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下消费者信心的构建


2008年12月24日,浙江嘉兴桐乡东兴商厦十二周年店庆,凭借一个主店与两个分店4天之内,华信药业保健品两个品种实现销售突破百万元,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

之所以说是奇迹:一。众所周知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老百姓的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消费水品下降,消费信心不足。二。真正的过年消费高峰还没有到来。三。这是个保健食品,并非消费者必须用的日常用品,消费者可用可不用。四。这里是一个县级市,在如今保健品品牌如此之多的市场上,竞争品牌丰富,消费者获得的信息渠道非常之多,选择面大。一个企业在一个县级市场三个点短短4天销售百万,不能不说有他的过人之处。

纵观整个2008年,总理说的:多灾之年,从年初的暴雪、5.12的地震到三鹿事件的食品安全再到年底的世界金融风暴,一桩桩事件从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企业经营道德拷问到企业家经营智慧的考验,有多少企业家能够安然度过呢?这中间不乏有年销售几十亿的作为地方经济支柱以及行业榜样的企业(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做为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的企业,我们的存身之本:责任和道德都到那里去了 ?我 在这里姑且不 谈企业家的 经营智慧,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责任和道德,经营智慧越大,对社会的 破坏力就越大。三鹿事件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金融风暴的 到来,居民收入的 减少,确实对消费者的信心有一定的影响。但笔者认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最少来源于三个方面:经济水平、安全和价值。经济水平取决于大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的劳动价值,那么安全和价值取决于我们企业本身。产品本身质量的安全以及产品使用的安全构成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安全,从几年前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苏丹红事件到今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从奶业到饲料业到蛋业,几乎污染了食品行业一半江山。一次次的摧毁着消费者的信心。当蒙牛老总在呼喊:救救蒙牛的时候可否在内心反思过:我们要强壮中国人还是要毒害中国人?当我们天天在喊“道德”的时候,道德真的是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以及血液里,还是仅仅是我们从肚里呼出的 废气?企业家的 责任和道德是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安全的最重要保障啊!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的重要来源。产品的价值来源与两个方面:产品的内在使用价值和外在社会价值也即产品使用价值和品牌价值,这是企业为消费者设计的赋予产品更多的社会精神层面的东西,让消费者感到物超所值。

回头到华信药业,据笔者所知:华信药业从发展之初就紧紧的把社会责任扛在了肩上,15年前,当中国人对“补硒”以及硒的认识还一无所知的时候,华信从各种渠道已得知:因为缺硒,我国许多人患上了各种疾病,我国是一个缺硒的国家,全国有22个省严重缺硒,当时补硒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克服困难解决中国人的 补硒问题,是个巨大的风险,也是一个巨大的 挑战,“补硒”这一利国利民的工程国家还没有立项,不可能得到国家的资金支持,而华信药业刚刚起步,在人力资源和资金上均与当时的保健品巨头们相差甚远。风险巨大。推广不好就会为别人做嫁衣。董事长朱桂秋力排众议利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北大富硒康勇敢的担起了“全民补硒”的 重任。随着十几年的 发展,公司以北大富硒酵母为核心技术的 富硒产品的不断丰富,全国最大的富硒产业基地已经在华信药业形成。以北大富硒康、硒尔康为代表的系列硒产品以优良的品质、确切的功效在华东地区深得消费者好评,积累了庞大的忠实消费群体。

回到2008年上半年,由于石油价格的飞涨带动各种原材料价格的疯长,,各行业的 产品涨价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趋势。竞争品牌也将产品零售价提升了20%,给代理商和零售商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面对如此严峻市场形势,华信人意识到:虽然各种原材料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在上升,但消费者的 收入没有上升,做企业不能光考虑企业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消费者的 利益,要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逆风而上,提出了“成本上升 华信自担”。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削减管理费用,加强市场控制和销售成本控制,同时有效的整合市场资源,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稳固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规模,有效的抵消了成本提升带来的企业经营负担。不仅如此,为了更好的服务消费者还举办了“买产品  台湾游”活动,极大的拉近了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滑坡,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严重下降,针对如此环境,华信人敏锐的意识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华信的产品70%为自买自用者,他们是理性消费者,经过多年的 市场工作他们对华信产品、华信企业有了很大的 忠诚度。于是调整电视媒体费用,加大终端推广力度,把真正的实惠让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花一份的钱得到两份产品。这些举措极大的提升了消费者的信心,极大的抵消了负面影响。具笔者所知,今年华信的销售有望在去年的基础上提升20%。

时刻把消费者放在心上,把消费者的利益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高利益,这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企业家的真正企业家精神之所在。对企业而言,购买力和消费信心均是相对的。当企业在向消费者要市场的时候,企业是否自问:我们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水准是否值得消费者对我们怀有信心呢?如果知道这一点,我想就不会有牛跟生类的企业家大呼:“救救蒙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