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面对真实的纪连海


面对真实的纪连海
 

    1月11日,是个星期天。上初中的儿子不到9:00就起来了。星期天没有任何课要上,本是他一周中最奢侈的一天,可以看电视、可以晚起床,但因为要去听《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纪连海的讲座,儿子很兴奋,早早就将纪连海的书找了出来,11:00开讲,孩子催着我10:00就出了门,原以为我们是去的最早的,进了新疆大学科信学院的礼堂,却见孩子、老人、学生已经有不少了。、

儿子抱着两本书等着纪连海签名


纪连海的粉丝上至老人,下到小学生。

 

印象——比易中天“可爱”
          11:00,纪连海出现在讲台下,台上一位女生简单地为大家作了介绍后,纪连海脚步轻盈地走上讲台,整个人比在电视里看起来显得更加清瘦精神。他首先纠正主持人,说自己没有准备讲和珅,他讲座的内容和新疆有关,就是纪晓岚为何会被发配到新疆。
        一直以来,和父母、爱人、孩子一起看电视,总是分歧不断,但惊人的一致出现在曾经的《百家讲坛》,出现在阎崇年、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马未都等名家开讲的时期,那是《百家讲坛》的黄金时期,也是我们家最和谐的时候,孩子从此迷上了历史。当与纪连海面对面时,我的儿子以及我身边的那些孩子们眼中都充满了仰慕之情。
        讲座开始,完全是纪连海在《百家讲坛》的风格,给听众的全是“干货”,没有夹杂任何水分,这让我们既意外又感觉过瘾。
        一年前,在新疆大学听过易中天的讲座,他是随性而谈,不乏风趣幽默,却少了纪连海的认真和实在。易中天的言谈举止中,“大腕”味极浓,在和听众交流时,会对比较“幼稚”的问题毫不留情地予以批驳。易中天还在讲座后“接见”了新疆各媒体的记者,委婉地对大家提出了期望和要求,使得后来多家媒体的报道几乎大同小异。而纪连海则在讲座后被听众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一边不停地擦汗、一边给大家签名,间或回答各种各样的提问。态度极为耐心,对老人和孩子尤甚;他身边没有挡驾者、他脸上没有拒人千里的傲慢,他也没有对个别“弱智”提问者回敬一句奚落和嘲讽的话语……他平常的就像我们曾经的老师一般,那家常的言语后面,传递的是一种温情。
        就是这种温情让我们感觉,纪连海比易中天“可爱”。

 

本色——名人也是普通人
        纪连海讲纪晓岚,引经据典和诙谐幽默不断赢得阵阵掌声和笑声。但讲到纪晓岚考进士三考不中,终于在1754年中进士时,他将1754年误说为1854年,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儿子立刻小声说:“妈妈,老师讲错了,185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都开始了,早都没有纪晓岚了。”好在后面纪连海将说错的年代巧妙地复述了一遍,看来他也意识到自己出现了小小的纰漏。
        在讲纪晓岚的过程中,纪连海还穿插了他自己的一些经历。在谈到2008年被媒体广为关注的“大禹‘婚外情’”事件时,纪连海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有婚外恋。
         “受了委屈就得背着。”纪连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将此事的前因后果为听众作了简单介绍后,在表达自己愤怒的同时,说了一句话:“当时所有策划这件事的人(大禹故里的人)后来都在汶川大地震中震死了”!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知道“大禹‘婚外情’”这句话不是出自“嘉宾”纪连海之口,而是主持人的“临场发挥”。该事件的热炒,使纪连海遭到了许多人的“板砖”。这一切或许的确与“大禹故里”的人们想借纪连海之名宣传一方水土的想法有关,但逝者已逝,如果换了其他“有经验”的名人,估计喊冤时一定不会让人听得这么刺耳,或许这就是纪连海的真性情吧。
        一件小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其实名人也是普通人。

 

评史——还原一个真实的纪晓岚
        两个小时的讲座,纪连海完全用真情在演讲,因为他着重讲了纪晓岚和新疆的渊源,不仅让新疆人听着亲切,也让我们对家乡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纪连海的口中,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纪晓岚——他黑黑的,胖胖的;还口吃、还小气、还是个大近视、还有点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劲儿,动不动就用对子揭别人的短……所以,他才有“机会”被发配到新疆,也才留下了《阅微草堂笔记》。
         一个有毛病的纪晓岚依旧是当之无愧的才子。这样的纪晓岚竟然比影视剧中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今后,在看那些粗制滥造的历史剧时,孩子们也能有自己的辨别力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f65e90100bfq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