了25岁达到了60岁。 这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说大量的高龄人超常存活下来了,高龄人存活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了国家医疗水平与社会建设水平的速度。在高龄医疗(是独特的医疗学科,在先进国家有设立)高龄护理水平极低的中国,一旦发生基本生活水平的明显降低老年人就会比正常人更易造成死亡。 儿童的情况与此相似。 四、澄清真实数据的意义。 当我的这篇文章贴出以后,我预料有些人会发表诸如“饿死800万或400万和饿死3000万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即使饿死一个人也是罪恶滔天”一类的评论,这里我仅仅想澄清的是所谓的“非正常死亡”到底是多少?到底是“N千万”还是“数百万”,能不能把“高风险”人群因生活降低造成的死亡算做“饿死”这样的问题;对于“数百万”和“N千万”的量级差所表达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差别兴趣不大。如果你一定要穷追不舍,那你最好去找开口“N千万”闭口“N千万”的人(welland注:在本版块可以问问一枝独秀和xiangyang等人)那里问他为什么要夸大一个量级。我只能简单告诉你: 3000万就是20个人死一个人,可称“饿殍遍野”! 而400万或800万就是一个生产小队或两个生产小队有一个老年人因生活条件降低、营养不良、老年医疗和护理的多项条件不充分---“他死了,他生前曾是一个好人”。[b] [b]五、附1: 关于二十多年来右派打呵欠造成800多万非正常死亡的科尔证明 提要:本文试图运用科尔人口理论分析二十年多年来人口统计数字,证明右派打呵欠对中国人口的巨大影响,以图凭此文能象右派一样在右派当道的学术界混口饭吃。 关键词:科尔理论 右派 打呵欠 非正常死亡 正文 科尔理论是这样一种理论,它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以下同)在某一时期之前连续三年的平均死亡率定义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正常死亡率”,并且计算这个国家某时期的死亡率与“正常死亡率”之差,如果这个差为正值,则这个值就被科尔理论称为这个国家在该时期的“非正常死亡率”( 当此数“非正常死亡人数”。同时,可以把这个用科尔理论(注意,仅仅是用科尔理论)计算出来的“非正常死亡率” 、“非正常死亡人数”认定为这个国家当时发生的任何一件大事(视使用者需要而定)的结果。 为了讨论方便起见,我们不妨把上述各种率和数分别对应称为“科尔正常死亡率”、“科尔非正常死亡率” 、“科尔非正常死亡数”[以表明这些率或数是仅运用科尔理论胡推出来的,以区别于实际的率和数]。 加上科尔两个字,除了表明科尔的“知识产权”之外,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原因。 我们知道,无论何年何国,包括在那些正常年份和那些富裕而稳定的国家,均不能完全避免非正常死亡。而科尔理论所说的“正常”与“非正党”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不完全一样,它所计算的并不是通常情况下的非正常死亡,而是剔除了正常死亡和通常情况下的非正常死亡后,因某种原因还多出来的那部分死亡。打个比方,比如一般将饿死人当作非正常死亡,假定某个城市,例如纽约因贫富不均通常每年饿死3人,则因饥饿造成的通常非正常死亡为3人。而假定某年该市因某种原因造成饿死103人,则多出来的100个饿死者(而不是全部103个)才是科尔理论所定义的非正常死亡数。与此相对应,科尔理论中所谓“正常死亡”,是包括了经常性的非正常死亡在内的,如上述例子中每年都饿死3个人,则这3个人在科尔理论中算进正常死亡里面。所以,科尔理论实际上要研究的是那些特别的,非常态的情况。明确了科尔的这个定义,当我们计算出某一年出现科尔非正常死亡的时候,那这一年就已经特别地比正常年份差,你不能说这个科尔非正常死亡的数字不那么大,就认为问题不大,因为其实这个数字是已经剔除了全部一般情况下的非正常死亡数的,而造成出现科尔非正常死亡的原因则自然是不好的。 举例:假定2010年至2012年A国的各年的总死亡率(含各种原因的死亡)分别为千分之22,千分之18,千分之20。为方便计算起见,假定这三年出生率恰好与死亡率相当,人口保持10亿不变,而2013年,A国的死亡率为千分之22。则 (1) 三年平均死亡率为千分之20,即科尔正常死亡率为千分之20; (2) 而2013年,A国的死亡率为千分之22,则科尔非正常死亡率为千分之22-千分之20,即千分之2;(3) 科尔非正常死亡数等于10亿乘以千分之2,等于2000000。 这很合理吧?理论至此,右派认为是合理的,并乐于运用的。[你内心也认为合理吧? ] 也就是说,尽管2013年与2010年的死亡率其实一样,但用科尔理论,得出2013年科尔非正常死亡数竟达200万人。 如果该国在2013年恰好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号召身体适合的人每天坚持长跑或打球,那么根据科尔理论,[如果你想抹黑这个全民健身运动,]也就不妨认为这个全民健身运动,就是造成200万人科尔非正常死亡的原因,至少是主因。[所谓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也。] [内心认为这样推导合理,那是弱智的,有的小右就是这样的。内心认为不合理,却还要主动用,则是无耻的,有的大小右派就是如此的。内心认为不合理,但被迫用,则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本文的作者本文中的表现就是如此。] 科尔是一个西方的什么学者。[虽然,人们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到,运用这样一个理论,在人口基数很大的国家,或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期人民生存状况有很大改善,死亡率出现幅度较大的下降和正常幅度的反弹的社会,很容易“计算”到骇人听闻的结论,但是]右派非常喜欢科尔的这个理论,[有的小右甚至根本就看不懂科尔在说什么,但]他们对科尔这个理论的某些运用实例的结论非常满意。[这些结论对美国的和平演变战略也非常有好处,因此也得到美国的赞赏和肯定。或许,正是这样一种骇人听闻的效果,才是科尔理论得到右派实用主义者青睐的原因所在。] 运用这个理论,科尔和右派们已经“证明”了一个仅仅六年前(1952年)死亡率还有千分之17,五年前(1953年)还是千分之14死亡率的国家,在五年之后(1959年)死亡率再次达到千分之14.59时,这一年就被定义成出现数百万人的非正常死亡。[这个实例的运用,已经成为右派四下横行的无数根棍子之中比较经常爱抡的一根。臭名昭著的政治谣言“饿死三千万”就是这么来的。] 以上就是对科尔理论的基本介绍,和本文用到的一些术语的基本定义。[虽然这个理论特别是它的运用方法也许在常人看来比较荒谬,但是鉴于右派已经控制着话语权,学术权。]要想在当今的学术界生存得下去,还是非要掌握不可。本着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原则,我运用科尔理论写了本文。 本着诚心诚意的学习研究态度,我保证每一个步骤都将完全按照科尔理论的方法[,但是运用的结果则未必合符右派的心意了]。 一、基本事实 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字,自1978年至2003年历年人口数字如表1的前三列,这三列就是本文讨论所依据的是基本数据。科尔造那根“棍子”也是用的这个表,只不过是用这个表的前半部分,即五六十年代的部分。 表1(表中人口数字单位为万人,各种比率为千分率。) 年份——年末总人口——人口死亡率——科尔非正常死亡率——右呵欠死数 1949 54167 20.00 …… 1978 96259 6.25 1979 97542 6.21 1980 98705 6.34 1981 100072 6.36 0.09 9 1982 101654 6.60 0.33 33 1983 103008 6.90 0.63 64 1984 104357 6.82 0.55 57 1985 105851 6.78 0.51 54 1986 107507 6.86 0.59 63 1987 109300 6.72 0.45 49 1988 111026 6.64 0.37 41 1989 112704 6.54 0.27 30 1990 114333 6.67 0.40 45 1991 115823 6.70 0.43 50 1992 117171 6.64 0.37 43 1993 118517 6.64 0.37 44 1994 119850 6.49 0.22 26 1995 121121 6.57 0.30 36 1996 122389 6.56 0.29 36 1997 123626 6.51 0.24 30 1998 124761 6.50 0.23 29 1999 125786 6.46 0.19 24 2000 126743 6.45 0.18 23 2001 127627 6.43 0.16 21 2002 128453 6.41 0.14 18 2003 129227 6.40 0.13 17 合计 ****** **** **** 842 以1978~1980年为基准年。 二、1978~1980年科尔正常死亡率计算 1978~1980年科尔正常死亡率=1978年~1980年历年平均死亡率=(6.25 6.21 6.34)/3=6.266667(‰) 三、1981~2003年各年科尔非正常死亡率计算 根据科尔理论,某年科尔非正常死亡率=当年死亡率-(基准年)科尔正常死亡率则有: 1981年科尔非正常死亡率=1981年死亡率6.36-科尔正常死亡率6.266667=0.09(‰) 1983年科尔非正常死亡率=1983年死亡率6.90-科尔正常死亡率6.266667=0.63(‰) 为节省篇幅起见,同样的计算过程不再一一列出,计算结果列于表1的第4列(科尔非正常死亡率),读者可自行验算。 四、计算历年科尔非正常死亡数 根据科尔理论,某年科尔非正常死亡数=当年非正常死亡率×上年末人口总数 则有: 1981年科尔非正常死亡数=1981年非正常死亡率0.09×1980年末人口总数98705=9(万人) 1983年科尔非正常死亡数=1983年非正常死亡率0.63×1982年末人口总数101654=64(万人) 同样,为节省篇幅起见,相同的计算过程不再一一列出,计算结果列于表1的第5列(右派打大呵欠造成非正常死亡数,表中简称右呵欠死数),读者可自行验算。 五、1981~2003累计科尔非正常死亡数 将1981~2003历年科尔非正常死亡数相加,得到1981~2003累计科尔非正常死亡数为842万人,这已是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也是触目惊心的。 六、分析 经过毛泽东时代的伟大建设,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存条件显著改善。人口死亡率从1949年的千分之20,下降到1978年的千分之6.25。 可是,令人气愤的是,这一年,右派开始大打呵欠(其中思闻最来劲),并称之为“打呵欠,大跃退”运动,一直持续。 从上述运用科尔理论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右派刚开始打呵欠的1978、1979之交,影响还不明显,右派的呵欠吹出来的风还没有吹遍各处,以前制定的许多东西还没有一下子全改变,从1978~1980这三年,人口死亡率数据基本平稳,并有正常波动。用这三年的数字为基准可以计算出科尔正常死亡率。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1980年,死亡率已经反弹,开始出现不利的变化。 从1981年以后,思闻等人的呵欠越打越大,开始出现科尔非正常死亡率,其中1981年只有千分之0.09,但其后迅速加大,最大一年达到千分之0.63,一直到1999年以后才有比较明显的好转,但科尔非正常死亡数至2003年仍达到千分之0.13,仍然超过1981年。 累计科尔非正常死亡数为842万人,可比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超过许多重大战争的总死亡,而前面已经介绍了,科尔非正常死亡数是已经剔除了正常情况下的非正常死亡数的,属于特别多出来的非正常死亡。 这么多非正常死亡原因何在呢?因为这二十年来右派在打呵欠,因此,可以认为是右派打呵欠造成的。 [基准年是1978~1980年,以后每年都超过了,这倒是让我始料不及的事实,一开始我只想找三年来气气小右。] 结论:自己去想吧。 [大家可以看到,科尔理论是有多么大漏洞的理论了,上面完全符合科尔理论的计算,得出的当然是完全错误的结果,决不能当真。] 六、附2: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的说明 1、1949―1956年人口总数根据《统计工作》1957年第11期提供的总人口数据(各年人口都是年底数,没有包含台湾省、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其中:1954年底总人口为60,172万人,调整到60,266万人;1956年底总人口为62,780万人,使用此数据。 2、1962―1976年人口总数根据《半月谈》编辑部编《时事资料手册》(198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1982年3月第一版),第179页,《建国以来历年人口统计表》的总人口数(各年人口都是年底数,没有包含台湾省、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 3、1979―2000年人口总数根据国家统计局《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表《4-1 人口数及构成》中年底总人口数(各年人口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数据, 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 4、2001―2003年人口总数,根据国家统计局2001、2002、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年末总人口数(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 5、1954年人口总数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整理的《1949-2003年中国人口密度》和《1949-2001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其分别根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03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54年末人口总数为60,266万人,采用此数据。该人口数与《统计工作》1957年第11期提供的1954年总人口60,172万人,不一致,而采用60,266万人与相关的自然增长率基本一致。 6、1957―1959年人口总数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整理的《1949-2001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提供的三年自然增长率1957年23.23‰、1958年17.24‰、1959年10.19‰和1956年62,780万人,计算得到1957年64238万人、1958年65346万人、1959年66012万人。 7、1960年人口总数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整理的《1949-2001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和《半月谈》编辑部编《时事资料手册》(198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1982年3月第一版),第179页,《建国以来历年人口统计表》,两者均给出1960年总人口为66,207万人。 8、1961年人口总数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整理的《1949-2001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的1961年自然增长率3.78‰,1960年总人口为66,207万人,计算得到1961年66457万人。 9、1977、 1978年人口总数,根据《半月谈》编辑部编《时事资料手册》(198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1982年3月第一版),第179页,《建国以来历年人口统计表》,1977年94,524万人,1978年95,809万人,而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整理的《1949-2001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中1977年94,974万人,1978年96,259万人,分别比前者两年的人口数各多出450万人。国家统计局《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表《4-1 人口数及构成》中,1978年96,259万人,也比95,809万人多出450万人。其实这种差距,1979年97542―97092=450万人,1980年98705―98255=450万人。考虑到这个时期计划生育中大量隐瞒出生“黑户口”突出的问题,把1977、1978年这两年人口总数折中为1977年94774万人(即94524+250=94774万人)、1978年96159万人(即95809+350万人)。这样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就顺畅了。 10、2004年人口 总数为国家统计局预测2004年1月6日的大陆人口总数达到13亿人。 11、五次人口普查。 ⑴、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含大陆港澳台人口),其中28个省、市、自治区为为58260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男子占58.92%,女子占48.18%,100岁以上的有3384人,最高年龄为155岁。 ⑵、第二次人口普查。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总数为72307万人,其中28个省、市、自治区为69,458万人,性别比为105.5,港澳台和国外华侨为2,849万人。 ⑶、第三次人口普查。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截止1982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为100391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性别比为106.3。 ⑷、第四次人口普查。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113368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性别比为106.6。 ⑸、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时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性别比为106.7。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历次人口普查为人口提供最基本的和全面准确的数据,当然各次人口普查质 量并不都很乐观。而各次普查之间的人口数据主要依据户口登记、出生登记和死亡登记来统计上报汇总 等。但是这其中有相当的疏漏和误差。特别是正规人口普查和身份户籍登记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很多数据就是靠历史人口数据相互推算以及核实比较而得到的。 年份 年末总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总和生育率 (万人) (‰) (‰) (‰) (个) 1959 66012 24.78 14.59 10.19 4.30 1960 66207 20.86 17.91 2.95 4.02 1961 66457 18.02 14.24 3.78 3.29 3000万就是20个人死一个人,可称“饿殍遍野” 而400万或800万就是一个生产小队或两个生产小队有一个老年人因生活条件降低、营养不良、老年医疗 和护理的多项条件不充分---“他死了,他生前曾是一个好人”。 实事胜于无休止的争论,很简单的就清楚了。确实,3000万就是20个人死一个人,可称“饿殍遍野”, 事实证明三年自然灾害死3000万这肯定是以讹传讹的。 |
最近读者:
![]() |
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 | ![]() |
![]() |
|
九月之蓝 | Echoseco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