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锦 涛在讲话中说:“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胡 锦 涛此次讲话中的九个字——“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异常引人注目,尤其是“不折腾”一语,更是令人民群众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实际上,胡 锦 涛提出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饱含和深蕴着黄老道学的治国理念。
不动摇
《道德经》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老子的道学思想中,非常重视“执一”与“守中”的重要性,老子还认为“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为何?因为圣王治国,若能“执一”不二,则不会朝令夕改、摇摆不定。
1992年,针对当时否定改革开放的极左思潮与行为,小平同志在深圳特区语重心长地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为了确保“不动摇”,小平还提出了深具道家思想的“不争论”观点。
胡 锦 涛在讲话中告诉我们:“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举国上下,全党内外,都要坚定一心,八风不动。只有“守其一”,才能“万事毕”。
不懈怠
老子《道德经》认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永无败事。”在老子看来,平常的人在办事行事的时候,经常是取得了几成进展,或是在将要成功之时多陷于失败。假如我们能够自始至终的谨慎、当心、认真、负责,就不会陷于失败了。
大国治理,虽有“执一”之道,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在不动摇的前提下,还应该精诚前进、谨终如始。对于天下发生的任何事情,即便是最小最容易的事情,也应当以慎重的态度,以为人民服务的“不懈怠”之心,去应对一切。
为政者,只有坚持谨慎持重、从长计议的做事原则,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才不会有什么过失、错误发生。
不折腾
对于“折腾”,李瑞环在《辩证法随谈》里就说过:“中国是一个巨人,只要稳步走,步子就是大的;只要不摔跤,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最可怕的是自己折腾自己。”
所谓“不折腾”,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按照黄老道学的观点来理解,则是“不妄为”、“不自扰”。
老子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若煎小鱼,切忌翻覆、搅动。为政者若总是为图出名挂号、求官保官,成天琢磨花花点子,处处显示自己的小聪明,喜欢新官上任三把火,热衷与人进行政绩比赛炮制所谓“大手笔”,只求上面注意,不管下面死活,倘若不能澄心定意、守心若愚,必会因其“有为”之心而劳民伤财,让百姓叫苦连天,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极大损失。
关于“不折腾”治国理念的来源,我记得老子还曾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对于胡 锦 涛总书记的“三不”讲话,有网民由衷地感叹道:“是啊,中国绝不能再折腾了,这平凡的语句中体现着广泛的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