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四季记忆(下)
奥运之花,绽放在收获的金秋。
这一年八月开始的金秋季节,其历史意义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丝毫不亚于1949年和1976年的十月,那两个十月标志着中国人真正意义上的两次解放。而2008年这个秋天,却为整个世界开启了全面认识中国人的历史新纪元。为了这一时刻,中华民族精心准备了七个寒暑,企盼了整整百年的漫长岁月。在中国的近代史中,中国人长期处于屈辱、孤独、苦涩的境地,1840年的鸦片战争,外国列强将偌大的中国当成了肆意宰割抢掠的羔羊,“东亚病夫”的屈辱称号,压得中国人在近百年的历史时期抬不起头、喘不过气来。即便是在1949年之后,中国大陆在政治上自主了,但由于经济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的扭转,并依然处于几乎与世隔绝的状态之中,因此“中国人站起来了”的说法依然不是十分准确的。到了1976年的十月那个历史的新转折期,中国人自己“瞎折腾”的噩梦终于结束了,在英明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拨乱反正的历史作用下,中国有了长达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有了中国历史上发展最为迅猛的黄金发展阶段。中国人不仅真的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成为全世界最好的投资区域之一,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成为这个世界上真正举足轻重的崛起的大国。而此时的一个严重不对称是,世界上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人对发生在中国的巨变并不清楚。中国人不仅早就剪掉了辫子、放弃了“政治挂帅”的狂热追求,而且也真正搞起了市场经济,将国富民强作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中国迫切需要让全世界的人们进行深入的了解,强大起来了的中国渴望为世界做出贡献。中国对奥运的企盼,说到底,就是源于这一内心深处的本质诉求。
尽管这个秋天的收获过程是愉快的,无比兴高采烈的,因为收成的确远远地超出预期,可谓赢得了个盆满钵满。但在胜利喜悦的背后,却是中国人特有的坚强在支撑着的,因为这个收获得来的实在太不容易了。这个过程实在太过艰辛了,当然这些艰辛和曲折的本身也是我们收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个同样精彩的奥运会的进程出乎意料的顺利,恐怖事件没有发生,危害安全的事件也没有发生,我们这个东道主当的格外称职,我们的运动员真正充分利用了我们的主场优势,将运动成绩弘扬得淋漓尽致。这是个中华民族等待了太久的金秋,这是个汇集了中国人百年喜悦于今朝的季节。以往对中国的环境诟病不断的西方媒体,异乎寻常地为我们说了太多的溢美之词。以往总是拿另一种眼光审视我们的老外,这时却表现出了难得的宽容。这是我们中国力量积聚迸发的结果,是中国人终于在世界上顶天立地的收获时节。也许,历史会为这一届的北京奥运会给出更为客观的评价吧,我认为这种评价的分量,我们今天如何估计,也不会过份的。
金融海啸让这个冬天提前到来,但寒冷却可健体啊。美国人实在有些不近人情,就在中国人正沉浸在奥运成功的喜悦之中时,他们在地球的另一端却给整个世界闯下了塌天大祸。由于美国人过份地透支未来,终于将日益趋于无限的金融和地产泡沫刺破,并引发了次贷危机之后最为严重的金融机构倒闭潮,最终酿成了危及整个世界的金融海啸。远离这场危机漩涡的中国人,并没有因为金融系统的相对安全而独善其身,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已经呈现鲜明外向型出口拉动特征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列车,被紧急制动、强制刹车,遭遇到了空前的经济发展寒潮。工厂停产、企业倒闭,工人成批遣返,高速发展了三十年的中国列车,难道在这场危机面前要发生倒退吗?相信多数中国人对这种疑问是不会赞同的?而且,一种积极的观点是,这场危机对中国其实是个重大的转折机会。寒冬可以杀灭害虫,可以强身健体啊。高速运转的列车其实是需要适当降速以适时进行检修的,这样才能保持持续的稳定发展嘛。
这三十年,我们没有经历到真正的严峻考验,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如果没有经历过经济危机这样的寒冬考验,其持久的生命力是要打折扣的。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之所以科学,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有一个完整的经济发展周期的合理循环。当经济发展过度的时候,它能够通过经济危机的方式进行自我降温的调节,从而为下一步走出低估积蓄经济发展的能量。客观的情况是,我们国家经过持续高速发展、有些畸形的经济结构,的确需要进行重大的调整,我们的国内需求需要重点刺激,我们过份单一的外向型经济需要科学转型。若不是这场危机,我们可能还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还津津乐道于每年外贸的高增长,还在把重大经济隐患当成娇人的业绩在沾沾自喜。多亏有了这场经济危机的发生,我们中国人警醒了,理性了,聪明了。尽管硬性刹车的代价是巨大的,甚至很痛苦,但经历了这样的劫难之后,我们以后的发展之路无疑会更加平衡、更加健康、更加从容不迫。我们的强国之梦也一定会早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