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懂得藏富于民?


 

何时懂得藏富于民?
 
 
       刚才,就在刚才,我走进了《敬亭财经》版块,看到这篇《我市超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目标》的帖子,说什么:“2008年,我市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10月份以后,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全市财政部门团结一致,尽早谋划,加强与国税、地税等部门的协调,坚持依法征管,及时把握好收入走势,全市财政收入完成48亿元,增长28.6%,增幅高于全省财政收入增幅0.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收入总量居全省17个市第十位,增幅居第五位”。读完报道,心里真不知是啥滋味。
      众所周知,宣城是落后地区,无论从财力上看,还是人民群众的经营能力上看,目前都还很落后。换句话说,无论从什么角度上来说,宣城都应当树立藏富于民的思想,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才能有发展后劲。试想?老百姓连钱都没有,又怎么能去发展经济,又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
     就拿这次我市完成的财政任务来说吧,对外面临金融危机,对内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在如此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我们的财政收入如何能提高得了?而且还不是一般性地提高,是超额完成财政任务,是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目标,这难道令人怀疑吗?不怀疑起我们财政、国税、地税部门的做法吗?
     如果宣城财政真的是那么强,都是靠正常标准收取来的,那么,宣城的经济应当属于比较发达的了。可事实呢?老百姓普遍反映生意难做,钱难赚,所以,有些店纷纷亏本转行。在这样的经济运行环境下,我们的财政收入却超额完成了,还提前了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可以说,这是用老百姓的额外钱来完成的。而老百姓呢?由于多出钱,经营成本增加,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发展缺少后劲。这样下去,对宣城整个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宣城缺的就是藏富于民的思想,缺的就是没有长远发展的眼光。
     另外,我也想问一下,我们五年的任务为何要在三年内完成,这样做难道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帮助吗?试问,如果我们把五年的任务让老百姓五年来完成,这样不就能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轻装上阵了吗?而老百姓在轻税赋下经营,对其发展不就更为有利了吗?对整个宣城经济的发展不也更有利了吗?
     现在到好,有些领导干部为了自己的政绩,牛皮吹得大大的,五年的事非得三年来完成,认为自己本事大,政绩大,其实,这样做无疑就是让当地老百姓在慢性自杀,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罪人。因为,省里会说,宣城经济发展很快,来年给他们加任务,而实际上呢?宣城完成的任务并非实的,里面还有百分之几十的水分呢?可省里加下来的任务怎么办?要不要完成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但接下来又如何回答呢?没有更好的办法,就是给老百姓加任务,加重老百姓的负担,这样下去,地方经济还能发展得起来吗?企业还能做大做强吗?毫无疑问,这样做法完全违背了藏富于民的思想,也是很不利宣城的经济发展。
当然,宣城发展慢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在诸多原因中,缺乏藏富于民思想,恐怕就是重要原因之一!鉴此,我也想问一下,宣城何时能懂得藏富于民?