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翻阅两千年的中国文明史,只看到两个大字:吃人”,诚哉斯言!鉴于近日,国学之风又起,害人无数,有必要再次将孔子的糟粕思想进行梳理,以示国人。
乾源:”愚忠、愚孝、愚节”那个也不是孔子创造的。而是后世别有用心的人泼到孔子身上的污水。易曰:“干父之蛊”“干母之蛊”,,就是纠正父母的弊端,深通易经的孔子明白这个道理,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父亲应像个父亲的样,儿子应像儿子的样。父亲的样是笃爱,儿子的样是孝顺。因为中华民族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关注精神情感,更重情。不是西方人才懂得“平等”,中国人比世界上任何民族更懂得平等,只有给心灵最大的关照才是真正的“平等”。只有给心灵真正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把后世那些伪孔学者的思想硬加到孔子身上,既之谓不公,又笑其不知。
圣德君王之礼是“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是高而能下,哪里有奴仆的分别。可惜后世的君王们实现不了孔子的人文理想。
所谓忠者一心,可以说是对背叛和不讲信用的反义。美国社会人和和之间不忠,造成社会的分崩离析,陷入经济危机。
中国人更重视精神情感的传承,此是“永恒”之“道”,现代社会的人颠覆祖先,可谓“不孝”。
乾源:《泰伯》中语应当这样断句,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众能够自我抉择就随他们自由选择;如果不能自立,当教育知使之民智开化。
如果孔子要愚民,他就不需要办教育,也没有弟子三千。如果孔子要愚民,中国至少象西方一样推迟一千年,没有科学和教育,也就不会有大汉、唐朝的盛世繁荣。
“民可使、由之”就是所谓的民主的西方国家也做不到让老百姓自由、自然地生活。政府没有站到一个疼爱子民的角色,没有采用父母疼爱子女的方式。既给他自由,又给他智慧。
乾源:“所谓的简单”的二元思维实是深入骨髓的道德判断。中国追求心体的哲学,有君子和小人的分别不是从孔子开始的,至少有四千年的历史,也就是在孔子之前的一千多年前就有人之为人的觉醒,所以有比干、萁子这样的文化先贤。诗经歌咏道君子和小人的诗篇比比皆是,来自普通民众、民间诗人都有这样的文化鉴别力,所以才有培植孔子思想的沃土。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上究天人的天人合一思维法的产物,人上究天人“仰不祚,俯不愧”,堂堂正正参天伟地,才有君子胸怀!这是对人性、思维、心理统一性作出的极深层次的回答,也可以是对世界哲学最高层次、最高等级问题的回答。可惜西方陷入两元思维,至今不能确立君子和小人、好人和坏人的哲学判断的标准,其民智开化的落后可见一斑。其哲学上至少比我们落后了2000年。以一孔窥天地,可谓“足矣”
如果缺乏了心体上的这个永恒的追求,中国文化的一切主体性就被损毁,人生存在的一切美好追求就再没有意义,不落入彻底的虚无,彻底的拜金主义,还有什么前途!
乾源:一个人最大的聪明也比不上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人天天苦思冥想也比不上千百年的文化锤造。不仅是因为智力劳动是一个非凡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而且每个人是文化的产物,任何智者不能脱离这个固有的存在而别出花样。孔子谦虚,他知道自身的渺小,所以谦虚地说:“述而不作”。其实他的“作”得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伟人都要深邃、久远、切中平庸。任何一个“作”者都没有资格在他面前说“原创”。
他为中国的大学问者树立了作学问的榜样,“践前人之迹”,然后自成一格,自我新见。他用自己的行动为中国民族智慧体系的奠基。这个汇集了千万个思想者的智慧的宝塔就是今日之“国学”。
乃至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都是中华文化思维的“盗版”者,就是后世的唐三藏、朱熹、熊十力等人也没有他们盗版严重,前面三人或”盗”心体之转向、或“盗”辩证之思维、或“盗”诗意的生存。后三人反而借助释道乃至科学别开新天地。《阴孚经》说:天地是最大的大“盗”,你可知道?你从小人物那里“盗”来几个小观点,你可自醒?
中华民族在落后挨打之后,“盗版'学习西方有何不可?难道西方就没有盗过我们的版? 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不过其中有小人之盗,君子之“盗”,小人之盗明明是别人的,偏说是自己的,这叫欺心,欺心者死!
乾源:“信而好古”的反面就是“信而好今”,又怎样?为大款捶腿,和小姐陪睡,好不美哉!!!不恨今人之心,又怎知古人之心?
乾源:你自称是鲁迅的门徒,当知鲁迅近百年最重要的社会观察家。今天千百万适龄男女青年不能结婚,千百万家庭走在离婚的边缘,这些苦痛你可知晓? 这还不是混乱的伦理关系造成的。过分夸大女性权益,不仅是女性权益得不到保障,出现更多的小姐、二奶,而且使本来背负了沉重等级负荷的中国男青年(注意:西方没有等级裙带的包袱),豪无新生之机会。
你的社会观察还停留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时期,今日有知识的女性也笑你不知她。
乾源:我看清朝是历史上最没有民族主义的时期,正因为他欺骗中华民族的老百姓,“他是老子天下第一”,清朝王室才不愿意老百姓睁眼看天下。专制的老头子,最怕自己的“小妾”出墙。因为自己的身体机能、自己的出身没有说服力。
民族意识乃是民智觉醒的表征。可是民族意识就一定是法西斯吗?用这样的论调简直就是“恐吓”。叫你老老实实作奴才才好!中华民族即使是在最鼎盛的时候,最有民族意识的时候,也是礼待万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辜鸿铭先生就说只有中国礼法的精神才能消除战争,他不幸预测了世界大战,也为世界人民的永久和平找到了方案。
动不动打人的“某国”,又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呢?
乾源:“不在其位,还谋其政”,这是干什么呀?呵呵,政府不同意的。
中国人追求性灵、诗意的生存,不觉得一个高度制度化、高度社会化的社会有多么好。政最好没有才好呢,我想这才是最根本的社会责任感、文化责任感。不要跟在西方的制度经济学中绕圈子,钻不出来。
。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乾源:中国历来人口众多,资源分配不平均。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发,人民因此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国家缺乏治理、文化不普及的原因,解民于水火,是孔子意识到的大任。所以孔子一身致力于建设一个“文化”的中国。“君子不器”是为时义之考虑。所谓“器”者就是“泥”于物,就是说境界太小。作为农民中的君子也不应该“器”。
他不精通“为稼”,他不精通“为圃”,樊迟偏偏拿这个取笑于他,孔子不骂他才怪呢。很多人把孔子的这件事情,想得太多,浮想联翩,这样的人才是“圣”化孔子,也是拿孔子开玩笑的。
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文明农业文明古国,我想数千年来,普通老百姓都不轻视农工,更不要说是孔子这样的大智者,说孔子轻视劳动人民,是文革期间的极端化论调。
乾源:孔子很少表现强烈的感情,他有很高的道德感。他觉得他如果作了难以启齿的事,是感到很羞耻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不喜欢的南子(避讳、没有直呼其名),老天爷都讨厌她,老天爷都讨厌她”。假如孔子的确与南子见了一面,当代社会的人不会认为他和南子私通吧?谈何“孔子为人虚伪,言行不一”。用这样的词汇辱没圣贤,“不畏”圣贤,请问内心有多少道德感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